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12 10:48:04瀏覽72|回應0|推薦0 | |
聽到「大內」自然就會讓人想到「清朝大內高手」,但這可是台南市的大內區。大內區是古時侯西拉雅族的鄉域,山坡地占全區70%,位於曾文溪流域與中央山脈切割、交錯形成地勢起伏的丘陵地帶。百年前平埔族與漢人之間,在這裏曾發生錯綜複雜的摩擦、競爭、排斥卻又互利共生的微妙關係。目前,頭社「太上龍王忠義廟」每年農曆10月14、15日跨夜舉辦的平埔夜祭,成為一場原、漢共襄盛舉、全台灣最熱絡、最盛大的平埔族祭典。頭社夜祭是西拉雅尚存少數的夜祭活動,是漢化最為鮮明聚落之一。也是原台南市僅存四處的夜祭中,場面最具指標性者之一。每年如期舉行,深富地方性與文化性。 大內鄉的古井數量並不多,「南瀛古井誌」僅記載有14口,分布於全區10個里中的8個里中,其中石頭井有4口,磚井有9口,水泥井有1口,我與太太在108.05.11一整個上午尋遍了大內區各地,找到了九個古井,找不到的五個中,有一個是在屋內,主人不在家,無法進入,其他4個可能被掩埋,也可能找的地點不對,無法見到。
大內區仍留有「井仔口」(二溪里) 和「井仔腳」(頭社里) 兩個與井有關的地名,相當特殊也相當難得,由此或可讓後人追尋此地開墾的一頁滄桑史。
此井因開路,井欄打掉用透氣鐵板蓋住。 這附近地名叫豬灶坑,以前有殺豬的豬灶。 就在中玉坑的前面。 找不到就問內郭里第4鄰的鄰長。 內郭里2鄰169號的這口井,要走下階梯才看得到 周圍有方形井環 磚砌井壁,口徑有75公分,是清代井。 以前的人要取這口井的水必須下很多階梯。 在農村尋找古井要帶棍子防範野狗。 這口井已用水泥完全封住。 位置在內江里2鄰233號。 是清代井,位在牆角旁,口徑有80公分。 鄉下人很熱情,只要她知道的井,一定把你帶到正確的位置才肯離開。 這口井沒在使用,以重物壓住井口,以防小孩或動物不小心墜入。周圍有水泥井環。 女主人很高興與我們合影。 這口井建於日治時期,口徑有78公分,是楊姓人家的用井。 此井位在內江里9鄰306號。 大自然下的廚房。 石湖里頂過溝仔這口井流傳不少的傳奇古井故事。位在石湖里6鄰277號屋子的東邊。 建於清代,井壁、井欄都是用厚弧形磚砌成,口徑有86公分。 此井是石湖里最先鑿的古井,全盛期約有百戶人家使用, 此井目前仍可取水。 繩有多長井就有多深。 此井有15公尺左右的深度。 石湖里新厝仔找古井找很久,最後還是找不到。 新厝仔十戶九空,要找人問不容易。 好不容易找到正確位置,資料上說在屋前綠竹筍林內。 找遍了竹筍園。 發現這個突出物,以為找到了,仔細看卻不是。 找頭社里竹湖的古井,先把車子停在奉天寺前。進入村子被群狗追逐,還好我不怕狗,氣勢比牠們壯,折服了群狗。 找了20多分鐘遇到一個村民,才帶我到荒煙蔓草中找到這口古井。 竹湖的這口公井口徑頗大,深約4公尺。 井欄已敲掉一半,據說有人認為長期不用,不如敲掉掩埋,結果敲了一半,隔天就生一場大病。 如果沒有人帶路,此井確實不好找。 頭社里古名叫「井仔腳」庄,因井得名,也與井有著難分難捨的情感,我們先找到4鄰46號的這一家,再由女主人帶我們去找井。 女主人放下手邊的農務,帶我們找古井。 草地上的「成功白花菜」。 日治時期此地是學校,有兩口成丈寬的水井。 民國45年自來水公司整修成水泥井,設置「簡易自來水」以馬達抽取,經消毒後供應附近村民使用,直至民國90年才停止使用。 相傳井仔腳古井所在地是「馬槽靈穴」,常有白馬出入飲用井水,水質清澈甘甜。 這口井也不好找,問了好幾個人都不知道,也有人說被掩埋了,我不死心,附近尋遍,終於找到,很高興。 井壁是溪石,上面的井欄是磚頭。 井的口徑97公分,建於清代。 正確位置是二溪里1鄰135之2號。 已是人去屋空的三合院。 廚房前有方形水槽,從水井取回來的水倒入後就會進入廚房內的水槽。 大內區曲溪里一口百年歷史的「烘爐井」。 曲溪里長楊春寶表示,因周圍聚落地勢較高形似烘爐,故稱之「烘爐井」,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是曲溪社區內大厝頂、過溝仔、園仔角三個主要聚落的地下水源,早期居民取為民生用水。 但隨著自來水提供,加上道路鋪設,烘爐井被封圍路面下多年。 不忍百年古井從此消失,居民與社區發展協會發起募款進行修復。 歷經兩、三個月,恢復古井風貌,引接管路將井水送往離古井不到十公尺距離,用壓水機抽取井水,不僅可供民眾取水,又能保護古井。 民國90年納莉風災,自來水管線毀損,因橋樑斷裂,自來水不來,當地居民靠此井水渡過缺水的日子,二溪居民的憂患意識,善加維護,以備不時之須。 感謝眾多鄉民的協助才能完成此項調查。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