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1/04 09:22:13瀏覽74|回應0|推薦0 | |
台灣自有歷史以來,經過了荷治時期,明鄭年代,和清朝統治,當時靠近溪邊的就使用溪水,靠近河邊的就使用河水,住在城市的人就開鑿水井取水,清朝時候劉銘傳在台北城內挖掘了三口公共井,這是台灣第一座公共供水系統。 1896年,剛接收台灣的日本人即委請英國人巴爾頓來台協助建設公共設施,協助完成台灣第一座自來水道「滬尾水道」,這也是台語中稱呼自來水為「水道水」的由來。
原臺南水道,為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年)興建的自來水供應設施,提供臺南市街、安平與永康地區之用水需求,並持續使用至1982年。水源地內昔日的舊辦公室、檢驗室及輸水、淨水設備和發電室,以及濱野彌四郎碑座、日本皇太子手種黑松及老樹數十株等。
台南水道在2002年11月宣告為臺南縣定古蹟,2005年9月29日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2014年9月4日,台灣自來水公司將該建築物的產權捐贈給台南市政府,原台南水道建築和鄰居的山上區苗圃合併規劃為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於2019年10月10日盛大開幕,國慶連假開幕期間共吸引近12萬的民眾參觀。館內的生態豐富,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也保存當時自來水設施及記錄著現代化工程的發展,具休閒及教育性質,為相當珍貴的史證。
原台南水道是台灣早期很重要的衛生公共建設,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登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在1897年著手規畫,1912年動工、10年後完成,取曾文溪水源,從水源地處理後,透過動力送到山仔頂淨水池,再利用地形上的差距送到台南火車站前,供應10萬個市民用水。
自台南水道博物館的營運和左鎮菜寮化石館開幕以來,已吸引數十萬人次遊客,兩地相距只有10分鐘車程,對遊客來說是一天行程的最好安排,未來水道博物館經營方式可以更多元,在農曆過年期間會有花藝布置,甚至結合地方創生與當地蘭花業者共同推動發展,民眾持化石館的門票可享水道博物館半價,持水道博物館門票也可享化石館半價,相信會收引更多的遊客來參觀。
要上台南水道淨水池得先爬上189個階梯的淨水池步道才能抵達,是散步健身的好地方。
量水器室位於淨水地步道前,外表為紅磚建構的建築物,室內原設有量水器、量測送水量,現已不復在。
淨水池約有兩座籃球場的大,三層樓深,目前己經不再蓄水,所以是空著的。水池原來設計成S形空間,可減緩水流,方便分區管理水資源。
整個淨水池頂分佈著59座鑄鐵通氣管柱。 池頂兩端各有一座測水室,建築十分典雅。 淨水場停車方便,相當寬敞,綠地多,景色美,適合帶家人一起來散步。
逛完淨水場才到水道博物館,09:30開門,全票100元,台南市民50元,70歲以上長者免費入園。
博物館園區很大,植栽又多,視野很開闊,不會讓人有很擁擠的感覺,很適合全家一起來散步。
上百年的琉球松。
看看巴爾頓銅像與濱野銅像如何消失的,目前所見的濱野銅像是奇美實業的負責人許文龍的作品。
水道博物館B館快濾筒室前的一株羅漢松,直徑超過兩米,姿態挺拔,經台南社大評估可能是台南最大羅漢松,有百年以上樹齢。 百年羅漢松身價不凡!七甲花卉產銷班班長黃毅斌指出,他在台灣平地還沒看過如此巨碩的羅漢松,但曾在日本見過類似大小的羅漢松,當時就開價一億日圓,以此換推,這棵羅漢松應該也身價非凡。
B館快濾筒室/辦公室 快濾筒室建於日治時期,主量體為磚造承重牆結構系統的廣間型建築,外側設有扶壁柱增加牆體抗震力。挑高屋頂上的木桁架跨度高達16.3公尺,因此在水平橫樑中間以鋼索增加抗拉力;屋頂挑高是為了排除室內機具所產生的熱氣,除了兩側開了多面窗戶排氣外,屋架則採用太子樓的設計,利用浮力通風原理將熱空氣往室外排出。
原水先進入化學加藥室淨水,包括:製造及添加硫酸礬土、蘇打溶液以去除水中細小雜質和微生物。加藥後的原水再輸送至快濾筒室,將水進一步經由濾材過濾潔淨,才輸送到送出唧筒室。
左右各有7個快濾筒。
快濾筒室後方的試驗室、暗房、消毒室、辦公室等空間。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