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人里爾克 (下)
2012/11/17 18:20:39瀏覽1980|回應12|推薦244

 

二十世紀德語詩人里爾克 。。。

在二十世紀的德語詩人中,似乎還沒有一位像里爾克有這麼不快樂、寂寞、暗淡的童年, 一生處於流浪狀態, 無家可歸 , 甚至在臨終時既痛苦又孤單,相對他在詩歌造詣,卻是永生的放射著,穿透時空的日益高遠的光輝,就其對於心靈的撞擊程度而論,有些代表作可謂是足以驚風雨而泣鬼神了。

詩人徐遲()在<里爾克禮讚>裡寫到﹕…是里爾克,使我第一次感到我的童年的幸福,在他啟示了我以後,我聽懂了巴哈的樂曲。是里爾克,使我第一次感到戀愛的幸福,在他啟示了我以後,我才懂了女人的可愛。是里爾克,使我第一次懂得寂寞的幸福,在他啟示了我以後,我才懂了我的情感中最寶貴的一部分。他寫著﹕…因為我讀了他的一首<童年>」,一首<愛>,和兩首短短的十四行詩<寂寞>。假使我沒有讀到<童年>,我還不知道我曾經這樣幸福。

                                             ↑ Rilke 1905   working

里爾克具有一種莊嚴的平靜性格特質。這種平靜是來自外在世界,但這促使他的內心世界更加痛苦。這種外顯的莊嚴和平靜,讓他彷彿成為弓上緊繃的弦聲,那就是他的詩。

                                                        ↑Rilke & Clara 1906

作家們責備他,是那個時代的文學忽視他的存在,把他當成一個頹廢派的詩人,忘了詩是語言,用的是日耳曼語言啊!里爾克使人類的言語到達了一個最高峰,也就是說這樣一種語言表現了人類的感情的最深刻的底了。我們又如何能忽視與責備他?

                Paula & Clara                                   ↑ Paula 1905

人常說,「深入淺出」。但淺出以後的深入部份還是存在的。有時里爾克的詩故然可以立即了解,但第一次了解不能是第二次了解,更不可能是第三次了解。正如「一見鐘情」是淺出,但「情意深長」還是需要戀人們的深入。

有人質疑,被稱為薔薇/ 玫瑰詩人的里爾克是死於玫瑰,中國大陸詩人Dasha也發表過對里爾克詩作的文字看法﹕「里爾克這樣一個愛玫瑰死於玫瑰的男人,卻是德語語言上的一座巔峰。閱讀里爾克的作品是一件艱難的事,恐怕對於德語母語的人士也是如此吧。但是里爾克卻感動了世界﹕1995年Nivana(另類搖滾樂團)的靈魂人物Kurt Cobain(科特.柯本)*自殺周年之際,我看到許多歐洲的長髮青年手持玫瑰到瑞士里爾克墓前悼念的新聞照片,儘管我無法理解他們為什麼要在里爾克墓前懷念Cobain,儘管我不喜歡Nivana,卻有一種感動。」
「當然,我知道這種感動是一種虛幻的東西。我們用語言文字來表述我們的思想,我們的思想在文字的運動中流失,文字最終變成了一具空殼,我不知道其中包容著什麼。在我們的文字虛構的世界中,里爾克也只是這虛構的世界裡的虛構的英雄。至少在目前的中國大陸,詩人們談論著里爾克,卻罕有人閱讀德語Rilke,更遑論讀懂里爾克。我是出於對漢語語境中的里爾克的失望開始學習德語、開始走近里爾克的,我只是在虛構的世界裡過著一種期待的生活。於是我在Internet上遊蕩。Internet是一個龍蛇混雜的地方,Internet是一個充滿希望也充滿失望的地方。當我在Internet尋找搖滾文化時,我找到的是關於里爾克的東西。當我在Internet尋找里爾克時,我卻找到了失望。為了不讓後來人也大失所望,我將我在Internet收穫到的關於里爾克的資料擇其善者共用於此。也權作對里爾克的祭奠。」 (摘自Dasha里爾克資源)()

里爾克在成名之後,後悔其早期較不成熟的作品。但他在布拉格所寫的一切亦非全盤不值一顧。當時雖然沒找到自己的藝術道路,雖然筆下多為模仿性的傷感之作,其中也不乏美的敏感和追求,這些佳作也預示詩人的前途,如宅神祭品 (1896)、夢中加冕 (1897)、為我慶祝 (1899)等。圖像集是一般文學史經常提到的第一部詩集,1902年初版,1906年增訂再版,這些詩是利用「圖像」把全詩從結構上固定下來,代表了從模糊的傷感到精確的造型的一個過渡。真正屬於詩人問世的詩集首當應是定時祈禱文,(寫作1898-1903) 初版於1905。這些無題詩當然不是基督教所謂的「祈禱」,而是試圖通過作者所感受和認識的現實與存在,表現對於單純心靈的傾慕,以及對於他的「藝術宗教」的皈依。里爾克的短詩創作的頂峰即是新詩集,共分兩集﹕第一集(1907) 包括著名詩篇<豹><旋轉木馬><大教堂>等;第二集「續集」(1908) 包括古典題材、舊約題材、威尼斯題材、以及動物題材等。這些詩大多凝神於視覺藝術,反映了作者從中景仰的內在美,更利用有形物以從事「詠物詩」表現外化自我的手段,其「詠物詩」觀念更勝於上一代詩人默里克、邁爾等嘗試過的那一種更為深邃,體現了他的創作思想的一次重大的飛躍。()

旅居巴黎期間里爾克也寫過小說,描述故事主角流落街頭所經驗的貧困的物質生活和悲慘的精神生活,這一切有些像是作者本人的自述,基本上該是作者本人的內心危機在齊克果()的存在哲學指導下的一個化解過程。該書1910年出版。另外還有一篇敘事散文詩<旗手>,1903年出版,寫1663年土耳其戰爭中一名奧地利騎兵團旗手(據說是作者的遠祖)犧牲於匈牙利的故事,這曾引起德語讀者很長一段時間的轟動。

由於里爾克的創作內涵及其表現形式深邃而複雜,這位馳名遐邇的國際詩人在歷史評價多年來不但人言人殊,也前後抵觸。好在文學作品見仁見智,且隨著時代的進步,里爾克及其作品將會以更新的角度得到藝術上和科學上的完整的理解。

延伸閱讀:詩人里爾克 (上)


維基百科﹕

註一﹕徐遲(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2日)中國現當代詩人,散文家,翻譯家,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其代表作《哥德巴赫猜想》與《地質之光》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他的作品被譽為「別具特色的科學詩篇」。
註二﹕綠原(1922—2009)原名劉仁甫,另有筆名劉半九。
著名詩人、翻譯家、外國文學編輯家,“七月詩派”代表詩人,曾被台灣詩評家稱為“大陸生命力最強的詩人”。有詩集《又是一個起點》、《人之詩》、《另一隻歌》等;詩話集《與蜜》;散文集《離魂草》、《非花非霧集》等;另有翻譯作品《叔本華散文集》、《黑格爾小傳》和《德國的浪漫派》等。1998年因翻譯歌德巨著《浮士德》,榮獲魯迅文學獎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
註三﹕索倫•奧貝•基爾克果 ( 丹麥語 : 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又譯祈克果 、 齊克果 、 克爾凱郭爾等;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是丹麥 哲學家 、 神學家及作家,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
註四﹕Dasha,本名不詳,1970年生,偏居塞外瀋陽,邊鄙一書生,新聞專業畢業後供職黨報至今。 學德語本為看看荷爾德林、里爾克的原始文本,而演化到如今大規模轉移文字,想來是少年時對語言偏執的結果。專欄:漢語里爾克 ( Google提供資料)

 

 

( 創作散文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石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推介譯本
2012/11/18 11:19
介紹得很詳盡,謝謝。註二的綠原與 Dasha 是否同一人?
很希望讀到里爾克的詩,能推薦一兩本較好的譯本嗎?
ti (人回來了 )(tinikuan) 於 2012-11-18 12:53 回覆:

就文筆表達,感覺綠原和Dasha不是一個人, 搜尋Dasha 沒有個人資料只有一個專欄; 大陸有出版一本以綠原掛名的里爾克詩集,如內文所述應該相當完整,問題是這中譯版據說是錯誤百出 ,參考:http://www.ideobook.com/122/lvyuan-rilke-translation/

網路也可找到中譯版但錯誤很多,可能是德語理解力不佳或缺乏翻譯能力, 英譯版也不少但也是良莠不齊; 建議上博客來網路書店看,有沒有小本中文版里爾克詩集, 或使用google 搜尋Amazon (台灣沒有分店但中國大陸有)

ti (人回來了 )(tinikuan) 於 2012-11-18 13:49 回覆:

http://www.douban.com/people/Dasha/

剛看到Dasha的網站,有翻譯書銷售,供參考


沙丘文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沙丘來訪。
2012/11/18 08:22

所謂一份耕耘,一分收穫。

看到妳的努力與成長。

加油;問個好。

                    -沙丘-

ti (人回來了 )(tinikuan) 於 2012-11-18 13:07 回覆:

感謝您到訪鼓勵。

這是很大的榮耀, 自當加油。祝好。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