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步天母古道
2009/07/29 01:22:29瀏覽753|回應0|推薦11

天母古道,自幼在台北市長大,竟然從沒注意到有這麼一條可悠然漫步的登山步道,也是近幾年整理成人工化的石階步道。小學時就會去爬七星山、大屯山,就是從沒去過中山北路底的天母。生活圈子搭不上吧!

網路上查過資料,順便對照過地圖,記住行程相關週邊地形地物路徑後,便約兩個寶貝週日撘公車去爬山。只是......嘿嘿......這次與妹妹密謀要力拐『孩子的媽』上山!喔!不...不是,是『力邀』啦(冒汗)!「孩子的媽,這次為妳量身訂做散步行程,輕鬆從天母逛到文化大學喔!一起散散步啦!」(對於路痴的孩子娘那搞的清楚那是多少上登路程)「馬麻,把拔說這次很輕鬆耶!一起去啦!」妹妹邊撒嬌邊晃著娘娘手臂。孩子娘笑盈盈玉首微點,大功告成。(沾沾自喜之餘,這才想到回來之後牛皮戳穿的悲慘下場呢)

炎炎夏日七月天早晨,原本預計要搭頭班公車的呢!怎知全家睡過頭半小時,鬧鐘何時關掉的?毫無知覺,一定是下意識趁我熟睡時幹的好事。只是全家的下意識似乎趁夜都串通好了呢!只好加速盥洗後去趕第二班公車。到中山北路轉候220公車剛巧錯過一班,假日班次較不密集,等了十多分鐘才等到次班車。乘客不多,外勞倒有三四個。看得出來是週日休假的外勞,為把握個人假期分分秒秒,一早就相約結伴出門。坐在離我們四步遠的一對是情侶,毫不遮掩就親吻起來。妹妹還沒察覺,我就趁勢一指車窗外要妹妹看;「妳看兒童樂園沒有了」「把拔,我早就知道了」;還好那對情侶吻不久,不然我真的找不到可轉移妹妹注意力的事物了。受傳統教育的我可能有點老古板吧!時下青少年公共場合擁吻,旁若無人的大有人在,我還在大驚小怪呢!

一路順暢到達中山北路底的天母圓環,據說圓環邊一家大腸麵線很好吃。但是夏天對熱食實在沒胃口,全家大大小小都一樣。搜尋到沿圓環前行有家便利商店,各自挑了早餐後,來到圓環邊的派出所前人行道座椅享用。可惡的蒼蠅迴旋糾纏不去,壞了晨光早餐興致。順著派出所前巷道上坡續行三分鐘到巷底,就見到天母古道步道起點,一千四百左右的石階綿延而上。被孩子娘瞪了一眼,「老婆,登山杖給妳用,省力些」趕緊陪笑獻獻殷勤。「那你呢?不用啊?」「我以前爬高山就沒用過登山杖,習慣了,準備給妳用的啦」(孩子娘笑了),看來小小諂媚見效嘍!全家歡喜起步上登,時間已經七點三十五分了。

石階其實不陡,階距設計符合一般步幅。對以前慣於負重縱走高山的我來說並不費力,只是低海拔悶熱讓我汗流不止。陪孩子娘慢慢跺步,讓我連喘都沒的喘。孩子娘邊喘邊問:「你...為什麼...都不喘?」,「喔!應該是以前爬山培養的心肺功能還未衰退吧!但是肌力大不如前,回去會鐵腿兩天!來,臂彎給妳撐!」一時之間大男人情懷由然而生,孩子娘小鳥依人..........(接下來的對話就純屬『家務』,爾等自行琢磨嘍)

終於,石階盡頭道旁涼亭現身。已經坐滿登山健行客的亭內,僅剩邊欄可坐。不久等到了空出的位子,才得以輕鬆一下。一時之間冷汗直冒、嘴唇微白、頭暈噁心;應是血糖低之故。孩子娘發現不對,馬上遞了兩三塊巧克力入我口,低頭坐著歇息了一會兒等候糖分吸收,頓時像換了電池一般恢復過來。

出涼亭續往前即為岔路口,左行續接平緩古道山徑,前行不遠接《下東勢產業道路》。產道往上可至文化大學後門,往下百公尺有一活動廁所。岔路口有一水龍頭出水冰涼,水據說是引自古道上源淨水廠湧泉,日據時代建設自來水淨水廠於此,鑑稱屬藍鑽石級泉質,評價極高。淺嚐品味果然不輸雪山黑森林中之泉源,不過低海拔人工引流的泉水還是煮沸後飲用較好。

續往平緩山徑,沿路林蔭遮蔽,輕鬆漫步好不愜意。只是今天來晚,加上石階走的慢耽誤,無緣一睹晨昏出沒之獼猴。只有《當心猴群》告示牌矗立在山徑出沒區兩端,警示人們勿餵食或挑逗猴群,以免不測。一般人可能不知獼猴群危險性,在非善意情形下獼猴群是會攻擊人的。當年高山嚮導受訓時,野外求生課教官還教過不慎侵入獼猴群地盤遭攻擊時如何應對解困。我們應該對野生生物存有一份尊重,不要一時好玩餵食,而介入破壞了大自然的食物鏈平衡。

沒想到山徑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甚至有小販在岔路口附近販賣絲巾、農產。實在不像想像的登山步道。山徑後段打印亭邊有下溪谷石階岔路,可至翠峰瀑布。打印亭之後不遠有涼亭休憩,週遭林蔭蔽日,只是少風悶熱。續行不遠快到古道出口前,有一小段上坡石階,石階末端出口就是華岡的愛富二街12巷,此行終點。往右巷道上坡而行至巷口左轉順愛富二街步行可出仰德大道撘公車。別人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行程,被我們混了兩個半小時。到古道出口已經十點鐘了,拖著步履頂著烈日,還轉進華岡路的統一便利商店混了半小時,讓思樂冰徹底涼到腦門一番。最後在飢腸轆轆的寶貝倡議下,撘公車下山回到家附近的吉野家,在享受冷氣及午餐中結束了半天漫步健行之旅。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moka&aid=317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