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就音樂感受、人及其文化致友人
2023/12/01 18:50:42瀏覽70|回應0|推薦4

洛誦,你好!

謝謝你轉來來徐(徐家禛)先生的評點。他說得極為中肯,對極了——音樂是個人的感受以及看法。我寫樂評即是想分享我的感受,以及對於一些流行看法的感知。

在我看,音樂、美術,數學及運用它的各門科學,和我們使用的語言文字一樣,都是表達人對於生存及周圍世界的感知及認識的描述。可以泛稱為不同感知及表達方式的語言。我認為,這三種,藝術、數理和語言文字,在追求的深處和高處是相通的,是一體。

這也是從吾日十五而有志于學開始,我就深感,作為人這幾個領域都必須有一定的深度及訓練。所以我儘管年輕時坎坷還是堅持學完物理碩士,而至今很遺憾的是沒有學習一種樂器,以及好好地拜師學習更多的京劇。不過我卻有很好的堪稱是專業的體育專長,綜合而言,作為人活一場,在我們那代人中,我以為應該算是較為全面的了——有遺憾但是缺憾不多,做人感覺及修養3分加——及格,如果能到到4分,那就能立於世而有很深的痕跡了。雖然烈士暮年,但是的確一直有此心。

再談樂評,在個人感受中,除了自己的存在讓自己有的感受外,在對於作曲家及詮釋者的感受中,去年以來聽比較托斯卡尼尼和富特萬格勒,我其實有是是想從思想史的角度到音樂中尋找人的精神氣質傾向與社會文化氣氛的關係。只是因為無可能從馬勒入手,所以選擇了最熟悉的貝多芬。他兼有古典和羅馬主義(Romantik)特點。如此一路下又一次深入了瓦爾特等人,最後發現最喜歡朱里尼。他們或者說極大地拓寬了我的感覺、感情和感知,或者說觸發了我固有的一些尚沒發現感知,讓我有可更多的深層的文化及思想史的感思。而這一切讓我更加確信:

音樂一定既不是“觀念”馬戲,也不是音符、音響“雜技式的”炫技,更不是“色情及肢體”表演。它一定是個人感受——對於生命、社會乃至歷史的“音”與“樂”的感受。

詩歌和文字藝術——文學,亦然!

所以我更敢於大聲說,現代藝術不是文藝復興復興了的古希臘文化追求帶來的,而是羅馬主義運動帶來的結果。我拒絕現代藝術!在此意義上拒絕作為中文詩歌的所謂朦朧派詩歌!認為應該回到古典——Klassik,回到基本問題、基本方法的感知及探究。而這就讓我拒絕我們這代人的意識形態化,以及由其帶來的無知!這就是令你厭惡的我那篇談王炳章——“瞻前顧後 正其終始 遺芳餘烈 奮乎百世——我看王炳章”的更深的文化思想的基礎。

(注意:這個Klassik是古希臘的專稱,不包括中世紀以來的基督教經院教條性影響下的思想文化。)

 

我正在聽這套克倫佩勒唱片中的貝多芬第一和第六。他的貝多芬第一讓我開竅了,從來沒有的感覺;而他的第六第一樂章,讓我也感到,怎麼聽怎麼讓你感到,你被一種輕鬆愉悅所瀰漫,“風含翠筿娟娟淨,雨裹紅蕖冉冉香”。這讓我深感,我們享受著多少前人的才能帶來的精神感思!

同時想到,寫下上述文字,是徐先生的幾句點評給我帶來的感思。代我拜謝他!

祝好!

維光

2023.11.30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anyi2012&aid=18011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