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寫在柏林墻倒塌三十四週年紀念日
2023/11/09 15:33:52瀏覽117|回應0|推薦5

明天是柏林墻倒塌三十四週年。

五十四年前——一九六九年我步入自學哲學。夏天,讀到列寧的哲學筆記,接觸到馬赫及認識論問題,讀馬列讓我讀出了馬列,開始走向思想反叛之路——在認識論問題上,馬克思主義經不起不斷地追問,它是一種自欺欺人。而就此我以為認識到這一點很容易,因為我不過是個高中生,沿著基本問題提問而已。而由此,對於政治及社會我也如文中所述認識到,此生是條沒有盡頭的路,此路黑暗而至此生能說清一些基本的思想問題,能為這個社會的代代存在做到香火傳承就不錯了。——我從沒想到共產黨會在我有生之年倒臺。

但是一九八九年柏林墻倒塌改變了我的信念——我開始相信極權主義一定失敗。對於我重要的依然是文化問題、思想問題,人們的思維方式問題,為此我繼續研究了“意識形態”及“極權主義”問題。二十年的研究讓我在二〇〇九年柏林墻倒塌二十週年的時候寫下此文。

現在,自那時又過了十四年,雖然我所做的歷史描述,對共產黨的描述一再得到證明,但是,我對於“意識形態”和“極權主義”問題的研究卻在轉入更廣泛的文化及歷史問題的時候,對於西方文化思想及時下這個“後基督教社會”的問題的認識,讓我的思想及信念又一次發生了轉變。與此同時,我也再次經歷了一次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後在歐洲曾經發生過的的類似歷史,除了右翼崛起,俄烏戰爭、以巴戰爭,更有疫情爆發及世界的反應。這使我看到:宗教及宗教性的思維的排他性決定了修墻——排他是在西方文化政治思想,社會的傳統存在中的一種重要的基因。而西方歷史遺留的政教關係——“合一”及“教派紛爭”,以及政教分離的要求,在世俗化後沿襲這一社會機制的“黨政合一”及“政黨政治紛爭”,以及民主權利的制衡,亦是西方社會自己固有,并帶給如今全世界及人類的問題——正是它們成為造成當前世界動蕩及災難的根源。

柏林墻倒塌三十四週年,人們始料未及的是,人類在西方文化的導引下進入了如此一個災難性的世界。西方竟然一方面帶來的克服自身問題的文藝復興,另外一方面卻由於人的解放,精神及文化,社會結構及世界秩序沒有隨之改變,使得人類在更廣泛的地方可能瀕臨巨大的災難。

未來——萬古是否長如夜,乃至跌入深淵,在時下的我看來,還很難說,究竟如何要全看人自身的努力及運氣!

2023.11.8 

2

昨天是柏林墻倒塌三十四週年紀念日。

這是一個對於德國人弔詭的日期。十一月九日既是柏林墻倒塌三十四週年,也是一九三八年希特勒開始屠殺猶太人的水晶夜紀念日。這使得德國人不敢把三十四年前的這個盛大的紀念日,十一月九日設立為其統一日,國慶日;並且每年在這一天都懷著複雜的心情紀念。八九年後的三十多年來,一直是以柏林墻的倒塌及極權主義曾經給猶太人,以及給德國人自己帶來的災難為主,但是,昨天德國的紀念卻一反過去最近三十多年的傳統,基本上以屠殺猶太人的歷史反省為主。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在我看:

A.這表明這三十四年來,人類歷史沒有前進反而大大地後退了半個世紀。因為人類社會今天面對的問題,竟然是回到了是百年前,上世紀初期到三十年代的問題。問題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地還是那些老問題,甚至比當時還要廣泛及嚴重。漩渦的中心居然依然是猶太人問題,歐洲國家的問題。

B.這說明這兩代人——二戰後出生及成長的兩代人無能。

上代人,上世紀初期出生的兩代人,曾經在二戰後把人類面臨的問題深化到基本的普適價值、人權及國家、社會結構和世界秩序問題,乃至涉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文化問題,把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及操作提升到社會及人們關注與逐步改變的層面。為此成立了聯合國,避免直接以對抗及暴力方式解決國際問題;創立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從而逐漸開始形成國際法原則及國際法、越來越清晰地提出反人類法及相應審判措施。柏林墻的倒塌本來提供了比二次大戰勝利後更大的,可謂不可同日而語的可能來推進這一切,但是不幸,柏林墻的倒塌卻是讓杭亭頓、福山類的所謂學者、政客的智囊,反其道而行之,趁機激發了固有的西方痼疾。柏林墻的倒塌成了西方的勝利,使得Romantik,羅馬主義運動的反啟蒙、反近代開放普適的思想氾濫。這也就是說,西方文化思想中的核心因素,基督教宗教文化——一神論思想帶來的西方中心主義及各類排他思想復發氾濫。它的放肆,不僅激發了西方的右翼原教旨主義,而且同時激發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而這就是進入新世紀——二十一世紀後,世界歷史完全複製了上世紀上半葉的歷史,重新面臨深淵的原因。

2023.11.10

仲维光: 彻底改变个体生命意义的十一月九号(2009旧作) https://zhongweiguang.blogspot.com/2009/11/2009.html?spref=tw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anyi2012&aid=18005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