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3/20 16:50:53瀏覽176|回應0|推薦1 | |
輸入吳大猷先生《物理學的性質、簡史和哲學》序言按 ——悼念吳大猷先生辭世二十週年之一 —仲維光—
維光按: 三月四號是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先生辭世二十週年紀念日(1907-2000)。我在八九年底和內子還學文一起訪台時特懇請邀請我們的單位安排拜訪仰慕已久的吳大猷先生,并獲得吳大猷先生贈書八冊,其中包括這本《物理學的性質、簡史和哲學》。在吳大猷先生辭世二十週年之際,為了表示對先生的崇敬及懷念,我特把這本書的序言重新輸入為電子檔,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吳大猷先生的學養、思想及貢獻。
吳大猷先生的這篇序共五百四十七字,在我看來堪比三百二十四字的《蘭亭序》,它氣貫近代思想史、文化史、物理史,氣沖夏商周、希臘羅馬、春秋秦漢,句句擲地有聲,含義深遠。能把這樣一個在一般人看來浩瀚、深邃的思想史、物理史問題書的序言,寫的如此覼縷格律,盡工盡善,言簡意賅、舉重若輕,百年來獨吳大猷先生也!我自己在物理學、數學、哲學和文史上下了十年以上的死工夫,所以深知,這個序言的每一句都不是隨便能夠得來的。姑且不說念哲學的人,沒有訓練肯定對此是丈二和尚;念物理的由於缺乏思想背景,只會運用公式計算,可能一輩子也理解不了理論物理的真髓;就是有了這二方面訓練及知識的人,如果缺乏悟性,也不可能如此準確地把握這些艱深的公式所攜帶的思想,並且能夠如此簡單清楚地重新描述出來。所以我深知,能夠達到吳大猷先生這個高度的人,當代沒有幾人。大約除了創立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那些天才人物,如愛因斯坦、波爾、海森堡、薛定諤、玻恩、泡令,以及後來的費因曼、庫柏等人外,這世界只有很少的人能有如此的高度、如此的能力。 臺灣擁有這樣的人,這樣的財富是臺灣的幸運,也是臺灣的驕傲。 吳大猷先生的這本五十三頁的簡史,在我看來可謂是我們這代人所擁有的極為寶貴的精神、知識財富——金子一樣的書。它應該作為大學物理系,哲學系,甚至可能的話,其它科系學生的必修課、必讀書。它應該是任何一個要進入大學程度思想領域的學生、學者的必讀、必須了解的書及思想。因為能夠把握了這本書的基本要義的人,我相信,其思想及境界一定會“更上一層樓”。正是為此,在紀念吳大猷先生辭世二十週年之際,我把這個“序言”輸入成電子檔,發在這裡,以示對吳大猷先生的敬仰及懷念。(2020.3.13)
吳大猷先生《物理學的性質、簡史和哲學》 序言: “科學”有幾個“面”,一個是我們通常所熟悉,應用的“知識”部分;一是科學史——科學重大進展的歷程;一是有科學體系的性質,理論的精神,大科學家對這些問題的觀點等。這些研討,可稱之為“科學哲學”,是一般習科學者所不常觸及的。 做科學哲學的研討,是需要在上述的前二部分有甚深入的知識和了解。茲以物理學為具體的例子闡述此點。 研討物理學的哲學,尤其量子力學所引致的哲學問題,是需要了解古典物理的各部門的基礎、發展、結構;重要的現象和實驗、理論的性質;每重大進展的背景,如相對論的真意,量子觀念的由來;量子力學各創始者的出發點,量子力學的發展歷程——先有數學形式的建立再繼以完整的體系的完成;電場磁場的統一,愛因斯坦對“萬有引力”與電磁場的統一的企圖;近年的場的大統一的企圖;至此才能研討量子力學及近代物理學的哲學問題。這些要求甚奢,亦正是研討物理學哲學者甚少的原因。但如對這些沒有廣且深的知識了解而欲研討物理學哲學,則有如盲人摸象,或人云亦云,是無大意義的。 近來偶見一些談及科學哲學的文,間介紹或引用某些作家們的見解。這些作家們很少是科學創作或研究者;大多是敘述分析科學思想的。筆者以為探索科學哲學的正途,是由科學本身的“第一手資料”,如前段所述。在本文中,筆者以物理學為實例,略述物理學的性質,簡史和哲學的問題。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