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22 11:59:24瀏覽127|回應0|推薦0 | |
2016-01-22 中國國民黨(KMT)遭遇歷來最大選舉挫敗,選票大量流失,既失去中央執政權,也首次在國會淪為少數黨。歷經前年底六都等九合一地方選舉及這次大選連續慘敗,這個百年老店何去何從,不僅各方關切,其黨內也出現路線及改革的各種爭辯。在老一代仍執迷於黨主席權位爭奪之際,中生代出面呼籲「世代交替」,新生代也串聯提出改革具體主張。 本來,有如勝選的蔡英文所說,「沒有哪個政黨是無可取代的」,國民黨能否重新站起來,是該黨的家務事;況且「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也受到社會日漸廣泛的認同。然而,這個在台灣政壇曾長期獨霸的政黨,畢竟於國會仍以三十五席居第二大黨,它的未來走向如何,勢必攸關政局,牽動國家社會大勢。就此而言,百年老店的今後發展自值得關注。 析論國民黨走向,必須正本清源,探究它何以連續敗選,以致陷於今日困境。各方對此診斷不少,有人把馬英九列為「頭號戰犯」,他過度傾中、施政無能最受詬病;有人歸咎於內部不團結,黨內大咖機關算盡;還有人指周子瑜事件讓它選情雪上加霜。不過,與人民脫節,甚至經常站在對立面,其實才是它連續慘遭人民以選票制裁的主因。 有如黨內新生代要求改名,「中國國民黨」是十足外來政黨的名稱,與民主化之後的台灣社會有極大的扞格。在以前威權的黨國時代,該黨挾外來政權的政經軍特權勢,強力統制台灣,絕少認同台灣這塊土地及人民,人民敢怒不敢言。如今時代不同了,政黨及政客自己不認同台灣,台灣人民當然也不會認同你,票絕對投不下去,這是自絕於選民的必然後果。 人心如此,近年不斷有人建議該黨改名「台灣國民黨」,如今其黨內年輕人也喊出更名「國民黨」,顯見百年老店已然「名不正言不順」,改名因此只是其改變外來屬性、心態及作為,邁向認同台灣的起步。黨產是最讓台灣人民感冒的負面資產。以往它擁有千百億元,不論取諸公產、「國庫通黨庫」、政府贈與或黨營事業特權經營,雖造就該黨富霸全球,卻違反「政黨不營利」的民主常規,也導致政黨不公平競爭,是轉型正義至今尚未完成的要務。 儘管歷次選舉,面對要求處理黨產的民意,它能騙就騙、能拖則拖,如今連續大敗,凸顯黨產「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義之財形為資產,其實是政治負債。在民調顯示有逾三分之二贊成「立法由政府收回黨產」的現況,該黨不論如新生代所說「徹底處理黨產」,還是由新政府動手收拾,百年老店再錯估民意及時勢,只有自絕於公眾。 最重要的是,要挽回棄它而去的民心,今後非定位於「忠誠的反對黨」不可。十多年來,在二○○○年首次政黨輪替之後,它從未善盡在野黨「忠誠反對」的角色,在國會長期封殺軍購案,更由始作俑者連戰等黨國政商穿梭,馬政府以「不忠誠的執政黨」繼之,相繼幹起「聯共制台」勾當,錯亂了敵我關係;儘管權貴買辦大獲其利,整體經濟民生卻深受其害,國家社會面臨中國武力及滲透威脅。 百年老店連續兩次選舉幾近土崩瓦解的結果,顯見民心向背,人民唾棄它勾結對岸、對國家社會不忠誠、嚴重傷害台灣的路線。如果大敗之後,百年老店知所檢討反省,「聆聽人民給我們的聲音」,不論在國會制衡或中國政策,善盡「忠誠反對黨」的角色,才是以民意為依歸,邁向它振衰起敝之路的正辦。 在老一輩聚焦黨主席改選之際,國民黨內外有關改革黨的體制,推動黨內民主,進行世代交替,改變虛矯偽善文化等建議也先後浮現,這些體制與人事層面的改革自有其必要性;正名、割捨黨產、善盡忠誠反對黨角色,才是它淪為小黨或逆境重生的關鍵。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