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1 08:22:33瀏覽713|回應0|推薦1 | |
【記者施明/綜合編譯】 中國西南部這場5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已經導致農田乾涸、百萬人缺水,同時乾旱也給中共與鄰國的外交關係帶來嚴重問題,《紐約時報》4月1日報導,與中國共享湄公河的一些國家的農民和漁民,尤其是泰國漁民,對中國沿湄公河在中國境內的3,000英里河段建造的4座水壩,也就是4座水電站,提出了猛烈抨擊。 本週末,一組受影響的國家——緬甸、寮國、柬埔寨和越南——在泰國舉行會議,討論乾旱等相關問題。通常害怕見媒體的中共官員,最近卻異常地舉行了一次記者會,並在一些研討會上現身,包括上星期四的一個研討會,他們極力為自己脫身,說乾旱純粹是一種自然現象。 為泰國的環保組織——國際河流(International Rivers)發聲的德特斯(Pianporn Deetes)女士說:「這(湄公河)是我們捕魚的地方,是我們獲得食物的地方,是我們得以養家的地方」。她譴責中國只顧建壩,導致魚量降低,她同時批評沒有透明的公共磋商,而且中共還想建造更多的水壩。 根據一項最近的統計,湄公河及其支流上有80多個水電項目正在籌備或已在建設中。正如世界其它許多地方,有關水資源分享的政治緊張關係,正在各地發生。在泰國,乾旱已影響到至少14,000個村莊,一名官員形容希望保持他們的莊稼存活的農民之間發生了「水戰爭」。不過,共享湄公河的國家之間的討論更為複雜。如果對河流的未來規劃要達成一致,意味著各種政體的相容:泰國充滿活力的自由社會,緬甸的軍事獨裁,柬埔寨的民主專政,以及寮國和越南的共產體制。許多泰國人尤其懷疑中共對湄公河的計劃,湄公河在中國被稱為瀾滄江。在上週四的一個研討會上,一位教授在向中共駐曼谷大使館政治部主任姚文(Yao Wen,音譯)說:「我知道讓你自由發言很難,如果你暢所欲言,會議結束後你就會被解僱。」 一些環境保護主義者都認為,河流水位低,部份原因是由於中國在湄公河的小灣(Xiaowan)河段建了第4個大壩造成的。中共官員說,大壩是在去年7月雨季期開始蓄水的,隨著旱季的到來就停止了。據伯德(Jeremy Bird)先生說,在最近幾週,隨著水資源嚴重短缺,湄公河的部份河段無法通航,中國開始從水壩中放水以提高水位。伯德先生是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_的總執行長,該委員會是1995年由柬埔寨、寮國、泰國和越南的政府設立的一個諮詢機構。中國和緬甸不是成員國,但有一些協議,承諾要分享信息。 《曼谷郵報》報導,自去年年底,清萊省(Chiang Rai)清孔區Chiang Khong)38歲的村民Jeerasak Intayos,就看到了湄公河的水位大幅度下降。清孔護河小組(Chiang Khong Conservation Group)已對湄公河的發展監測了10多年,Jeerasak是該組織成員,他說他從來沒有見過湄公河水位這麼低。他親身見證了河兩畔的人們現正如何受苦:漁獲量衰退,飲用水、灌溉和牲畜飲水嚴重短缺,以及內河運輸如何擱淺,影響旅遊和貿易。來自泰國和寮國的200多名村民,舉辦了一個佛教儀式,宣布第一個湄公河流域跨國魚類保護區,並表達了他們對水電開發造成河流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的關注。 對Jeerasak先生而言,湄公河不只是乾涸。90年代初以來,這條河的水位變動就呈現異常。Jeerasak知道,因為不下雨缺水,湄公河上游的水一定被控制了來蓄水。像清孔的湄公河畔的其他居民一樣,他認為中國上游的水壩與這條母親河的變化有關。中國1992年開始運行瀾滄江(湄公河上游)主流上的第一座水壩——漫灣(Lancang)大壩。2003年和2008年分別完成了第二個和第三個水壩,大朝山(Dachaoshan)和景洪(Jinghong)。在2009年10月,中共宣布,第四壩——小灣大壩開始蓄水。 20世紀90年代初,學者們就認為湄公河流域的日常水文泥沙變化與中國的水壩有關。泰國北部的地方社區和非政府組織記錄了魚類和水生植物資源的衰退,對當地經濟和人民生計的影響。因此,下游國家的人們如Jeerasak,懷疑瀾滄江水壩導致目前的乾旱,這並不奇怪。首先,啟用了漫灣大壩與1992-1993年湄公河乾旱同時發生,而且大壩在這場乾旱中起的作用從來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解釋。現在這次乾旱又與小灣大壩的蓄水不謀而合,以及下游流量下降同時發生。小灣大壩高29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拱壩。 因此,雖然降雨量少無疑是當前乾旱的關鍵因素之一,小灣大壩的水庫自去年雨季開始蓄水,是否已經加劇了旱情,仍然是一個公開而緊迫的問題。但不幸的是,最關鍵的數據仍然被扣押。如果中國真的想開始與下游社區建立信任,並證明不是它是導致了現在的乾旱,小灣大壩水庫的水位數據就必須向公眾發布。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