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元、歐元與人民幣的競爭 ---- 蘋果日報
2009/10/29 22:47:08瀏覽667|回應0|推薦1

洪財隆  2009年10月21 

國際間「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的聲浪不絕於耳,一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04月的呼籲。在美元長期看貶且其金融市場(原以為高品質)在此波危機中缺失暴露的情況下,逐漸被看好的歐元,或者挾其經濟實力日增而地位水漲船高的人民幣,未來能否與美元分庭抗禮(取而代之則太誇張)更是熱門話題。2007年底,美元佔約全球64%的外匯儲備,歐元居次約有25%,至於其他貨幣如英鎊日圓則大致各擁3%

短期內要創設出新國際貨幣來取代美元,絕非易事,因為要成為國際貨幣需要很多條件配合,包括經濟規模、流動性、信心與歷史慣性等因素,退一步言,即使條件符合,也因貨幣具有「網絡財」的特質,亦即愈多人使用其效用愈大,所以美元擁有現任或所謂「先佔優勢」,其他貨幣要全面取代或競爭都不易。

就經濟規模而言,雖然目前歐元區只有16個國家,但未來應會逐漸擴大,而一旦歐盟國家全數加入,其經濟規模就會和美國旗鼓相當,而且一方面歐盟也會再度擴大,主要是東歐地區,另一方面環地中海國家的貨幣也愈來愈多選擇盯住(pegging)歐元,而出於穩定匯率需要,這些國家的央行自然會增加歐元部位。此外,由於歐元在此波全球經濟危機中表現相對穩定,預料也會再度加分,而有助於增加其「市場份額」,根據德意志銀行的估計,未來幾年內歐元佔全球儲備的比率將有可能躍升到30%40%之間,亦即部分取代美元的儲備貨幣角色。

話說回來,所謂流動性(變現難易度)則除了受到經濟規模的影響之外,更與該地區金融市場規模與發展是否健全密切相關,而相對於美國,歐盟的債券市場仍多「異質性」,比如德國、荷蘭與義大利各自發行的債券其條件並未完全一致,以致讓流動性大打折扣。此外,歐洲人口結構老化的問題比美國還要嚴重,所以長期經濟表現可能未若美國,從而構成了歐元與美元競爭的另一項不利因素。

美元脫軌特權恐流失

至於人民幣要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則還有好長的路要走,最主要原因在於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也就是中國的資本帳尚未完全自由化。這會降低投資人(私人、企業或外國央行)握存人民幣或以人民幣計價發行債券的流動性。即使人民幣有朝一日可自由兌換,中國內部金融市場的基礎不夠雄厚且發展仍然落後,也都會對流動性造成額外限制。那為何資本帳不及早自由化,以免拖累人民幣躍上國際貨幣舞台的腳步?主因在於中國的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模式尚未走到盡頭,意味著官方仍需對幣值或跨境資金移動,甚至國內資金流向(比如哪些產業應得到較多的資源)擁有相當的控制力,而太快的金融市場國際化,當會降低政策的「執行能力」此一思維其實跟日本有些類似,而這也說明何以日本的經濟實力與日圓在國際上受歡迎的程度不成比例。

當然,隨中國經濟崛起早晚會成為人民幣的後盾,更快的是因中國早已是貿易大國,人民幣國際化(這裡尤指涉及貿易計價)的成效會較突出,尤其在亞洲地區更是如此。總之,美國國力的確相對衰退,以往美元所獨享的「脫軌特權」恐將逐漸流失,多重並列的國際貨幣組合年代也將來臨,亦即其他貨幣如歐元與人民幣將有擴展空間。而無論結果如何,國際出現「貨幣競爭」的確是好事,雖會因而增加交易不便,但多少也可抑制美元因獨特地位所造成紀律缺乏與其後遺症,尤其是美國所累積的鉅額對外債務,及透過通貨膨脹或美元貶值來減輕此一債務負擔。(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相關閱讀:

1.周小川“超主權儲備貨幣”http://blog.udn.com/teddy5422/2804431

2.中國經濟的長周期走勢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916933

3.學者激辯是否減持美國國債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016604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44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