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擔心財政 更擔心財政部----中國時報
2009/09/22 00:09:57瀏覽408|回應0|推薦1

2009-09-17 

    為因應惠譽、標準普爾等信評機構對台灣財政與舉債狀況的嚴厲批評,財政部承行政院之命,在九月上旬提出了洋洋灑灑的穩健財政方案。就文宣技巧而言,該方案似乎有啦啦隊的效果:要推動十大策略、三大核心管理、開拓地方自有財源、「省錢、找錢、賺錢」三路著手。但是容我們不客氣的指出,這個方案是個凌亂拼湊、觀念混淆的雜燴,既不願面對租稅負擔率偏低的問題,也不敢考慮中長期的租稅架構調整,對國家租稅的整體觀念更是混淆不清。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長年來約不到15%,比所有經濟先進國家都來得低。這麼低的稅負率表示:除非台灣政府規模超級迷你,否則無論如何都會面對政府支出難以為繼的窘境。不只如此,馬總統政見中所宣示要辦理的愛台十二建設、以及最近因為世界經濟不景氣而應急所需的公共支出,在在都使得政府財政捉襟見肘。但是不負責任的政客就是不敢面對真正的問題,只知道討好民眾、保住官位。財政部在過去一年即使財務危機已現,卻還是不斷地減稅、減稅、減稅。到如今財政缺口明白呈現,主事者卻還是在玩三大核心、十大策略的文字遊戲。這種牛皮糖式的惰性作為,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我們說財政部不敢面對問題,可是有憑有據的。依照財政部李部長目前的規畫,政府的財務缺口要靠釋股以為彌補。李部長說,政府所持股票若能賣掉40%,對盈餘沒影響,釋股後IPO,對公司好對政府也好。李部長認為這是「以股票換鈔票」,背後卻完全沒有「公股」的概念掌握,聽來令人毛骨悚然。如果國家財政大計就只是平時減稅、窮時釋股這麼簡單,那麼國家何必要設財政部?大學何必要教財政學?馬政府又何必要設置賦稅改革委員會?賦改會開會一年多,竟然把國家財政弄成這副田地,這是何等的諷刺?

    在財務概念上,用股票賺股息或賣股票變現,都有數量與時機的細緻考量,絕對不是像李部長所想的那麼簡單,「賣掉40%對盈餘沒影響」。如果國家的財政主管完全沒有中長期的規畫,只為了應急就倉卒賣掉40%的金雞母,我們除了瞠目結舌,真不知道如何面對。(說馬笨,馬又不承認。)再說,賣股票能夠解決租稅負擔率偏低的問題嗎?下半年賣祖產,不正凸顯出上半年初財政部主導降稅的荒謬嗎?此外,國營事業股票並不是樣樣都適合出售。有些國營事業的存在有其公共政策目的,故釋股將引發牟利民間持有者與官股政策的根本衝突。民間購買股票當然是為了賺錢;假設民間購股者無法影響政府政策,表示其賺錢的目標會受到壓抑。此時,這股票就沒有市場價值,賣不到什麼好價錢。如果民間購股者壓過了公股股權,則表示政府政策目標失守,該事業就不再能支持公營目的。財政部既要釋出公股賺錢、又要維持政策目的,根本就弄不清楚公股背後的意義,是夢囈之詞,虛幻而不切實際。以台糖為例,政府有時為了水土保持的政策目的,要將台糖土地拿去造林。但讀者當能想像,台糖若有民股,民股會誓死反對此種不賺錢的造林作為。此外,有些國營事業(如台灣菸酒公司)轄下有大筆古蹟,往往需因古蹟維護而妨礙利益追逐。貿然釋出公股而欠缺公有事業的理念宏觀,勢將引發另一波爭議。

台灣當前的財政困境,坦白說檯面上的主管政務官要負最大的責任。依行政院估算,中央政府的預算將在明年或後年就編不出來。這樣的迫切危機,需要有能力的人、有視野的稅改計畫來解決,絕不是貿然釋股所能成事。而即便是適合釋股的公司,殺金雞母也只有一次性收入,對於國家財政赤字也只是杯水車薪,根本無助於解決結構性的問題。我們幾可斷言,依財政部的方案執行,明年台灣的信評必然不可能改善。我們憂心台灣的財政,但更憂心財政部凌亂雜燴的所謂「健全方案」。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33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