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軍屯政策】、『芝山巖文化』遺址
2009/08/12 22:04:29瀏覽3428|回應0|推薦3

                               鄭氏的【軍屯政策】

鄭氏來到台灣後,為了解決糧食的需求,一方面大量吸納漢人來台墾殖,另一方面實行「寓兵於農」的軍屯政策鄭成功宣諭軍民拓墾準則:文武各官及其家眷,暫居於承天府、安平鎮,依人數多寡可隨意圈選無主之荒地開闢耕植;圈地及撥派汛地若屬山林坡地,應詳備地圖以報稅;沿海港澳除現有之網位、罟位,由官員派員徵收外,其餘分與文武各官,不許隨意混取;文武各官所墾土地,需先向鄭成功報知面積大小,百姓需向承天府呈報,方可開墾。

鄭氏把從荷蘭人接收而來的土地發給官民,由官民自行招佃開墾,其中以「鄭氏諸葛陳永華一族承佃最多,逐漸形成漢人的聚落,藉此方式開拓的土地稱為「官佃」或「官田」,這就是今天「台南縣官田鄉」地名的由來。
  軍屯政策就是將軍隊派遣到各地駐紮,然後「就地」開墾土地從事農耕,農暇時行軍事訓練,有戰爭時則上戰場,「寓兵於農」,讓軍隊「自耕自食」,解決軍糧匱乏的問題。今天台南、高雄一帶的許多地名,都是因為位在當時鄭氏的軍屯所在地而得名,例如:參軍、崗山營、北嶺旗、中衝、後勁、左營、前鎮、中權、左鎮、二鎮、新營、小新營、林鳳營、下營、舊營、後鎮、本協、林圯埔,清朝施琅將台灣收回後,清朝帝王將現今「將軍鄉」封給了施琅。

『芝山巖文化』遺址

    西元1896年,日本人粟野傳之丞來台北地區進行考古工作,在芝山岩發現了台灣的第一個考古遺址,距今已100餘年。所以,台灣最早被發現的考古遺址是『芝山巖文化』遺址。
   
芝山岩文化:約在距今3800-30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文化在台灣找不到其源始,考古學家推測他們可能源自於浙閩地區沿海一帶,利用船隻沿台北湖航行至此定居。
【芝山岩文化人的生活狀況推測】
食:食,採食的經濟模式。
    
有耕種技術,生產稻米《有碳化稻米,植物種子出土》。
    
有狩獵技術,可能有還養豬或狗。
    
有編織結網技術,能漁撈、採食貝類《貝塚出土》。
衣:有編織技術,能利用獸皮保暖,衣著型態不能確定。
住:可能是在湖岸邊搭起干欄式建築,類似於高腳屋的型態。
器具使用:有石器、陶器、骨器、木器...等。

 

芝山有個芝山巖,巖就是依山而建的寺廟,裡面供奉的主神是開漳聖王,也就是古早台灣移民漳州人的神明。

據說以前這裡曾經湧出涓滴不絕的泉水,當時有人說喝了可以治百病,所以貪心的人們嫌泉水流的太少太慢,就將泉眼鑿開,沒想到這麼一來泉水反而不再湧出,傳說是神明要懲罰貪心的人,還真是富有教育意義的諷刺傳說啊!

來到西隘口,以前泉漳雙方械鬥嚴重,芝山位居高點,所以漳州人便以此為據點建了東西南北四個隘口與泉州人對抗。

日據時代日本人也在這裡辦學校教日文,沒想到有六位老師被抗日份子殺掉
所以當時日本政府就在這裡埋葬老師們的部分骨灰,做為帝國教育事業的精神象徵,還樹立了一座【學務官僚遭難紀念碑】,是當時的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親筆寫的!不過當抗日成功之後這種殖民風格強烈的遺物,自然被民風剽悍的台灣同胞"推倒"~~後來有歷史學家覺得雖然是不堪回首的斑駁血淚,但終究是歷史的一部分,所以就將紀念碑整理後又重新豎立,同時在附近豎立台灣版的義民紀念碑做不同的闡釋,供後人兩相對照,從迥異的角度審視同一個事件激發更多不同的觀點與感觸。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219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