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動物被屠宰時的恐懼,會不會化為毒素、被我們吃下?(下)
2023/03/09 22:50:34瀏覽653|回應0|推薦1

2015-09-09 由 果殼網 發表于資訊

「毒素」會長久留存?並不,那麼應激激素在動物死後是否會在肌肉、血液內大量留存呢? 首先我們來看激素的種類和性質。根據化學結構可大體將激素分為四種: 1.胺類激素(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等屬於此類); 2.多肽及蛋白質類激素(胰高血糖素、血管緊張素、抗利尿激素等屬此類); 3.類固醇激素(糖皮質激素、性激素等屬於此類); 4.脂肪酸類激素(前列腺素等屬此類)。 前兩類激素一般可溶於水,第3類中糖皮質激素等甾體激素通過與血漿蛋白結合,然後被血液運送到各器官的,故此只要放血,留存在肌肉中的這些激素含量少到可忽略不計。 腎上腺素、肽類等游離態激素在血液中保留的時間較短,在幾分鐘或幾個小時內就被酶降解或排出體外;類固醇激素血液存留時間相對較長,可達數小時至幾天。故此擔心肉類中含有某種因恐懼產生的「毒素」是不必要的。

那麼血液製品呢?血液中激素存留時間也不長,而我們在食用血液製品前還要經過加熱等能破壞分子活性的工序,所以擔心血豆腐裡面有「毒素」存留也大可不必。

影響身體健康?更沒戲 最後我們來看人體消化系統的工作流程。 實際上消化系統是一個曲折的管道,食物在管道內一直向前,途中與消化液混合,營養物質被各種消化酶你切一刀我切一刀地處理過,然後才以各種方式吸收入血。如此進入血液的營養物質,已經不大能保持原有的風貌了。 而這些自腸道吸收的營養,還要首先經過人體的化工廠——肝臟的處理才得以進入體循環。

我們的肝細胞是清除、代謝激素的一把好手,故此即便肉類食物經過清洗、加工、烹飪之後還殘留激素類「毒物」,到這裡也基本被打掃掉了。

結論: 解決了以上四個問題,我們最後來看看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首先,屠宰部門對動物福利有了一定認識,待屠宰動物是經過電擊擊昏後放血死亡,所以產生恐懼等強 烈刺激的可能性在下降; 其次,即便動物由於恐懼和痛苦產生了大量的應激激素,這些激素的效用也只是會讓肉類變得質量下降,而非變得有毒; 第三,這些應激激素的作用和結構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楚,他們在體內的分布,代謝,儲存都有跡可循; 最後,肉類和血製品食物經過加工、加熱、烹調後已與生鮮時大為不同,吃進去後更會受到各種消化液和消化酶的處理,以原形入血並發揮毒理作用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現在我們應該清楚了:動物的恐懼和體內由此而來的「毒素」是不會對我們的飯桌安全產生什麼威脅的,擔憂「吃下動物的恐懼」大可不必。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對我們飯桌威脅最大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7857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