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奇妙的物質第四態(1) ---- 電漿
2023/01/22 06:10:00瀏覽842|回應0|推薦0

1991/09/05董家齊|陳寬任 成大物理系 教授

雖然宇宙空間充滿電漿,而且在現代工業生產中也漸漸地廣泛應用,但大多數人對「電漿」可能顯得比較生疏,或許還有幾分神秘,這主要是因為在地球表面,自然存在的電漿不多。 我們都知道,H2O是一種物質,在地球表面的常溫下,呈液態,稱之為「水」。如果溫度低於攝氏0度,它就會變成固態,叫做「冰」。如果溫度高於攝氏100度,它就會變成氣態,叫做「水蒸氣」。其實,不光是H2O,大多數物質都是這樣,溫度低時呈固態,中等溫度時呈液態,溫度高時呈氣態,這就是我們通常知道的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當然,這裡所說的低溫、中溫和高溫,對不同的物質是不一樣的。冰在高於攝氏0度時就會變成水,而鐵只有當溫度高於攝氏1,536.5度時才會熔化成液態。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個分子可以包含一個或幾個原子。在固體物質中,分子之間的相互束縛力很強,以至於分子和分子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隨便移動。對一固體加熱,其分子的動能增加,克服固定其位置的相互束縛能,使其間的相對位置可以改變,成為液體。分子在液體內雖然可以較自由地運動,但不能自由離開液體的表面。所以液體仍然是我們肉眼看得見,用手摸得到的凝聚體。對一液體再加熱,其分子的熱運動動能會繼續增加,而最終可以完全脫離表面的束縛,液體也就成為分子可以自由運動的氣體。 這種固、液、氣三態互變的過程稱為相變。它可以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對一固體繼續降溫,一是對一氣體繼續加熱。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前者只會引起物質性質的變化,但是,後者卻完全不同,它會使物質變成一種新的狀態–電漿態,電漿態是物質的第四態。

如上所述,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一個分子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原子,而一個原子則是由原子核和若干個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原子呈電中性。氣態時,電子在電場束縛下圍繞原子核旋轉。如果氣體被加熱,其電子的熱運動動能就會增加。一旦電子的熱運動動能超過原子核對它的束縛,電子就成為自由電子,這種過程稱之為電離。如果氣體中的所有原子都被電離,就稱為完全電離,如果只有部分原子被電離,則稱為部分電離。被電離的原子數與總原子數之比稱為電離度電離度為100%時,即氣體被完全電離,就成為我們上面所說的物質第四態–電漿,也稱為等離子體這是最嚴格定義的電漿,在實際應用中,部分電離的氣體,只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也通稱為電漿。電漿中,失去電子的原子稱為離子。

因此,產生電漿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對氣體進行加熱使其電離,即成電漿。在實驗室和工業應用中,就是先把容器抽到比較高的真空,再充入所需要的氣體,但仍保持比大氣壓低的氣壓,然後再用放電或電磁波使氣體電離。在地球表面上,自然存在的電漿雖然有,比如閃電、極光等,但不多。我們接觸到的大多數是人工製造的電漿,比如日光燈、霓虹燈、火箭的尾氣、電漿電視,以及大量的實驗室和工業生產中應用的電漿系統。實際上,據估計,在宇宙中,99%以上的已知物質是處於電漿態。現代天文知識告訴我們,很多星體,比如太陽,是處於電漿態,星體周圍的大氣及星際空間也充滿了電漿。就我們地球而言,大氣層以上的電離層,太陽風等等都存在著電漿。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2年6月,354期,52 ~ 59頁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781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