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6 18:08:11瀏覽3369|回應16|推薦212 | |
我總喜歡將陶色隱喻為秋天,實因我眼觀之陶色多如蕭瑟之秋景。 秋景雖呈悲愴與靜寂,在我眼底,它卻如男人之沉穩,女人之優雅。 世間端莊之美,莫若沉穩與優雅,又若舉陶為秋,亦屬無誤!
大地與自然的質樸一直是我喜愛的色調,花紅雖豔,素陶卻也耐觀。 最近整理家物,暮然發現一室如秋之陶,粗曠的陶質線條,坐落在素顏般的老木櫃裡,更顯單純與雅緻。
早些年的陶藝家,大多自蓋柴窯,在完成拉胚後,以柴燒塑陶,而柴燒的美來自成品之不可預期的變化。聽聞木柴的種類,溫度的高低及天候,都足以影響每次燒出來的結果,然柴燒的自然落灰亦能形成天然的釉色。 柴燒時,陶藝家為守著烈火使其不致在中途熄滅,往往兩三天無法闔眼,所以現在很多陶藝家寧選擇電窯,因為溫度好控制,且穩定性也較高。
點亮桌燈,透著鵝黃暖色的光暈,妝點出這些陶杯碗耐人尋味的藝質深度,我常常是光坐在一旁欣賞,就覺得幸福。
多年前常與同好驅車前往苗栗三義 , 或偶爾遠征至桃園鶯歌。 我想我當時應是受了某位同事及二姐的影響 , 迷上了有著質樸之美的陶。 三義素以木雕聞名 , 但我卻總以眾裡尋它的尋寶心態 , 找尋自己看上眼的各式陶杯陶盤 。 在三義,我曾在名為[當代陶藝館],[啄木坊],[華屋]等處收藏了劉小評,朱坤培 , 張繼陶 ...等幾位陶藝家的作品 。
(下圖由左至右,分別為劉小評,朱坤培,及張繼陶三位大師的作品)
欣賞陶藝是本能的。 有些陶藝家的創作有著豐厚的個人品味, 線條簡單 , 釉色內斂沉穩 , 散發獨特的藝術生命及靈透的禪味,這也是何以我喜愛陶器的原因。
冬日,捧起陶杯,喝上幾口熱茶,如此簡單,便足以創造出自己歡喜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