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9 05:19:44瀏覽587|回應0|推薦2 | |
原文刊載:花蓮之行2009(客家文物遊客中心) http://tw.myblog.yahoo.com/tangfou/article?mid=16568&prev=17465&next=16344&l=f&fid=6 回顧花蓮之行2009系列,發現少了客家文物遊客中心,所以特別補充上來,公園裡老人們正在博奕。 客家村少不了的染整廠,但是外觀卻有菸樓的模式。 這位大哥,想追憶當年客家點心的滋味,挑起扁擔回味一下。 花蓮景點 鳳林客家文物館鳳林客家文物館位於市區鳳林公園內,館藏豐富,分為二層,一樓為介紹花蓮客家的墾拓記錄、信仰、交通、生活器具等....二樓則介紹客家傳統服飾、居家設施、產業經濟等多項有關鳳林的發展史,相當值得遊客前往觀賞。 客家人用雙手打造屬於自己族群的天地,用雙腳走出屬於自己的世界,用頭腦讀出許多校長與博士,遠在菲律賓也可以看到客家人的聚落,中國移民史是少不了客家子弟的這一頁,接著來看介紹花蓮客家旅程。 隨著五個孩子成長,自己年華老去,原來以務農維生的鍾老先生,現在賦閒在家,安享晚年;而客家先民開疆拓土的故事,因著寶珠的尋根訪談而流傳開來。 寶珠住在七腳川溪畔,那是客家聚落,第三代了,作為文化工作者,寶珠從祖父中,知道先民從西部翻山越嶺坐船渡海,來到後山,開闢種植的艱辛。於是,她花了半年的時間,回到故鄉,循著先民的足跡,沿途尋訪耆老,紀錄客家宗教信仰生活習俗是如何傳道東部,東部客家莊,和西部的異同。然後做成power point放給族人看。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hgjh316/3_2.htm 他們從家鄉三灣到頭份,經竹南 ,坐火車到八堵,轉火車到,蘇澳,坐海宮琦丸號貨輪到花蓮南濱外海,轉搭小駁船,搶灘登陸。到拔仔庄的 長橋里。寶珠如此敘述著:寒冷的冬夜裡,乘坐著 昭日組經營的海宮琦丸號貨輪前往後山,東北季風,搖的船隻劇烈晃動,站在船塢上,眺望著奇萊、能高山上掛著一片白,初陽灑在白雪上。船將靠岸,此後!此後! 再也沒有退路,未來不管怎麼苦也得咬緊牙根,務必在後山開拓出一片天。之後就是花蓮人,不再是關西人了。 清明節的掛紙,是鍾家親族每年一度聚會盛事,苗栗--頭份、獅潭,花蓮的富源、光復、萬里橋、壽豐、豐田,花蓮市各地的親戚近百人!瞭解自己族人遷徙花蓮的過程,終於瞭解族人在花蓮生根的奮鬥史、枝葉繁茂的故事,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養分與根就在這裡。 千里迢迢移民路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hgjh316/3_1.htm 日據時代明治晚期,日本政府將鹽、茶、糖、樟等權利收歸國有專賣,為了獲取土地,將無主之地劃歸國有,搶奪了台灣的小資本的茶農、蔗農的生存空間,加上經濟不景氣,戰事連連,西部居民的生活益加窮困。同時期的東部,日本二十年的理番政策發生安定的效應,加上為搶奪糖的利益財團急需要人力,所以相較於西部,東部尚未開墾的土地很多,從北到南,日本政府規劃了九個開墾區,農田所需的圳道業已完工,所以成了西部移民的理想地。 寶珠在一篇尋根的文章中寫到「寒冷的冬夜裡,乘坐著昭日組經營的宮崎丸號前往後山,東北季風,搖得船隻劇烈晃動,站在船塢上,眺望著奇萊、能高山上掛著一片白,初陽灑在白雪上。船將靠岸,此後!此後! 再也沒有退路,未來不管怎麼苦也得咬緊牙根,務必在後山開拓出一片天。」 東部的客家人,翻山越嶺、橫渡太平洋之後,定居花蓮,日久他鄉是故鄉—之後東部客家的原鄉就在西部,這一離開不知何時才能回家,甚至就此遠離開故鄉,面對更為貧困與陌生的環境與土地,還得一一克服自然條件種種問題,以無比毅力與刻苦精神,於是這群人在這裡挖掘卵石、開闢田園。 寶珠的父親鍾發順今年七十八歲,回憶起當他九歲時,全家離開長橋里,經多次的搬遷,再寶珠國小五年級才到現在的住所-永安村,鍾老先生說當時第一要解決住的問題,但是東部築屋的素材和西部不同, 當時西部用木結構而東部只有茅草屋,東部多颱風,當東海岸傳來嘩啦!嘩啦的聲音,他們就知道颱風要來了,村人就要趕快綁地牛作防颱準備;東部土地多貧瘠又多巨石,往往為開了一兩甲地,要請開荒工班幫忙,他們是一群人組成,專門幫人加開田地,開一分地大概一天工,工資一人二十五到三十元左右,十幾個人組一隊,就是他們,約五十甲的南華荒地,被開闢成現在生長各種作物的良田。 新不了情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