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醍醐寺 花時人道多風雨
2016/06/25 19:45:33瀏覽1991|回應2|推薦71

 

第二天一早起床後,同樣從谷町六丁目站搭上地下鐵谷町線前往東梅田站,再徒步走到大阪駅。

 

氣象預報表示這一天會降雨,大阪倒還未落雨,只是天陰著一片。

 

這一日的旅遊行程,是前往京都伏見區的景點,醍醐寺、月桂冠大倉紀念館、寺田屋和伏見稻荷大社。

 

從大阪駅搭上JR東海道山陽本線新快速,經過京都駅,約35分鐘後,我們抵達山科駅。

 

位於東海道本線上的山科駅,距京都駅僅有一站之遙,車程不到10分鐘。京都的地下鐵東西線亦可通達。山科恰好位於京都市區、大津、伏見之間,如果不嫌麻煩,入住山科駅附近的旅館,會是來京都旅遊不錯的選擇。

 

從京都駅前往醍醐寺利用大眾運輸系統的交通方式大概這有幾種:

 

京都駅-東海道本線-山科駅-地下鉄東西線-醍醐駅-醍醐寺

京都駅-東海道本線-山科駅-1號乘車處(JR山科駅)-京阪巴士-醍醐寺前

京都駅-JR奈良線-六地藏駅-地下鉄東西線-醍醐駅-醍醐寺

京都駅-JR奈良線-六地藏駅-2號乘車處(京阪六地藏駅)-京阪巴士-醍醐寺前

 

於賞櫻及紅葉特定期間,可以利用京阪バス山科急行(京都駅~山科・醍醐地域)票價非常優惠只要300日幣(單趟)。

 

京都駅(八条口)-京阪巴士(山急)-醍醐寺 

 

搭上地下鐵東西線,我們來到醍醐駅。

 

其實,我們坐過了一站,到石田駅,又再坐回去。因為正好車廂中有一群交談音量很大聲的台灣觀光客,眼看他們終於下車,心想車廂終於安靜了。直到車門關上,才想起來應該跟他們一樣要在醍醐駅下車。Minnie跟我到日本旅遊,幾乎是完全的放空,我們到站沒有下車,她也毫無察覺。

 

2號出口出來後,可以見到前往醍醐寺的接駁巴士和導覽人員。接駁巴士的票價是300(一日間不限往返次數)

 

見雨勢漸大,便跟著排隊上車。聽著遊客吱吱喳喳的大聲交談,全是港台觀光客。

 

幾分鐘後,我們在大雨中來到了以「醍醐の花見」聞名的醍醐寺。

 

醍醐寺(だいごじ/Daigo-ji)為真言宗醍醐派總本山,由聖寶(理源大師)創建於874(貞觀16)本尊藥師如來1994(平成6),醍醐寺以「古都京都の文化財」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這裡的年號"貞觀",並非中國歷史唐代的貞觀,而是日本的"貞觀"年號,比唐太宗的「貞觀之治」(627-649)晚了兩百多年。

 

804(延曆23),後來被尊為弘法大師的空海,作為遣唐使渡海赴唐長安城留學。空海師從青龍寺的惠果,向他學習密宗佛教教義,並取得「遍照金剛」之法號。

 

823(弘仁14)空海學成歸國後,嵯峨天皇將平安京中的東寺(教王護國寺)賜予空海。而後空海創立了真言宗,成為日本密宗佛教重要的流派。

 

聖寶為天智天皇六世孫,位為親王(恒蔭王)16歲時出家,為空海親生弟弟真雅之入室弟子,成為空海再傳弟子。

 

相傳聖寶於真雅創建的嘉祥寺西院(日後的貞觀寺)修行期間,一日望見寺外的笠取山上有五色彩雲環繞。聖寶好奇欲一探究竟,沿著山路前行,在山上與一位老翁相遇。老翁告訴聖寶,此處的山泉有著醍醐味。

 

"醍醐"原指的是牛或羊的乳酪,從牛()乳成酪,從酪到生酥,從生酥到熟酥,再由熟酥煉製為醍醐的製作過程。

 

「乳→酪→生酥→熟酥→醍醐」

 

"醍醐"為五味中最上層之美味,在「大般涅槃經」中用以譬喻佛法中最深奧的義理。

 

聖寶得此提點如醍醐灌頂,覺得此地為修行佛法最合適的場所,於是決定在此地闢建精舍修行。從此「笠取山」更名為「醍醐山」。傳說那位老翁就是此地之山神。

 

今日所見到的醍醐寺,上醍醐、下醍醐、三寶院的龐大規模,和仁和寺的格局相仿,可佔地面積更廣,院舍也更多。

 

最初醍醐寺僅有上醍醐的部分。直到907(延喜7),醍醐天皇下敕書,以醍醐寺為御願寺,醍醐寺的規模才得以擴建。聖寶也在醍醐寺內的准胝堂為寬明(朱雀天皇)、成明(村上天皇)兩位皇子的誕生舉行過祈禱儀式。後來朱雀天皇傳位於村上天皇後,更在醍醐寺中落髮出家。得到皇室大力支持的醍醐寺,寺院逐漸形成今日的規模,五重塔為當時朱雀天皇為醍醐天皇祈禱冥福所興建。

 

但醍醐寺也和京都大多數的歷史古剎有著相同的命運,曾遭受到戰火祝融破壞,(20088月,准胝堂還因雷擊而燒毀。)尤其是應仁之亂和南北朝時期的戰亂。在南北朝時期,因後醍醐天皇所發動的倒幕(歷經元弘之亂、建武新政,到足利尊設立室町幕府),醍醐寺內還分裂成兩派,上醍醐寺及下醍醐寺各擁其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直到戰國時代結束後,醍醐寺獲得豐臣秀吉的支持,展開大規模的修建工程,造就了今日所見的宏偉規模。

 

醍醐寺分為三寶院、上醍醐、下醍醐三個區域。收費參觀的院區,為三寶院庭園.殿舍、伽藍(金堂、五重塔)和靈寶館,分別位於三個不同區域。

 

單一參觀門票(拝観料/入山料/入館料)都是600日幣。若擇其中二處的參觀門票是1,000日幣。三設施共通參觀門票為1,500日幣。

 

※院舍內禁止使用腳架和閃光燈,許多展示區域是明文禁止攝影。

 

只見雨勢漸大,遊客如潮水般湧入,便只選擇參觀三寶院。

 

三寶院是在1115(永久3)由醍醐寺的第14代主持勝覺僧正時所建造,為醍醐寺的本坊,也是歷代主持的居所。

 

其中被指定為國寶的表書院,採用寢殿的建築樣式,為桃山時代的代表建築物。

 

表書院外的三寶院庭園,是1598(慶長3)豐臣秀吉為「醍醐の花見」所設計,完整保留桃山時代的庭園風貌。

 

醍醐寺之所以成為關西賞櫻名所,豐臣秀吉扮演了其中最重要的角色。

 

1598(慶長3) 315(太陰曆),權傾天下意氣風發的豐臣秀吉在醍醐寺舉辦一場盛大賞花會「醍醐の花見」。

 

豐臣秀吉在「醍醐の花見」舉行前,命人從各地搬運來700餘株的櫻花樹,移植在醍醐寺的境內。

 

現今醍醐寺內約有1,000株的櫻花樹,品種甚多,如枝垂櫻、染井吉野、山櫻、八重櫻,憲深林苑的河津櫻、三寶院中的大紅枝垂櫻(大紅しだれ)和金堂旁的大山櫻。

 

「醍醐の花見」當天前來的不僅是豐臣秀吉和他的妻妾,也邀請多位大名的女眷為座上嘉賓,參加的人數多達1300人,一路上沿途設有茶屋,是一場極為奢華的貴族饗宴。從此,前來醍醐寺的賞櫻成為一項權勢及風雅的象徵。

 

有趣的是「醍醐の花見」現場還發生豐臣秀吉兩位側室淀殿(茶茶)和龍子爭風吃醋的插曲。花兒都要爭豔,後宮豈能不爭寵?!不過兩女並未大打出手,只是爭執與豐臣秀吉對酌的順序。

 

「醍醐の花見」可以說是日本賞櫻活動的起源,醍醐寺的三寶院也成為花見的發祥地。為紀念豐臣秀吉的「醍醐の花見」,醍醐寺於每年四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會舉行豊太閤花見行列」的活動。

 

出了三寶院,雨勢仍不減,搭上接駁巴士回到地鐵醍醐駅,我們準備前往六地藏駅轉搭JR奈良線前往桃山駅。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wanmickey&aid=63434279

 回應文章

可蜜莉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散策
2016/06/28 16:38

可蜜每次都是搭地鐵道醍醐,出站後一路散步到醍醐寺。

春櫻滿開時,醍醐寺內人多,但也不會覺得太過擁擠。

醍醐寺春秋都美~

謝謝分享~


taiwanmickey(taiwanmickey) 於 2016-06-30 02:31 回覆:
本來也打算走路過去 約10-15分鐘 可當日下大雨 就搭車了害羞

寬心
2016/06/28 05:36
這下又要另一種櫻花雨了。

那群遊客的音量,不知有沒有贏過昨日身邊那群陸客?
昨晚美麗的雪梨夜景都因此失色了。
taiwanmickey(taiwanmickey) 於 2016-06-30 02:29 回覆:
寬心老師一放寒暑假就出遊 真讓人羡慕崇拜澳洲以前華航直飛時一直很想去 看來你沒有受到罷工影響大笑在日本遇到台灣遊客喜歡在車廂中大聲交談 這一點是日本人不會這樣子做的 大陸遊客如果有帶小朋友的則是毫無節制的放任其在車廂內活動 非常的不安靜尷尬韓國遊客的坐姿不是很雅觀 大叔還會出現摳腳的情況尖叫祝你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