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23 15:30:02瀏覽982|回應0|推薦12 | |
在回家的路上 席慕蓉旁聽故鄉課2017年09月20日 04:11
記者賴廷恆/綜合報導
席慕蓉《在回家的路上》演講。(取自鳳凰網) 席慕蓉追尋蒙古原鄉的歷程,體現在《蒙文課》一書中。 (取自豆瓣網) 以「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等詩句,感動無數兩岸讀者的台灣女詩人席慕蓉,近30年來輾轉於台灣與「原鄉」內蒙古之間走訪探尋,日前於上海演講時,她深情道出:「以前我總是講,我不是『回』到故鄉,是『去』故鄉。現在我要修正,確實是『回』。而且不是第一次,而是千百次地回。」 1943年戰亂之際,席慕蓉出生於重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全名「穆倫‧席連勃」,「慕蓉」為「穆倫」的譯音。雙親均為蒙古族人,外婆孛兒只斤‧光廉公主是位能騎善射、槍法精準的舊王族,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5歲之前的她,會講蒙古語、唱蒙古歌,然而之後,關於蒙古族的一切,似乎就此從她身上褪去。 講座談尋原鄉歷程 「我是蒙古族人,但我不認得我的家鄉。」日前應復旦大學民族研究中心之邀,出席「萬象共生」系列講座,以《在回家的路上》為題進行演講,談成長、談詩,也談追尋「原鄉」的歷程。席慕蓉不僅現場朗誦數首詩作,興之所至,不禁手舞足蹈,語至動情處,則又幾度哽咽。 席慕蓉表示,自己匆匆地在南京讀過小學,隨即轉學香港,自此童年便是香港,青少年時期則在台灣、歐洲求學中度過,但「那是青春的原鄉,也不是故鄉─那時候我認為我沒有故鄉。」 海馬迴存祖先記憶 1989年兩岸關係已解凍,46歲的席慕蓉終得以踏上「父母的故鄉」──搭飛機、換火車,再換吉普車;由北京到張家口,轉至張北、上內蒙古高原。這趟旅程也讓她寫下《旁聽生》一詩,「在『故鄉』這座課堂裏/我沒有學籍也沒有課本/只能是個遲來的旁聽生」。 席慕蓉昔日的鄉愁,至此轉變為「尋根」,透過出版《我的家在高原上》、《追尋夢土》、《蒙文課》等散文集,為內蒙古高原、蒙古族及遊牧民族文化呼喊奔走。席慕蓉猶記首度來到內蒙古草原時的情景:「我一直在叫喊:我來過,我見過,我認得!」 「說不定我們身體裡有一個帶著走的故鄉,一個和我們一起長大的故鄉。」2014年諾貝爾醫學獎關於人類大腦「海馬迴」的發現,讓她為之欣喜若狂,說道:「科學家說,海馬迴裡儲存的記憶,可能來自遙遠的先祖。我第一次站在蒙古高原上,說我來過,那是我大腦裡的海馬迴在說,是它們累積的記憶重回舊地。」 (旺報) 賴廷恆的最新文章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