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港大生研發搶包山實時計分奪獎
2011/12/16 14:14:57瀏覽124|回應0|推薦0
  搶包山一向是長洲太平清醮的重點節目之一,其緊張刺激的比賽氣氛更吸引不少年輕人觀看。香港大學四名學生留意到,搶包山比賽後以人手計分的過程冗長和沉悶,便想到把無綫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於比賽中,作為實時計分系統,更可把比賽過程和結果即時顯示,令比賽刺激感大大增加。系統獲得今年「U-21無綫射頻識別大獎」的最佳EPC/RFID概念金獎。

  一年一度的搶包山比賽受不少香港人和遊客歡迎,今年六月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經過三分鐘激烈比賽後,以人手計算選手成績期間異常沉悶,容易令比賽氣氛一掃而空。四名就讀於港大房地產及建設系三年級的學生,遂設計一套實時計分系統。

  設計者之一文瀚鋒解釋,現代搶包山比賽已用膠製的仿真包取代真包,故系統只須於膠包內裝上電子標籤,紀錄平安包代表的分數和位置,並於盛載包子的容器內加入讀卡器,選手每放進一個包子,便能以讀卡器即時計算選手的分數,顯示於電子屏幕上,讓觀眾即時知道選手的領先情況。另一組員周以莉補充,比賽結束前三十秒,電子屏幕會停止顯示各選手的得分情況,待比賽結束後再公布結果,以增加比賽的刺激感。

  四人主修房地產及建設學,對RFID技術早已不陌生。余鎧廷指RFID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物業管理上,如職員打卡,甚至香港人每天也會用到的八達通,也是相同原理,「以往很多應用也是在我們的專業上,但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應用,例如在文化和保育上,於是我們便思考香港的傳統節日,可如何利用這技術」。

  系統分別於上月舉行的「U-21無綫射頻識別大獎」以及「香港——台灣大專學界EPC/RFID大獎」中,奪最佳概念金獎。他們均期望系統可應用於日後的搶包山比賽中,「估計系統成本不會很高,每個電子標籤的成本只須幾毫子,一般的電腦系統也可做到,毋須花費太多。很多時候技術已經存在,但不是人人也可以應用得好,要有好的成績視乎自己如何運用」。

資料來源: 星島日報報導 2011/12/16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593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