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RFID看食物走過哪裡
2011/06/24 09:32:00瀏覽246|回應0|推薦0

由於最近「塑化」事件影響,甚至不少號稱「安全」的食品大廠淪陷,許多人聞「塑」色變。當吃了30年的食品,在近期卻發現其中被加入了誇張的添加物,實在讓人擔心,人們吃的食物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21世紀初英國爆發狂牛症以來,很多人都會擔心其所食用的食品倒底從何而來,這些東西到底安不安全,或者走過何處,都是食用者關心的問題。除了塑化劑事件,德國發生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禍首從西班牙的小黃瓜到來源不明的芽菜,事件尚未落幕,卻亂槍打鳥不知何處才安全,這樣的問題不一而足,如何找到正確的食物來源途徑,成為人們「吃東西」的最關心話題。因此,「農產品履歷產銷制度」成為解決此尷尬之所在的重要技術。

「農產品產銷履歷」又稱為「生產履歷」,該制度透過建立可追溯食品在生產、處理、加工、流通、販賣等各階段的資訊,訴求食品的「安心」與「安全」,保證「從農場到餐桌」的「一貫化安心系統」。

由於國內外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日漸頻繁,「安全農業」是當前重要的農業施政策略。包括歐盟已將2008年,設定為境內食品產銷履歷制度全面法制化,而日本也預計2010年前,完成所有食品的履歷追溯環境。

台灣農委會也自2004年起,開始推動產銷履歷制度,目標在2015年全面實施產銷履歷制度,且外銷農產品與歐美日同步實施,並期望在2009年前在量販店及連鎖超市,都買得到具有產銷履歷的農產品。

目前台灣推動生產履歷,主要是以RFID做為資料整合的媒介。RFID的運作原理,是將一塊極小的IC放置或內嵌在產品上,以IC內儲存的資料,利用射頻技術發送到系統端做為追蹤之用;因此一般認為,它可以大量地應用在產品流通處理,取代現有的條碼運作。

像美國百貨連鎖公司沃爾瑪就於2004年初,要求往來的前一百大供應商,在20051月底以前,必須將運送到該公司位於達拉斯配銷中心的貨物箱上,貼上RFID識別標籤作為資料儲存傳輸之用,這是全球率先展開大規模RFID的應用實例。

當然RFID的應用範圍,不僅只是零售業的產品管理用途。根據美國Evans DataRFID技術使用調查報告,「安全」是RFID最重要的應用領域,所以在推動「安全農業」為首要的施政策略,RFID結合農產品產銷履歷的應用,也是農政部門積極研究的應用技術。

一般農業上使用RFID的主要用途通常是在物流處理或動物檢疫管理上,提供產品追蹤用途所使用;此外,日本政府為了落實該國內農產品產銷履歷資訊的流通,以有效整合「生產履歷」與「流通履歷」,也於部分地區試辦農產品的RFID之應用。

在台灣,農委會初期導入包括稻米、茶葉,以及國產水果網路行銷產銷履歷的資訊化與RFID推廣應用,導入RFID應用技術配合銷售的流通管道,運用RFID掌握農產品的銷售與流通履歷資訊。如此,從源頭的農用資材安全、生產管理,到下游的農產品銷售,可直接從RFID系統中擷取資料,建立農產品衛生安全之逆向追蹤機制,讓消費者可以安心享用安全的農產品。

舉例來說,目前台灣的外銷水果,除了可利用RFID的技術,提升集運與運銷作業流程效率,藉由流程上RFID資料的蒐集,建立完整的加工作業履歷。像是台南的愛文芒果,因為每顆都有「逐粒貼」標籤,其中包括果農姓名及查詢農產履歷網址,不僅外銷日本,也在台灣超市、超商與線上購物網站等主流通路銷售。

據台南縣政府統計,當地可外銷日本的愛文芒果共324農戶,其中3名農夫並榮獲歐洲農產檢驗EUREPGAP證書。這樣的生產履歷除加速運銷作業外,貼有RFID標籤之芒果,可提供進口國完整的履歷資訊,從中確保芒果品質並提升外銷的競爭力。

此外,RFID亦可應用於田間紀錄,可記載耕地資訊、作物名稱、作業項目、作業內容等訊息,搭配PDA可加速記錄生產履歷效率及正確性。

RFID技術可進一步與結合環境感測器(senser)自動記錄環境土壤酸鹼度、溫溼度、日照量、風速、雨量等環境監測數值,作為研究人員提升農產品品質的參考。

資料來源: MET機電整合雜誌 文/張世文 2011/6/22 (http://met.asia-info.net/MET_InfoBlog_detail.aspx?id=3855)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535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