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想在RFID技術走出自己的路
2010/08/09 08:46:47瀏覽477|回應0|推薦8
 RFID係由標籤、解讀器和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按照工作頻率的不同,RFID標籤可以分為低頻(LF)、高頻(HF)、超高頻(UHF)和微波等種類。低頻傳輸特性較好,除了金屬材料影響外,能夠穿過任意材料。全球沒有任何特殊的無線電許可限制,資料傳輸速率比較慢。主要應用於:畜牧業的管理和動物標識系統、汽車防盜和無鑰匙開門系統的應用、自動停車場收費和車輛管理系統、自動加油系統的應用、酒店門鎖系統的應用、門禁和安全管理系統。

 高頻與低頻相較,讀取距離降低,但可以同時讀取多個電子標籤,資料傳輸速率較低頻快。主要應用有:圖書管理系統、服裝生產線和物流系統、酒店門鎖的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醫藥物流系統。

 低、高頻發展較早且成熟,相關射頻識別技術被Phillips、TI等歐美公司擁有,包括標籤晶片與讀寫器晶片等,參考解決方案也被普遍公開化。

 超高頻RFID適合IOT 但仍有限制

 超高頻系統讀取距離比較遠,但頻段在全球的定義不是很相同。超高頻頻段的電波不能通過許多材料,特別是水,灰塵,霧等懸浮顆粒物資,但有很高的資料傳輸速率,能在很短的時間讀取大量電子標籤。主要應用有供應鏈、生產線自動化、航空包裹、集裝箱、鐵路包裹的管理和應用等。

 UHF最早由美國Amtech公司推出,目前Atmel、Matrics等公司以及中國廠商正積極投入研發。微波頻段的射頻識別技術剛剛起步,其主要開發商仍是Amtech公司。

 要達到IOT的目標,感測距離就不能太短、感測時間要快、同時感測能力要好,綜合判斷,UHF是最適合用於達成物聯網目標的技術,然而UHF的問題是:信號干擾問題、頻段管制問題、成本問題。以成本來說,最便宜的標價新台幣5元,均價約10至15元,不利大量應用,且頻段管制不確定性大,全球共通的理想充滿挑戰。

 這就是RFID產業一直以來,即使機構研調結果總是樂觀,卻頻讓人期待落空的主因。然而也因如此,大陸正想擺脫歐美的桎梏,在這領域做大做強,大陸本土相關發展的公司,可望在大陸政策的全力支持及引導下,迎來下一波成長。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43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