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意法半導體發表NFC新一代解決方案
2014/04/29 19:44:06瀏覽214|回應0|推薦0

根據多家研究機構的預測報告,在NFC技術快速普及的帶動下,將會刺激更多類型穿戴式裝置問世,預估2016年全球出貨量將達到60億台,進而創造出500億美元的商機。不光如此,一旦內建NFC晶片的智慧型手機結合物聯網與雲端技術後,更能讓人類進入以手機控制各項設備的智慧生活。

身為全球半導體龍頭業者的意法半導體,為協助台灣廠商快速掌握物聯網與穿戴式市場趨勢,特別在2014年4月15日舉辦NFC技術與創新應用研討會,會中除將闡述NFC技術最新應用情境,以及介紹NFC與微控制器的新技術外,也邀請到合作夥伴絡達科技介紹藍牙週邊產品的發展現況與未來。

自Google在Android手機上開始支援NFC應用之後,便帶動全球軟硬體廠商紛紛投入NFC相關應用研發,除大家所熟悉的電子錢包之外,更可透過結合雲端服務的模式,應用於倉儲管理、健康醫療、工具設備、身分辨識、社交活動等等領域。換句話說,只要有非接觸式、近場交換資料需求,即是NFC技術可以發揮的地方,進而提供給消費者截然不同的感受。

NFC技術成熟  智慧型手機首選

近年來炙手可熱的NFC技術,是飛利浦、諾基亞和索尼在2004年以RFID為基礎共同開發,專為短距離需求所設計的一種高頻無線通訊技術,允許手機等各種電子設備能在10公分距離內,於非接觸的狀況下以點對點方式交換資料。RFID技術所使用的資料傳輸頻段,有低於150KHz、13.56MHz、UHF、2.45GHz等四種,其中13.56MHz頻帶因屬於全球開放,加上整體製造成本最合宜、適當,自然成為NFC遵循的標準。

市面上針對短距離傳輸需求設計的近場通訊技術不少,除前面提到的NFC之外,還有iBeacon、TransferJet、Hotknot等等。雖然每項技術均有其優點,但從耗電量與導入成本來看,NFC仍然是最適合應用於少量資料傳輸的近場通訊技術,加上有NFC組織持續制定相關標準,因此市場主流地位不易被撼動。

意法半導體產品行銷經理黃鐙誼指出,NFC手機成長速度之快超乎一般人所想像。根據研究單位ABIResearch的預估,2014年將會有5億支手機內建NFC晶片;而市調機構Gartner也認為,到2015年時會有超過50%智慧型手機內建NFC晶片。目前支援NFC規範的作業系統,主要以Android平台為最大宗,包含宏達電、Google、Sony、三星等品牌廠商都有推出支援該協定的手機,Sony手機甚至已經能支援62種不同NFC週邊。

完整NFC解決方案  涵蓋多種應用領域

依照使用環境與設備種類不同,NFC有三種不同使用模式,分別是讀卡機模式、卡片模式與點對點模式。身為全球NFC解決方案主要供應商的意法半導體,也針對三種不同應用情境推出相對應的產品,首先是為智慧型手機、讀卡機部分設計的NFC/RFID標籤,如STRAG、SRi/LRi,以及動態標籤NFC/RFID標籤M24LR、M24SR。至於針對終端設備方面,則有NFC讀寫器ST95HF、CR/RX95HF等等模組可供選擇,是業界少數能夠提供完整方案的供應商。

LRi標籤是為長距離傳輸設計,符合ISO 15693規範,傳輸速度可達26Kb/s,搭配意法半導體獨家研發的EEPROM,資料保存期限可以長達百年以上,並具備有省電與多點資料傳輸的特性,目前有1kbit、2kbit、64kbit等多種版本可供選擇。至於STRAG則是為短距離傳輸開發,採用ISO 14443規範,具備106Kb/s的傳輸速度可達26Kb/s。

「STRAG-D則是專為無線訊號配對所設計的解決方案,如藍牙、Wi-Fi等等。」黃鐙誼說,這款模組最大特色在於意法半導體已經事前完成好線路設計,而且也事先預留好數位訊號連接埠,IC設計人員只需將欲使用的晶片線連接上即可,能大幅省下商品開發的時間。

在動態標籤NFC/RFID標籤方面,M24LR是瞄準長距離傳輸市場,M24SR則是為行動裝置等設備開發的短距離晶片,兩者均擁有唯一ID和靈活資料保護機制的特性。M24LR、M24SR內建64bit UID記憶體,最多可以記錄64組密碼,能依照不同使用者給予適當的存取權限,非常適合應用在市面上各種消費裝置上。如安裝在車載系統上時,車主只要利用NFC手機完成身分識別,系統便可依照該使用者的UID,播放與提供專屬的資訊音樂,而免去自行手動調整的繁瑣步驟。

至於NFC讀寫器方面,ST95HF、CR95HF、RX95HF分別可以應用在NFC卡片與讀卡機等領域中,加上均支援標準SPI介面,不僅僅開發過程很方便,也能免去花費在線路設計上,是台灣廠商要切入NFC應用的最佳選擇。

擁有高效能、低耗能特性  STM32L0為市場最佳選擇

在強調可攜性的特性下,行動設備為滿足愈來愈多種應用需求,偏好採用高效能、低耗能特性的MCU,因此身為全球主要MCU供應商的意法半導體,便以ARM Cortex-M0+核心推出8位元的STM8,以及32位元的STM32L1、STM32L0等三大產品線。儘管每個產品特性與資料處理速度都不同,但由於彼此之間的程式碼完全相容,加上提供標準的開發介面,IC設計廠商可以針對不同市場定位,快速更換相對應的MCU,以快速回應消費市場的需求。

資料來源: DIGITIMES中文網/賴品如 2014/4/29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8830209&aid=1291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