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bemo cafe冰釀咖啡分享 雲林壺泡式咖啡試喝心得 苗栗哥斯大黎加咖啡禮盒推薦
2022/08/17 14:53:41瀏覽14|回應0|推薦0

不知不覺,夜已深了。若是平時,此刻我已入夢。

這段時間已來,所經歷的事情,所思考的事情都很多,所以睡眠來的就不是那麼準時了。

所以也有點時間,喝點咖啡,裝裝文青。

有時也會在咖啡廳內,找一處靠窗的位置。一份咖啡,一本書,一個下午。

有時候真想,我的人生就這麼簡單,這個世界裡的生活其實很多都很簡單,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城市片刻的寧靜。

咖啡

就是我的心靈慰藉,一杯好的單品咖啡,更可以陪伴我度過每個寂靜的夜晚

為什麼我這麼喜愛單品咖啡呢??

單品咖啡的代表,大家都會想到-藍山咖啡

因為藍山咖啡有著以下特色

頂級藍山咖啡:它產於加勒比海,咖啡都是在高原上生長而成的,吸收到了足夠的陽光的光照,生長的特別的好,藍色的咖啡香味很濃郁

咖啡調理師的精湛手藝也做出了美味的咖啡,能夠讓咖啡色香味俱全,有機的會得話,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品嘗一下,相信這樣的口感是你無法忘懷的。

炭烘特級藍山咖啡:不知道大家對於此咖啡熟悉嗎?其實它的咖啡豆是世界最好的,看起來可能比普通的咖啡豆值大一些

其實用它來做上好的咖啡。做出來之後入口又軟又滑,口感超級的好,咖啡濃味很強,根據自己的口感再加入了一些糖

不得不說這款咖啡備受年輕人關注,成為了世界頂級昂貴的咖啡之一,贏得了大家的喜歡,不知道你是否喜歡這種咖啡呢?

最近經過朋友的介紹,我對BEMO Cafe這個品牌的阿里山系列咖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做了一些功課後發現臺灣阿里山咖啡水準之高

它的味道讓我感受到超越藍山咖啡的水準,因為阿里山山脈為臺灣五大山脈之一,和牙買加藍山咖啡幾乎處於同緯度

以1,200公尺的「高海拔」優勢,霧氣瀰漫,冷涼溫差大與水土滋養,產出的咖啡豆質地紮實、風味獨特且香氣、韻味層次豐富。

品飲前段是明亮的檸檬、啜飲時口感如絲絨般滑順柔美,檸檬、杏桃、李子及核桃等滋味,尾段帶臺灣特有的烏龍茶香及甜感,飽滿多汁。這支優質的臺灣咖啡,我猜你不會想錯過的。

尤其品飲前段是可以感受到檸檬的清香、口感絲絨般滑順柔和,細細品味不難發現檸檬、杏桃、李子及龍眼乾綜合起來的獨特口感,尾段則有著臺灣特有的茶香及甜感。這支優質的臺灣咖啡,我猜你不會想錯過的。

在BEMO Café的的官網上有三種阿里山的咖啡,我來分別介紹

臺灣‧阿里山‧卓武山咖啡
[ 風味描述 ]

緬槴花香Frangipani、熟蜜李Plumcot、白葡萄乾White Raisins、核桃Walnut

[ 阿里山 卓武山咖啡農場  ]

卓武山咖啡農場1200公尺高海拔特質,讓咖啡的甜度、酸度、香氣、風味加分許多,為了確保咖啡的品質與信譽,從農場管理、採豆、炒豆、行銷,莊園主事必躬親,堅持自產自銷,而且採收的豆子只選擇咖啡樹矮化後最頂層環狀樹枝所結果的部分,其餘下層咖啡豆都予以淘汰,採收下來咖啡豆每顆都長得特別壯碩。從種植到製作工序的每一環節,皆採有機栽培、不使用農藥!

這樣的堅持讓卓武山咖啡在2012年臺灣咖啡競賽獲得頭等獎,更於2021得到國際典藏咖啡競標(PCA)冠軍,成功將臺灣咖啡產區與國際精品咖啡市場完美接軌,為阿里山咖啡打出名號,也為卓武山咖啡闖出響亮的招牌,成就自己的榮耀!

臺灣‧阿里山‧吾佳莊園
[ 風味描述 ]

龍眼乾Dried Longan、烏龍茶Oolong Tea、黑糖Brown Sugar

[ 阿里山 吾佳莊園 ]

吾佳莊園位於嘉義縣番路鄉草山村,座落在綿延的阿里山山脈上。這裡的陽光及雨霧合適,日夜溫差夠大,十分適合咖啡的生長。

莊園主實行自然農法,擅長有機肥料的施用,在開始種植咖啡以前,原本以產茶為主,也許是因為和茶樹一起長大,又或者是咖啡豆在處理時,常常與茶葉共用場地,讓吾佳莊園的咖啡豆,擁有與臺灣高山茶相像的美麗韻味,此外,又有一層龍眼乾的甘甜。 

在網路上找到BEMO Cafe之前和VOGUE的風格野餐會活動,可見BEMO Cafe對於自身品牌的重視程度

<<這是誠品南西2019年的快閃活動,這個風格完全是我的菜啊!!

<這是蔦屋書店2019年的快閃活動,文青質感路線也很不錯!

一杯好喝的咖啡要如何定義?

有人說:要濃、醇、苦;也有人說:要清爽、甘甜;也有人說:要不酸、不苦、不澀……

通常老饕級的咖啡愛好者會說XX牌子、XX店的咖啡好喝;美食級的咖啡愛好者會說XX產區、XX品種的咖啡好喝……

當然,因為每個人所接觸的咖啡種類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認知。對於普通人而言,好喝的咖啡通常是指合自己口味、也習慣那個味道。

但是BEMO Café的濾掛有15g之多,比一般10g掛耳粉量足足多了50%,難怪帶來更多層次的風味及口感,為臺灣阿里山咖啡下了一個全新註解

如果只是單純評論「好喝的咖啡」太過矯情,而是要從飲用者角度出發,來判定咖啡好不好喝,不應該是專家說了算,而是你說了才算。

BEMO Café的阿里山系列值得您細細品嘗,讓這咖啡的餘韻在你舌尖上舞動吧

BEM1851VRV18VRVRWD

花蓮阿里山咖啡評價分享 一杯咖啡的品質,除了會受到沖泡方法和器具的影響,咖啡豆的品質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對於很多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想要在茫茫咖啡中找到一款自己喜歡的咖啡豆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麼,如何才能選購到自己喜歡的咖啡豆呢? 2022年最新單品咖啡哪種好喝

1.找到自己喜歡的咖啡味道

想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咖啡豆,第一件事兒就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喜歡的咖啡的味道。那你要做的就是多喝咖啡,勇於嘗試新鮮事物。 苗栗冷泡咖啡贈品推薦

有的人喜歡酸味的咖啡,有的人喜歡苦味的咖啡,如果你不嘗試,你就不會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味道的咖啡。確定了自己喜歡的咖啡的味道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咖啡了。

2.查看咖啡豆的來源

通過查看咖啡的產地,花蓮知名咖啡哪種好喝 可以大致瞭解到咖啡的風味,海拔,緯度,降雨量,土壤等因素都會影響咖啡的口味。

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產區是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巴西,非洲和印尼。

中美洲咖啡
包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的咖啡,通常帶有堅果味和巧克力味,並且還有一些甜味,酸味較低;

南美洲咖啡
包括來自巴西,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的咖啡,通常具有巧克力味或柔和的水果味; 花蓮哥倫比亞咖啡贈品推薦

巴西咖啡
巴西咖啡的質地往往較厚,也稱為笨重,咖啡生長的海拔不同,口味的差異也很大;

非洲咖啡
包括來自衣索比亞,屏東音樂家咖啡企業贈品推薦 肯亞和布隆迪的非洲咖啡,通常帶有果味和花香,並帶有漿果和柑橘味。它們通常具有較高的酸度水準,因此可帶來一杯清爽,淡淡的咖啡;

印尼咖啡
印尼的咖啡通常具有濃郁的味道,帶有泥土或煙熏味。

3.查看處理方法

不同的處理方法,桃園精品咖啡評價分享 使用的發酵方法也不一樣,給咖啡的帶來的味道也不一樣。

日曬法:通常會給咖啡增加藍莓、草莓或熱帶水果的風味,酸度溫和;
水洗法:通常會使咖啡豆呈現明顯果酸、複雜度稍強以及更乾淨的特質,但由於過於乾淨,通常風味不及日曬法豐富;
蜜處理:蜜處理的咖啡豆酸度要比水洗法和日曬法要低很多,做得好的咖啡豆會有明顯的甜感。

4.查看烘焙程度

不同的烘焙程度,咖啡的味道也會不一樣。高雄浸泡式咖啡哪種好喝

淺烘焙:果酸味重,香味尚可,美式咖啡一般採用這種烘焙程度的咖啡豆;
淺中烘焙:果酸味重同時帶有一些苦味,香度、酸度、醇度適中,常用於混合咖啡的烘焙;
中烘焙:果酸味柔和,苦味也變強了,味道屬於酸中帶苦,香味和風味都較好,常為日本和中歐人士所喜愛;
中深烘焙:最標準的烘焙度,酸味和苦味達到平衡,焦糖香味更濃,常用於法式咖啡;
深烘焙:苦味重,酸味已經基本難以察覺,口感最為醇厚。

5.查看咖啡豆種類 彰化藝伎咖啡送禮推薦

最主要的咖啡豆種有兩種,就是Arabica和Robusta。

Arabica味道偏甜帶微水果香味,酸度更高,質感更柔和。而Robusta則味道更強烈,製成的特濃咖啡口感會比Arabica醇厚和香濃。通常Arabica的品質會更好,但Robusta味道濃烈,多會與Arabica混合使用,令咖啡更香醇。

6.單品豆或拼配豆 新北哥倫比亞咖啡試喝心得

單品咖啡豆
單品豆最廣泛的理解是單一品種或者單一產區的咖啡豆,口味也比較單一,但也會更為通透,酸就是酸,苦就是苦,更能品嘗到咖啡的本味。

世界上著名的單品豆有,藍山咖啡、摩卡咖啡、聖赫倫那咖啡、瑰夏咖啡、貓屎咖啡、聖多斯咖啡、翡翠咖啡、曼特寧咖啡、耶加雪啡咖啡等。

拼配咖啡豆
拼配咖啡豆就是將各種單品咖啡豆混合在一起,創造出口感更豐富的咖啡。每一種咖啡豆會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和口感,但也會有自己的不足,通過其他咖啡的融合,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往往口感更豐富,更符合大眾需求。所以現在市面上大多咖啡豆都是拼配咖啡豆。彰化精品咖啡哪種好喝

鄉愁的守望 文/靜雯廬主 鄉愁,如今成為了一個眾人皆知的話題與情愫。無論是位于廟堂之上,還是身處江湖之遠,但凡有過鄉村經歷的人,往往都會把鄉愁當成魂牽夢縈的記憶和揮之不去的守望。 水有源、樹有根。這鄉愁,絕不僅僅只是懷念,更多的是慰藉,是牽掛。你看這愁字,從心。但對像我這樣游離于鄉村之外的人來說,鄉愁卻成了漂浮不定的意象,看著有,伸手卻觸不到。畢竟,我從襁褓時代就跟隨父母在不同的城市漂泊,對于鄉村,對于老家,可以說沒有任何刻骨銘心的記憶。盡管少年時代也曾到老家度假,青年時期也曾到鄉村插隊,但總是有一種做客他鄉的感覺。每當人們說到鄉愁這樣厚重而結實的話題時,我往往靜默無語。 我還是熱愛鄉愁,往上數三代,我的老家在鄉村。 甲午深冬,我隨著一支耕讀文化采風隊伍驅車前往屏南的漈頭。這個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村莊,盡管離城區不過幾公里的路程,卻依然保留著千余年的農耕氣息和鄉村蘊味。這村我曾在幾年前來過,印象里清溪繞村,錦鱗悠游,溪畔已經褪去鮮明的原色、土墻烏瓦的老宅,在風霜雨雪的侵蝕下,依然頑強地保留著不走樣的模式。褪色的還有那些穿著青衫、手捂火籠的老者,神態安詳地坐在石條凳上,在陽光下慢條斯理地聊著老話。活躍的是不知深淺的大狗小狗,見到陌生人,又跑又吠。而老宅門前那些旗桿石、下馬石,則以一種冷峻、堅硬的力量支撐起村莊的榮耀,讓人遙想村莊當年的昌盛景象。 重游漈頭,除了老宅、清溪,還有一個讓人在特定語境中記住鄉愁的去處,那就是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設在村中的一排老宅里,來之前,我就從各種媒體中查閱了它的相關信息,原屏南縣旅游局局長、館主張書巖先生在館內收藏并展示著萬余件與鄉村息息相關的物品。數以萬計,那可不是一個讓人無動于衷的小數目,這在商品經濟的現實環境里收集,僅靠執著和情感,遠遠不夠。還需要諸如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撐。我這么揣度,是不是也顯得現實和功利? 相比城市,鄉村的任何一隅都堆積著歲月的情懷愁緒。我們穿過幽深的巷子,走進了那一排明清的古厝,仿佛穿越般走進了鄉村的過往,走進了一段被凝固的時光。在耕讀文化博物館里,無論是一口水缸,還是一爿窗欞,都會感到先人溫熱的度數。木柱石基、青磚烏瓦,耳畔似乎拂過它有過繁華的暄風。看著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展品,好奇迅速地退讓給了敬佩。這個設在鄉村、看似簡陋的博物館,盡管只是憑個體的眼界和智力來建構,但館主那全力以赴、矢志不渝的信念與精神,無疑讓鄉愁有了一個極好的佐證和呼應。我曾讀過屏南籍作家石城的散文《見證與尋思》,其對三寸金蓮的繡花鞋、呲牙咧嘴的狻猊、十六金星的秤等館藏物品,皆有精到的表述和深度的解讀,引導人們透過鄉村的表象看到了深層次的內里。隨著老張的講解,我流連徜徉在不同的展區,看到了很多從未見過的鄉村物品,比如稻谷印、比如捕魚籠、比如點心盒。 這里收藏的物品與擺放它的處所不成比例,顯得擠擠挨挨。但對老張來說,每一件都是他的寶,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為了收集這些歷史的見證和文化的傳承,老張入東家出西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購買、或租賃、或借用,讓這些散落在不同人家的物品有了一個讓昨日重現的舞臺。這些物品有木質的,有石制的,有陶類的,還有銅鐵錫銀這些金屬打造的。人的發展史,其實也是一部物的完善史。每件物品都是在有需求的背景下,經過能工巧匠的手制作而出。多少年過去,水流去,云散開,但這些悠遠的鄉村脈絡,給后人留下了一段段在想象中追溯的陳年往事。耕與讀,是鄉村最為精粹的涵蓋。農耕社會是我們這個民族最早的生存形態,至今依然存在。館內收藏的各種農具,大至水車、榨油用具,小至鐮刀、竹制種子筒,講述著春耕夏種秋收冬藏的四季農事。讀則是農家弟子進取功名的入仕通道。在展廳里,一副刻在木板上的對聯引起眾人的關注,上聯是“四壁書聲人靜后”,下聯為“一簾花影月初明”。寒窗苦讀,卻有著一股浪漫的情懷。而那些不同年代的燈盞、燈馬,雖然點著只是微弱的光芒,卻點亮了多少鄉村少年的壯志豪情。 在這里,我們能聽到老張對著樁樁件件的物品講述著漈頭村叔侄雙進士、姑嫂貞潔坊、黃童參修永樂大典、鐵頭和尚傳授武功的故事。而物品則成為其人其事的細節寫照。在一臺老式的織布機前,有一老嫗心無旁騖地織著裙帶,這樣的畫面在過往歲月無疑是美好的,透過歷史,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待字閨中的懷春少女正專心致志地織著裙帶,滿心歡喜地將自己的一腔戀情寄托給了絲絲彩線…… 這里,有不同式樣的鎖,有不同年代的秤,有不同材質的動物偶像,還有不同信眾的神像……面對著不同時期的各種農家生存、生產、生活的物品,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耕讀文化所包含的意蘊。我們理解的耕讀文化,其實是中國古代部分知識分子以半耕半讀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讀傳家”、耕讀結合為價值取向而形成的文化。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谷,養家糊口,以立性命。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讀傳家”既學做人,又學謀生。明末清初的張履祥在《訓子語》說“讀而廢耕,饑寒交至;耕而廢讀,禮儀遂亡”。這樣的文化根植于廣袤的農村,融合了傳統的精義,維系著數千年的鄉村繁衍與穩定。 如今,城市化的速度驚人,蠶食著越來越多的鄉村,不要說城里人,就連那些年輕的農人都對那些舊物感到陌生。而鄉村的冷清與荒蕪,則隨著大量的農人涌入城市而愈加明顯。于是,守望成了艱難的抉擇,除了堅守,還要有希望。我們不可能重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狀態,也不可能拋開更為科學、便利的現代物品,但必須在心里有個承前啟后的脈絡,只有了解歷史,才珍惜現在。 正因如此,我對老張充滿著敬重與欽佩,也對鄉村保持著欣賞與尊重,那歷史的悠久、人文的紛繁、山水的錦繡及博物的豐富,都以歷經滄海的從容淡定,都以道法自然的智慧大義,讓所有人感到自身的渺小與猥瑣。也正因如此,人類才能在嬗變、衍進的歷程中,產生仁德與信仰。 有了根系,就不會有飄忽不定的惶恐;有了鄉愁,就不會有無依無靠的孤寂。 即便是我以及越來越多像我這樣在異鄉的人,只要記得住自己的根自己的鄉愁,無論到哪,無論多久,都會一如既往地感到溫暖和充實。 一抹鄉愁 萬般情懷 文/愛而后育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鄉愁,一種說不清道不明讓人難以割舍的情緒。時而會是一股洶涌的暗流,突然沖擊你,讓你無法招架。尤為中年,這種愁緒變得頗為濃郁,時時襲擊我的思想。 提筆,思緒的帆船也隨之駛向了孩提時的童貞。記得雪天和姐弟一起掃雪、鏟雪、堆雪人、打雪仗,一起吃院里的冰錐。還記得雨天,和姐弟隔窗賞雨,或在雨地里踩水泡泡,或撐一梧桐葉滿街跑。也曾記得雨過天晴,和小伙伴們一起在小水溝里“治水”,一起和泥放炮,或捏泥人,捏炊具。忘不了春天,到油菜地里聞花香。嘗幾串榆錢,品幾朵槐花,跑到山坡上從杏樹、桃樹上摘幾支含苞待放的骨朵兒,插到自家的水瓶里。用樹皮做哨子玩。到山凹里找出自己喜歡的各種顏色的蠟筆。跟著姐姐順著羊群撿羊糞。放學后,挎上籮頭,打著給豬拔草的旗號,到田野里瘋跑。天黑后,籮頭底下撐著木棍,上面擺幾支自己喜愛的花草,回家后還會受到父母的幾句夸獎。還忘不了夏天,嚼上甘草,和伙伴到家附近的水池里洗衣服、捉泥鰍、尋河蚌,蹦麥秸垛。也不曾忘掉秋天和家人一起掐谷穗、掰玉米、捉螢火蟲、吃甜玉米桿。和伙伴到山坡摘酸棗、夠柿子,捉蛐蛐,逮螞蚱、摟樹葉。更忘不了冬天,挑出水缸里最厚的冰塊來解渴,拿著用衣扣上拴著的小刀削皮后的白薯,作為最好的零食。早上到草地上曬出頭天晚上家人創出的紅薯片,晚上收回來。便會知道紅薯片縮小了、周圍卷起來是風干緣故。冬天的早上我和姐姐都會捧著母親準備好的火鍋上學,順便再帶上幾粒玉米。課上腳踩火鍋,課下崩玉米花。但有時在課堂上火鍋會冒煙,被老師吵,無奈端出教室。春節期間,穿上母親做的新衣服,拿上掙來的龜裂毛票,左兜揣著煮熟的咸黃豆,右兜揣著沒捻的散炮,便是一年的收獲。 沖開記憶的閘門,歷經歲月洗禮的往事一個個爭先恐后地擠進腦海。記憶更多的是第一個老家。母親說她過來時是兩間茅草房,后來就翻蓋為土柸房,院子很小,中間靠東邊有一石碾,每憶起家里的碾盤,便會想起送到隊里牲口后看到驢打滾兒的情景,也常因為沒機會用隊里的牲口,姐妹幾個輪流推碾,碾桿可倆人同時推,挨碾盤者可偷力,現在悟出是杠桿原理。碾盤南邊有一梧桐樹,兩三個小孩才能抱過來,幾個伙伴可圍著梧桐樹蹦著跳著“編花籃”。梧桐花落地時,還可拽下花蕊吮上幾口甜汁。西邊有一間廚房,它帶給我更多的樂趣。每次套罷碾后,母親便會在這兒用籮篩出更細的紅薯面,所以整個屋子便會有細微的紅薯面做背景,我就可以任意畫任意寫,過些日子,照樣能看到自己的杰作。更有收獲的是;廚房墻上的破洞讓我癡迷,從那時起,我便熟悉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廚房是平房,頂為曬棚,巧的是,一棵粗大的椿樹從曬棚一邊冒出來,椿樹周圍還有一定的余地。姐姐們動作協調利索,時而從樹下爬到曬棚上時而又滑下去。只有自己膽小動作笨拙,只會滑下去。椿樹上有很多身體柔軟的“花大姐”和身體稍硬的 “白花老漢”。花大姐會舞蹈,白花老漢會開門讓你去家里喝水。碾盤東邊還有一排石頭砌成的低岸,上邊擺放著“懶老婆”和指甲草。懶老婆睡得早,起得晚。花色有紫的有抓破臉(黃色上又有星星點點的紫色)的。每到七月,門外的核桃樹也給予了我們無窮的樂趣。家的西邊有一小胡同,也是一位牧羊者的必經之路。夕陽下,牧羊人甩著長鞭吆喝著,鞭聲落在各家的院中,我和姐姐便會不約而同跑出去,雙手著地,雙腳蹦起,羊群嚇得扭頭跑,幾次使壞,被牧羊人發現,被吵。 漂泊的人呵,總糾纏在鄉夢里,數不清的故鄉美景,道不完的兒時回憶,扯不斷的依舊是那濃濃的鄉愁。 小時不識愁滋味,或者說如果沒有遠離故鄉,估計也不會有鄉愁。上中學走進縣城,從此就沒入了異鄉的風沙,就有了淡淡的鄉愁。每周日下午背上母親烙好的六個發面餅,淚眼相看,凝噎無語。在校一天一個發面餅,酵粉里彌漫著鄉愁。晚上,睡到父親用力擰得干草鋪上,每一根干草上布滿了鄉愁。周六下午,坐立不安,偷偷瞄到校外等待自己的姐姐,自行車后座上鋪滿了鄉愁。幾次想到輟學,可每每想到發面餅,每每想到干草鋪,每每想到自行車后座。看看父親買給我的手表,看看父親送我筆記本上“做人要真,待人要誠”的八個大字。想好的話語咽了又咽。鄉愁是親情,課堂上,淚水連連,寢室里,夜不成寐。 再幾年,來到這里求學,在別人眼里,似乎魚躍龍門,可自己常常登上學校教室樓頂,潸然淚下,面向西方,望眼欲穿,去追尋裊裊炊煙的小村莊。課堂上發呆走神,時而淺笑,時而抹淚。 靠著一份份拼湊起來的溫暖,慢慢地長大了。散文隨筆 www.bidushe.com 外鄉的大街上、每每看到漂泊在外的流浪的人們,有的拿著重重的行囊、拖著疲憊的步伐,還有他們臉上顯露出那種淡淡的茫然的和那無助的眼神,不知他們有何感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內心的酸、甜、苦、辣。 一個生命從蘊育時就已經開始吸吮著一個地方的營養,那兒的水,那兒的空氣,還有那兒的風土人情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個生命。一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瞬間就已經和那個地方的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不管以后在什么地方成長、生活,這種水土之情,血脈之親是無法割斷的。 再回故鄉,許久無人居住的老屋漸漸風化,許久無人行走的小徑漸漸消痕,許久無人蓄水的小池漸漸干枯。不管是風化的老屋,不管是消痕的小徑,不管是干枯的水池,都成為我鄉愁最好的載體。 鄉愁,總是生命的行囊中最揮之不去,也最無可奈何的一縷情愫。 鄉愁里記掛著年邁的父母,鄉愁里散著難以割舍的親情,鄉愁里有淡淡的憂傷,感傷人生的悄然易逝,起風了,我枯黃色的鄉愁飄飄落落。雪飛了,我白皚皚的鄉愁鋪天蓋地。 原本苗條的身體,現已發胖。可是,形之于外而內化于心的思想,卻變得越來越孤單,人情冷暖,無助的心靈浸潤孤寂的鄉愁。 我期盼著那里變得更加富有美麗,讓我牽掛的人們都過上幸福的生活,讓鄉愁變得淡然,變成一種向往。 此時忘卻了城市的喧鬧,忘卻了生活的壓力,忘卻了工作的煩惱。這一刻,心跳在此停歇。 怎一個愁字了得。 鄉愁是外婆的“攪團” 文/楊潤澤 屈指算來,隨著政府組織的勞務大軍從西北山溝到東南沿海已十余年了。然而十余年的南方生活并沒有讓我過得習慣。南方人以米為主食,除了“干飯”就是“稀飯”。北方來的我并不適應,常常中午在電飯鍋里煮點米飯填充饑餓的肚子,到了下午做一頓面食。每次吃面的時候總是撐得肚子圓鼓鼓的,幾年下來,倒像長了“啤酒肚”一樣。 從南方回省城銀川,好友誠請我到了一家名為“山里農夫”的餐館里吃飯。他特意為我點了“攪團”,與他同行的說:“吃那個跟稠漿糊一樣的東西干啥?”他們不知道,誠之所以要請我吃“攪團”,是我在離開南方時妻特意交代給他的,讓他帶我到可以想起農村老家的餐館里吃一頓具有家鄉風味的“美食”。 餐廳門口掛著兩大串紅紅的辣椒,店里的裝修也很具有農村的風格。青磚白頂,昏暗的燈光下古木般的餐桌。誠和這家店里的老板很熟悉,看樣子他經常來這里光顧。 “攪團”是西北的農家小吃,至于“攪團”的來歷,傳說是諸葛亮當年在西祁(就是現在的陜西岐山)屯兵的時候發明的。那時諸葛先生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閑無事,就在那里大力發展農業,以供軍糧充足。老吃慣了地方的面食,軍中都很厭倦了,也是為了調節軍隊士兵的想家情緒;于是諸葛亮就發明了這道飯食。不過那時的名字不叫“攪團”,而是叫“水圍城”。“水圍城”聽起來似乎有太多冷兵器時代的特征。 在涇源老家,我時常去外婆家里吃外婆做的“攪團”。母親也給我們做過,她的手藝沒有從外婆那里得到很好的傳承,母親的攪團里夾雜著太多的面粉顆粒團兒,那是面粉沒有在鍋里攪勻的原因。母親特此在面粉下鍋的時候加快了手里搟面杖的攪拌,但最終還是沒有達到外婆的那種程度。于是,我們想吃“攪團”時,都會跑到外婆家里。 前兩年回了一次老家,外婆說:“你們都是在大地方呆過的人,雞鴨魚肉都吃膩了,我給你們做了,你們也吃不了多少,干脆我給你們做‘攪團’吧。”外婆那時年過八旬,行動上很是不便,我們想勸阻,外婆執意要去做,我們攔也攔不住。外婆邊系圍裙邊笑著說:“你小時候最喜歡吃的就是攪團了,比長長的白面還喜歡吃。” 小時候農村家家戶戶的光景都不怎么好,能時常吃到白面做成的長面是村人們就大的奢望了。可我到現在對長面不怎么感興趣,或許是生在父母和爺爺奶奶們的特別關照下的緣故吧。外婆依舊笑著講起了我小時候的趣事。外婆問緊跟在她身后的我近于九十后的妻:“你知道吧,那小子小的時候說要娶八個老婆。” 妻笑著,斜著眼瞪了我一眼。我也笑著。 外婆說:“他小時候說娶八個老婆,一個和面的、一個燒火的、一個洗衣服的、一個挑水的,最重要的是要一個專門給他做攪團的。” 妻聽著,笑得嘴合不攏,一邊捂著肚子,一邊說:“看來他小時候也就那點出息。” 說話間,鍋里的水開始翻滾起來。 外婆家沒有單獨的廚房,這是西北農村的特色。外婆做飯時用山里砍來的木柴,生起火來煙熏火燎,常常滿屋子都是灶堂里冒出來的濃煙。在這時候,經常可以聽到外公不停的咳嗽聲和謾罵聲。舅舅和表妹們也在這個時候擦著被煙熏得流淚的眼睛,邊咳嗽著跑出屋子。后來還是外婆想了個辦法,在屋子外面搭了鍋灶,這才算得到了改善。不過到現在為止,屋子還是被以前的煙熏得黑乎乎的,盡管是白天,到了屋子里像是陰天一般。 外婆一手端著盛著面粉的碗,一手拿著搟面杖在鍋里攪拌。碗里的面粉慢慢地灑到鍋里,外婆攪動搟面杖的速度慢了下來,她已經沒有太多的力氣來攪到她手里的搟面杖了。妻上面要去幫忙。外婆說,這攪面的功夫全在這里,她做了幾十年的攪團了,攪拌到什么程度運用自如。妻沒有做過攪團。 我坐在外婆家的炕頭上,炕頭邊的窗戶可以清楚地看到外婆在院子一角的鍋灶上彎著腰兩手握著搟面杖不停地攪動,漸漸地,她變得全身像抱著搟面杖一樣爬到灶臺。白發蒼蒼的外婆為了給我做一頓我喜歡吃的攪團已經累得滿頭大汗。退了火,鍋底沒有一絲的焦糊。妻依舊站在外婆的身邊,驚嘆著:“一點鍋巴也沒有。” 母親做攪團時總是在鍋底留一層厚厚的焦糊了的鍋巴。 吃攪團少不了醋汁,新鮮的大蒜搗成蒜泥,加入辣椒粉、姜沫等,用食潑過,再滴幾滴香油,倒入醋,輕攪中散發出汁子的香味。 熱騰騰的攪團端上放在炕上的小飯桌上,誘得人直吞口水。 每次這個時候,外婆總會熗一鍋“漿水”。“漿水”也是涇源老家的一種“美食”。我兒時經常把它當成單獨的食物。切一小搓蔥末,在鍋底抹一層香油,舀一大勺的漿水,嗞啦冒一縷白煙,漿水的酸味便在空氣中彌漫開了。外公喜歡用筷子把攪團夾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漿水里吃,外婆與母親也喜歡外公的這種吃法。而我不同,我喜歡夾著攪團在醋汁中醮著吃。吃完攪團,再喝兩碗外婆熗過的漿水,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坐在東南沿海的都市大廈里,我時常想念外婆給我做的攪團。 外婆說,以前家里的日子過得緊,她時常用黑面做攪團,家里光景好的,有用玉米面做的,還有用蕎面做的。外婆笑著說,現在不知道怎么了,白米做的攪團沒有人吃了,城里人開著轎車跑到山溝溝里找我們要請黑面的攪團,這年頭黑面比金子還珍貴呢,看來世事真是變了,嘿嘿。 最近一段時間,似乎大江南北都在“尋找鄉愁”。鄉愁是什么呢?我想,鄉愁就是外婆做的攪團吧,一碗看似平常的面粉,一只搟面杖,在沸騰的清水里,攪拌成誘人的美味。再配上酸中帶著淡淡甜味的漿水,讓人回味無窮,感慨萬千。 或許,這些只有離開西北大山的游子們才能體會得到吧。也正是這種味道,牽引著我們每一位流浪在外的人,時常讓我們深深懷念。 梔子花里的鄉愁 文/何龍飛 夏天,是梔子花盛開的季節。那芳香而潔白的梔子花里,盛開著我濃濃的鄉愁。 不會忘記故鄉的梔子花,總是在夏日陽光的撫摸和風兒的吹拂下,悄然綻放,那樣大方,那樣美麗。從此,大地因為梔子花倍加靚麗,山林因為梔子花倍加嫵媚,父老鄉親因為梔子花倍加精神:老人們腿腳不便,就在家附近的山林邊望望梔子花,嗅嗅花香,陶醉心靈,滋生返老還童的情愫;中青年人發揮腿勤、手勤的優勢,索性到山林里去按香尋花,看、聞后,就抑制不住激動,摘下帶枝葉的梔子花,待到多枝時,則用茅草捆綁起來,邊走邊享用邊唱山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孩子們更是對梔子花情有獨鐘,學著大人們的模樣,對山林中的梔子花愛不釋手,竟然拿回去插進瓶子里、盅里,既作床邊的風景,又伴自己進入甜美的夢鄉…… 就這樣,父老鄉親愛上了梔子花,就像愛親人和寶貝一樣。早在春天,梔子樹枝繁葉茂,還未開花,他們就留心其每一點變化,大飽眼福后,會情不自禁地伸手摩挲梔子樹葉,與其零距離接觸,溝通彼此的心靈,盡情地憧憬梔子花開的勝景;入夏后,梔子樹枝干冒出花苞,在風中含苞欲放地搖曳,在鄉親們的眼中歡快地吮吸陽光和雨露茁壯成長。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時機成熟了,夏日的梔子花次第開放,引來不少鄉親們觀賞、品評、采摘、嬉玩,尤其是女人們愛把摘來的梔子花插在頭上,狠狠地過上一把美癮、香癮,更是將對梔子花的愛戀演繹到了極致。于是,鄉親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回蕩在山林中,豈不悠哉、樂哉?!秋季,看不到梔子花,梔子樹葉漸漸老去、枯萎,冬季,僅剩下枝干或少許老葉子與山林相伴。可鄉親們依舊眷戀梔子花,望著那些默默無聞但頑強、堅毅的梔子樹,會雙手合十,在心中虔誠地祈禱,愿梔子樹戰勝困難與險阻,重現一年又一年的風采。經歷了春夏秋冬的輪回,鄉親們對梔子花的摯愛就順理成章,不足為奇了。 漸漸地,梔子花不單是夏天的寵兒,還被鄉親們視若寶貝予以呵護。要是居心不良的人用棍子亂打梔子花或用鋤頭挖斷梔子花,鄉親們發現后,會義憤填膺地阻止,會聲色俱厲地批評,會苦口婆心地教育,直到其心服口服、整改完畢為止。吃一塹,長一智。破壞梔子花的人少了,愛護梔子花的人越來越多,鄉親們感到由衷的高興,在愛樹護花的路上越走越久遠、越走越堅定。 再則,在花蒂的有力支撐下,梔子花瓣們盡顯乳白,洋溢出夏日光鮮而優雅的風情,透露出勇敢、堅強、執著、熱情、活力的氣息。這些秉性與品格,經過耳濡目染,打動了鄉親們的內心,激發了鄉親們昂揚奮進、發家致富的動力,喚醒了貪玩好耍的學子們,以梔子花為榜樣,發奮苦讀寒窗,終以優異成績考上學校,走出大山,成家立業,成為令人稱羨的金鳳凰。 我也概莫能外,成了金鳳凰中的一員,離開了山林中的梔子花,離開了故鄉到城鎮發展。由于很少機會再見山林的梔子花,所以鄉愁會時時襲來,令我魂牽夢縈。實在是思念至極,就會趁著激情回歸故鄉去目睹梔子花,重溫昔日的舊夢,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即使不能回鄉,我會在街上看到小販兜售的的梔子花后,掏錢購買回家,妝點陋室,瀟灑視覺、嗅覺,慰藉我日益升騰的鄉愁。 轉眼到了今夏,梔子花又開了,開出了山野的爛漫,開出了鄉親們的談笑風生,開出了故鄉的魅力。至此,我的心分明已蠢蠢欲動,定會以愛心和行動,去詮釋梔子花里的一抹抹鄉愁。 書信里的鄉愁 文/廖金璋 隨著社會的進步,電磁波的發現,人們把聲音、文字、圖像等信息轉換成電信號,產生了無線電通信技術,出現了電報、電話,后來又出現了電腦……無線電技術的運用與推廣,大大推動了人類的文明進步,使人類生活的地球似乎變小了,距離拉近了,時間也縮短了。上個世紀90年代,電話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手機也越來越普遍使用,很多家庭都裝上寬帶用上電腦,人們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 如今人們鐘情于電話、手機短信和微信,有事就打個電話,或發條短信息,漫游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幾千幾萬里,乃至地球的另一半,人們之間信息的傳遞瞬間即可完成,真正是“天涯若比鄰”。于是,傳統書信受到冷漠了,上世紀90年代開始,郵寄的傳統書信明顯下降,現在幾乎銷聲匿跡,徹底退休了,許多年輕人連寫信的格式也不懂了。電話、短信雖然快捷方便,然而我常常懷念過去的書信,總覺得傳統的書信具有某些現代化通訊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功用,它所承載的情感信息,更具有打動人的力量。看到那熟悉的筆跡,見信如見人,倍感親切。 我國的書信起源很早,據載,秦代開始人們就有書信交流,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出現,親人之間,朋友之間有了牽掛和思念,則書信往來,以尺牘有限之地,敘綿綿無盡之思,通過書信來傳達相互間的牽念、關切、崇仰、思慕、砥勵、慰安……把彼此相隔甚遠的人聯系起來,書信成為人們跨越時空,溝通情感,交流信息的一道橋梁。古代不少文人還用書信體寫作,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書信體散文,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楊惲的《報孫會宗書》、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丘遲的《與陳伯之書》等等,都是名傳史冊的書信。可見,書信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呢! 記得自己年輕時,常常把戀人的來信揣在懷里,久久不釋,感覺信就是戀人的化身,能傳遞戀人的體溫啊!后來上大學的孩子給我來的信,我也要反復看上好幾遍,覺得那些出此于孩子的手寫的文字特別好看,特別親切,所以我一直保存著。每當想念自己的孩子時,我就拿出孩子的信來看,仿佛孩子就坐在我的眼前跟我說話一樣。為此,幾次搬家我都不舍得把那些信毀掉,信雖然是一張薄薄的紙,但是紙上的文字是能夠儲存的親情,不像電話說過即逝,無蹤無影。遺憾的是,自從普及了電話,我就再也沒有收到親人和朋友的來信了,書信淡出了我的生活,覺得少了點滋味。 去年我突然收到一封信,那是一位92歲的老師郵寄給我的,我很高興,真有“家書抵萬金”般的激動。老師在信中說:“有好多事情在電話中說不清楚,所以我還是選擇了給你寫信,你不會認為我是老古懂吧?……”老師說得好,書信雖然看來落伍了,但的確還是有網絡通信所不及的作用。記得有一位作家說過:“有了電腦工作,可不要忘了腦力勞動;有了智能手機,可不要丟了善良心機;有了機器人的服務,可不要久病床前無孝子……” 是的,新事物的出現是好事,我們要應用好它,但也沒必要把傳統的東西都丟掉吧? 書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書信里的鄉愁是濃濃的親情或友情。讓我們記住這份鄉愁,傳承和光大民族文化吧! 鄉愁啊鄉愁 文/清風徐徐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滿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是的,每每想起那片土地,每次回到那片土地上,即使作短暫的停留,然后再回望的時候,眼睛里總會不自主地蓄滿淚水。 這種情況,好多次,是站在那片長有虬勁灌木叢的墳塋旁。在那里,我似乎又看到了父親那有些彎曲的背影,他好像還手持鋤頭,細細耕耘著自己的土地,并企盼著能有一個豐收季。在六十多年的一生中,父親沒有離開過他的土地。我仿佛又看到了母親那倚門張望的眼睛。母親的一生雖然頭腦說不上精明,其對子女的疼愛卻是深厚的。那一年,十四歲的我離開家去縣城求學,從此再沒有在家常住過,每次短暫的回家都是來去匆匆,以致母親總是在估摸她的兒子快要回家時,倚著家門,向縣城、向我學校的方向遠遠張望。有時我已經到了她的面前,眼睛有些老花的母親還在向遠方張望。后來的十幾年,則是向我當兵離去的方向張望。于是,母親倚門張望的姿勢就定格在了我的腦海里。 無奈的是,我的父親母親都沒有長壽,沒能享受到他們兒子的孝敬,這是我終生的最大憾事。 這種情況,經常的,是我見到家鄉親人的時候。這些年,我每年都會回老家看看。看看,除了掃墓祭祖,追懷逝者,主要還是看望健在的親人。 上一輩的老人多數已經離去,健在的幾位就是家族的寶貝了。就是同輩的兄姐哥嫂,近些年也幾乎年年減少,這不免令人心驚。故,每一次回去,我都要看望健在的他們。當已經臥床不起的九十二歲的二嬸伸出干枯的雙手,緊緊抓住我和我媳婦手的時候,我的心里滿是悲哀,我發誓下半年一定再去看望二嬸一次,不想,老人家就在當年的夏天離去了。當年近八旬的姐姐親自燒火,為我和妻子煮了一大碗雞蛋魚湯,端到我面前的時候,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掉在了碗里。“姐姐啊,你的弟弟在城里什么好東西沒吃過?”我在心里說。可這是姐姐的一片心意,我不能拒絕。姐姐后來又獨自一人,從百多里外來到城里看我。我責怪了她,我心疼她呀,萬一她出了什么差錯,我不就是犯罪嗎! 這種情況,總會有我見到鄰居的時候。他們中,同樣已經很少有高齡老人,多數是我的同齡人和中青年人。一位我稱呼二哥的老鄰居,已經年逾八旬,行動也不太方便。說實話,過去,我家與他家關系一般,幾十年過后的今天,二哥見到我,親熱得不得了,抓著我的手久久不肯放開。一位年齡比我小幾歲的鄰居,見面就親熱地喊我叔,我一下子不能確定他是誰,很尷尬,后來才知道,他是已經故去的鄰居大哥的養子。至于其他的年輕人,紛紛喊我或“叔叔”,或“大爺”,或“爺爺”,都是那么親切,讓我心里熱乎乎的。于是,我就在路邊站下來,與他們一一說會話——說說鄉下,說說城里;說說他們,說說自己;說說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這種情況,最刻骨銘心的,是看到新房豎起,找不到老屋的時候。近一二十年,家鄉的變化用日新月異形容一點兒也不夸張。前些年,姐姐家的二外甥和三外甥為他們的兒子先后建起了二層小樓,看到后,很是羨慕。不過,現在看來,那小樓還是簡單了些。這兩年,妹妹家的小外甥又建起了更加恢宏的三層小樓,那小樓外面貼了墻磚,不但外觀好看了許多,房間里也仿照城里房子,做了好看的裝飾,顯出了時尚品質。再往村莊左右看看,許多人家都把低矮的平房變成了高大的三層小樓。 “我家”的情況自然不例外。侄子在外打拼多年,現在已經是一個有些財力的小老板。有錢了,就回家蓋房,這已經成為在外務工的鄉人不成文的規矩,大哥和侄子自不例外。他們推倒父親親手建的老屋,夯實地基,只一年間,一座漂亮的三層小樓在六十年前父親選擇的地基上豎起,連院子里也是花磚鋪地的水磨石地板。 “好氣派!”進了院子,我恭維著。迎接我的大哥喜悅之情堆在臉上。可是,看看房屋四周,不但過去父親親手栽植的柳樹、洋槐樹、椿樹、楝樹等等早已蕩然無存,就連幾十年后的今天還在開花結果的幾棵老棗樹也沒了蹤影。這,還是我的家嗎?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五味雜陳。從今以后,我再也找不到那座我曾經住過的老屋了! 瞅空來到屋外,仔細觀看村里村外:這座過去破舊的村莊,如今已經是樓房鱗次櫛比。水泥路兩旁,幾十年前是大片耕地,特別是路南那塊,足有上百畝,現在,現在都變成了樓房組成的村莊,老村莊、老房子不見了蹤影。我夢中的家鄉啊,已經遠去……寫到這里,我的眼眶里又蓄滿了淚水。 秋天的鄉愁 文/謝觀榮 秋天是季節的靈感,看似不經意的涼爽,卻讓人體會到歲月靜好,飄落的葉雜亂無章,有著很多不可預知的組合。也許到了秋天,一切都變得有可能,那些心中的感慨隨著河流在消瘦,當年的理想變得越來越骨感。說過的話無須再說一次,再普通的日子也不能用來浪費,倒是鄉愁,悄然上身,如影隨形伴隨著夢境,夜半醒來,獨處異鄉的人除了想家,還能做些什么? 陽光慵懶,這是上了年紀的特征,老了就老了,不老的只有妖怪或神仙。都市里依舊熱鬧得很,社會新聞鋪天蓋地而來,貌似比秋天的落葉還多,不是不關心社會,只是太多的熱點與自己無關。開窗就能接觸秋天,關窗卻也無法留在春夏,時鐘一向沉穩,讓人覺得歲月無情可怕。鄉愁逆天而行,不知這形如秋葉的東西,是否還有清晰的脈絡。每個人只能順著自己的目光,說著似曾相識的家鄉方言,聽懂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人以為又作了一首新詩。在秋天,從不企圖掩藏什么,可敞開心扉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時機和運氣。千萬別試圖將心中的鄉愁養肥,它會反噬你所有的血肉骨髓。秋天的一些想法不再輕若羽毛,但也多不過隨處可見的浮塵,讓我們抓住浮塵停留在任一角落,體會不見陽光的黑暗,思念那沸沸揚揚的紅塵。 秋風吹不走往事,秋雨淋不濕鄉愁,內心深處的小火苗,一直在給自己加溫。過去了很多年總似一瞬間,經過了很多事,還恍如夢境。翻開鞋底,不知能否找到一丁點家鄉的泥土,打開內心,把鄉愁拿出來曬曬,太陽正在遠離我們,卻不說一句告別的話語。倒是路邊的草,渺小得沒有名字,純真得沒有哀傷,變枯變黃之際仍然沒有學會哭泣。它們一生不會離開腳下的土地,不會離開自己的家園,雖然錯過無數的風景,卻可以成為別人眼中的景致。所謂憂傷和哀愁,不過是自己內心的一種感覺,千萬別試圖去影響別人,免得失去本就為數不多的朋友。我所訴說的鄉愁,也是一路小心收集,也是積累了半生,到了秋天,才敢于表達出來,配合那略顯蕭瑟的秋風。在適當的季節忘卻自己,在適合的時機表達真實情緒,免得被季節同化,免得找不到思念家鄉的方向,這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若干天后,秋天不在了,但鄉愁仍在,只不過打上了秋天的烙印;若干年后,我不在了,相信鄉愁仍在,那曾經屬于我的鄉愁,或許已成為多數人的鄉愁。我不知要為之欣慰還是悲傷,人生的痕跡,季節的腳印,總該留下絲絲縷縷點點滴滴。那曾經被緊握在掌心里的鄉愁,其實不過是一縷可笑的秋風。我的鄉愁來自千萬個人,來自千萬件事,來自于日日夜夜的勤勉與努力,可當我回到家鄉,所謂鄉愁變成一陣秋風,很快無影無蹤。 很多東西,能拋開就拋開,人生重要的是輕裝上陣,走得離家越遠,才越有回家的沖動。秋天的鄉愁,有一些也挺好,那是回家的捷徑。 稻香里的鄉愁 文/若水 黃燦燦的稻谷在秋天的驕陽下,在女人們一天又一天彎著腰快速揮動鐮刀之后,在男人們肩身微微后仰,高舉一把又一把的稻穗向下用力擊打在谷斗上,將金黃的谷粒收獲之后,在男人和女人們滴落一地的汗水之后,在落日余暉的歡聲笑語中,一天天一丘丘的減少了,田里剩下一堆堆發白的干枯稻草和稻茬。現在整片的稻田之中,赫然只剩下這丘稻田還未被收打,在夕陽中是那樣的金黃,金黃得刺眼,金黃得孤零,似無人疼無人愛,可是它的谷穗是那樣大而飽滿,明顯是被人精心照料著的。記得它可是黃得最早的一丘田啊,怎么到現在還沒有人來收獲它呢? 我想是不是這丘田的主人家中只有留守的老人了,他們平時可以做些除草施肥這樣的輕活計,但是收打稻谷這樣的重活是卻已無力勞作,他們守著稻谷望穿了秋水,年輕力壯的孩子們卻不見蹤影,他們時時站在家門口遙望,就和這丘稻田一樣孤零零。現在就要到家人團聚的中秋節了,家家戶戶獲得了豐收之后,已經忙著準備過節,他們心里肯定更加期盼遠出的孩子早歸,谷子都還沒有收呢!如果有孫子孫女的話,那就更是早就想看看、摸摸、親親了,心肝寶貝啊! 孩子們呢?他們在異鄉心里肯定惦記著這丘自己播種下的稻田,畢竟這丘田有自己和父母的心血,當然收成也夠三四個人一年的口糧了。他們肯定也日日夜夜的思念牽掛著家中那年老體弱,滿頭華發的老父老母,心里還會隱隱作痛,自責自己的不孝順。中秋節就要到了,他們肯定能感受到“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他們一定在加緊的努力工作,完了工好快快回家,把谷子收了,在家里團團圓圓、溫溫馨馨的看那圓圓的月亮。 不自覺我想到了自己。在這兒我是外鄉人,因為工作,今年又不能回家過中秋。面對著這丘在夕陽下金燦燦的稻谷,瞇著眼望向那青山之外紅紅的夕陽,竟有一南飛的“一”字雁陣,瞬間,在微微秋風之中我感到了陣陣涼意。我走近稻田,在田埂下蹲下來,好躲避陣陣秋風。在稻田下,在稻香中,我回憶起我青少年時代在家幫父母種田和收打稻谷的情形。 我家在怒江之畔的橫斷山脈高黎貢山之上,山脈高大而陡峻,村子里的幾百上千丘的田隨著山勢一丘一丘而上,彎彎曲曲,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梯田,和紅河元陽梯田是一樣的感覺。這些梯田作為風景是絕佳,可是種田的人是頗為幸苦的。 春天,為種禾苗做準備時鏟那高高的田埂子上的雜草,一天下來能讓一個習慣于勞作的農人的雙臂酸痛得無法抬起,那時我鏟好一丘田埂得要休息好幾回;用牛犁田耙田之時,抱著著犁和耙,催著牛兒上上下下的趕,能把強壯的父親累得腰酸背痛,晚上一碗水酒下去之后,趴在床上就起不來。我的力量則根本扶不動犁,在耙田的時候因為體重不夠,也不能幫忙,看著父親吆喝著黃牛在田中飛快的來回,覺得那身影很瀟灑,很男子漢,很高大,簡直就和那大山一樣。犁田、耙田之時大人很累,我們小孩子卻會很高興,因為時不時的有泥鰍和黃鱔被犁、耙出來,我們跟在后面可以輕而易舉的捉到它們,一天下來湊幾盤大人的下酒菜和我們的下飯菜不是問題。 夏天,趁稻谷出穗之前要拔除田里的雜草,使稻谷茁壯成長。稻谷出穗了,要割凈田埂上長茂盛了的雜草,一是防止老鼠在這些雜草里安家,它們會為食水稻而將水稻咬斷,當然田埂上的雜草也會和水稻搶營養,影響收成。這兩個活計不累卻要有得耐心,一天到晚的蹲著或彎著腰,被雜草割,被稻子戳,全身癢癢得難受,雙手也被草漿染得黑黢黢的,不過到了傍晚太陽落下之后,我們男孩子和男人就會到寬大而深的水塘里游泳洗澡,又涼快又舒服,可以驅趕一天的疲勞。 到了秋天,要趕在雨季到來之前把稻谷收打了,如果等雨季到了,只要等上一天兩天的谷粒就會發芽或腐爛,因此動作必須快。于是人們就喊攏了親戚去幫工,人很多,非常熱鬧。女人們割稻子,男人們打谷子,“男女搭檔,干活不累”的真理在這時就充分體現了出來,男人和女人互相打罵著,一整天梯田的上空都是嘻嘻哈哈的吵鬧聲。小孩子們則在稻茬中捉各種各樣的蚱蜢,有的用繩子將一個個蚱蜢的從其頸部穿起來,一串串的提著;有的將蚱蜢的腿腳掐斷,放到口袋里,瓶瓶中,到了晚上油炸出來又是一盤盤大人的下酒菜和小孩的下飯菜。稻谷收打好了,背谷子可就是一個累活了,我們的村寨在山頭,人們基本都要背兩三公里的山路。女人和稍大點的男孩子用化肥袋背,滿滿一口袋大約有七、八十斤重,男人則用大麻袋,大約有一百四、五十斤重,由于山勢陡,埂子高,小路窄,人們背著谷子非常吃力。背幾個來回,都會累得腿腳酸軟,谷子多的人家到最后可以把人整得下坡時感覺膝關節就像軟得沒了剎車一樣,會自己下彎,使人失去平衡。收完谷子,幫工的親戚們勞累了一天,自己家中就不做飯了,老老小小的一家人到主人家中吃飯喝酒,大人們喝高興了就唱起豐收歌兒跳起舞,小孩子們就玩捉迷藏,爬到樹上,躲到墻角,爬在路坑中,大人小孩都不亦樂乎。 往事一幕幕而過,暮色變得蒼茫,西邊的天空掛上了一輪半圓的月,我開始思念起我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跟著就是無盡的牽掛。父母親還是像以前那樣辛苦勞作嗎?還是仍然天黑了才回家做飯吃嗎?兄弟姐妹能說服他們清閑下來嗎?他們還吵吵鬧鬧的一個不讓一個嗎?體弱多病的媽媽,胃還痛嗎?鼻炎還發作嗎?愛喝酒的爸爸,去年已經輕微脂肪肝,現在他還會大量飲酒,加重了他的脂肪肝嗎?兄弟姐妹們日子過得好嗎?有什么開心的事情,又有什么傷心的事情呢?要過中秋節了,他們肯定也在想我吧?他們一定也很希望我和他們在一起吧? 撈出電話,手指卻停留在按鍵上猶豫不絕。打吧,內心好像有點不想,他們總說什么都好,叫我不要擔憂,然后就是對我無盡的關切,問不出個真實情況來。不打吧,心里又堵得慌。最后還是決定聽從內心的真實感受,今天在這里不打電話了!我要獨自一個人蹲在這里,站在這里,靜靜的在這清清的稻香里,發酵我的鄉愁,我的思念,我的牽掛,把它們釀得醇醇的,濃濃的,我要在這里不醉不歸,醉得稀里嘩啦,醉得一塌糊涂。 為什么要寫鄉愁 文/詩畫淇河 自從手機上有了寫博功能,最近又寫了一些文章。大都是早上五六點鐘,躺在床上,就著夜色,在回憶和夢的交織中,一個字一個字畫出來的。 這些文章都是寫家鄉、家人和家事的。在寫的過程中,很多過去的事情在我腦子里映現出來,很多我的親人又重新以另外的面目讓我有了新的認識。比如父母,過去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他們,更談不上感恩,甚至也沒有過真真正正的想念。雖然他們在鄉下生活,離的不遠不近,但如果不是有事,或者他們生病了,主動去看他們的次數很少。在很長時間里,我只是把他們當成了“一般的家人”,竟把他們忽略了。而當我遠距離地去觀望他們的時候,我才發現,對自己的父母其實知道的很少,和他們的交流也不夠。他們的偉大,讓我們在熟悉的平凡中,蓋得嚴嚴實實。等一點點把浮土扒開,我們才看到了光輝的他們的本質。 我曾經是不屑于對家鄉的回望的。一是覺得家鄉沒有給我以豐富的留戀,難以割舍的東西不多;二是有時還覺得家鄉曾經傷害過我,讓我的心很涼;三是已經習慣了對城市的依賴,農村的破敗,讓我失去了審美的興趣。當然,這些都是青年時期的我的想法。人都說葉落歸根,大約在五十歲之前我也沒有相信過。只是現在,我對故鄉的感情才漸漸升了溫。 鄉愁是什么?首先應該是一種對故鄉生活的回憶。很慶幸我的家鄉,還沒有被人為的改造,很多街道、房子、田野、樹木、小橋、溝塘,都還是原來的樣子,讓我的回憶有了必需的引子;其次則是對以往歲月的梳理和對成長的思考。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父母在,則鄉思在,鄉戀在。感謝我的父母,他們的明理、堅韌、奮爭、寬厚,讓我學會了怎么做人,如何做事。他們尤其給予了我在逆境中生存和搏擊的勇氣和智慧,從而使我缺失的心智,開始一點點恢復了健康;第三,鄉愁也是一種對家鄉的熱愛。我走過家鄉的山山水水,熟悉家鄉的一草一木,它們都是可以交談的生命,也是我生死相依的朋友。高興的時候,我可以聽見它們的歌聲。失落的時候,它們把我擁抱入懷,撫慰著我,與我一起度過寂寂長夜。我愛它們,愿意用文字記錄下我的心路歷程,感性情懷。 父母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讀者。過去我的作品都給過他們。父親曾經把我的詩集放在堂屋正當門的桌上,還很認真地讀過。那些新詩,寫得很朦朧,不是他這個年齡的人讀的,不知他讀懂多少。但是我看出了他的欣喜。他是語文老師,在他給予我的學生作文的認知里,他知道,我跨出了一大步。我想把最近寫的這些文章先打印出來,也讓他讀一讀。我的這些心聲,平時面對他和母親時是說不出口的。我想以文字的方式,送給他們我至上的敬意,感謝他們給了我生命,也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會寫文章的頭腦。 這就是我寫鄉愁系列的目的。到適當時候,我會把這些文章編到一起,出一本書。有朋友建議,就叫《鄉愁》,我看甚妥! >>>更多美文:好文章

父母的兩個細胞孕育了偉大的生命奇跡 當母親把我們生下 就已經把家族血脈的親情傳承 當母親把我們生下 就已經鑄就了我們共有的親情基因 當母親把我們生下 就已經穿上了不變的親情衣裝 當母親把我們生下 就開啟了同甘共苦的親情品嘗 我們來自同于一個母體 共同吸吮過母親乳汁的甘甜 親情的血脈無法割斷 親情的基因無法改變 親情的衣裝無法脫下 親情的甘甜無法忘記 兄弟 姐妹們 別為一點利益把親情的血脈染黑 別為一點金錢把親情的基因重組 別為一句爭吵把親情的衣裝更換 別為一點酸辣把親情的甘甜變苦 別為一點遺產把親情的溫馨撕破 兄弟 姐妹們 親情的血脈需要維護 親情的基因需要免疫 親情的衣裝需要保養 親情的甘甜需要勾兌 親情的車輪需要潤滑 曾記否 有多少的親情被人們淡忘 有多少的親情被人們蔑視 有多少的親情被人們扼殺 有多少的親情被反目成仇 曾記否 年邁的父母失去親情無依無靠 曾經的夫妻失去親情形同陌路 同胞的兄妹失去親情不相往來 病重的姊妹失去親情縱身跳樓 無辜的孫兒失去親情沿街乞討 耄耋的祖輩失去親情病死故鄉 朋友們 親情的靈魂最怕淡莫 親情的靈魂最怕奚落 親情的靈魂最怕冰冷 親情的靈魂最怕丟下 朋友們 快把親情的烈火重燃 快把親情的溫馨傳遞 快把親情的生命延續 快把親情的大廈鑄牢 親情的烈火在家家的庭院里燃燒 親情的溫馨在佳爻的飯桌上彰顯 親情的生命在繁花的叢中綻放 親情的終結在生命的盡頭突顯 親情的大廈在人生的路上巍峨 親情的星空在茫茫環宇中璀璨 2021/4/29 >>>更多美文:自創現代詩

友誼花開兩地情 文/一葉小舟 洛生日前夕,突然情緒低落。無意看見她QQ簽名才知,遠在南京的瑤和她慪氣了,兩人一怒之下中止了對話。也等于說,瑤不會來我家度假,洛為瑤安排的一系列活動都白費心機了。遭此巨變,洛異常憂傷,可要強的她在我面前只字不提這次的變故。焦慮的我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瞞著洛,我嘗試撥打瑤的手機,希望能在她身上打聽到兩人翻臉的來源去脈。可我打了好久也無法接聽成功,看來瑤設置了拒聽我來電了。 洛和瑤是初一的同班同學。瑤來自南京,幼時隨父母工作調動來到開發區東區居住。兩人也許個性相投,同窗不久就成好友,小姐妹倆無話不談,彼此分享成長的快樂和煩惱。我常暗自慶幸:洛有此好友,會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她很多幫助。正因為她們深厚友情的緣故,我和瑤父母的關系自然也處得不錯。有時去學校開家長會,也會乘搭瑤爸爸公司的車子,省心不少。初三下半年,瑤的媽媽不幸病重,轉回南京醫治。瑤為了母親,只得跟著一同回南京讀書。兩個小家伙分別時依依不舍,別提有多難過,相約要常通音信。不久,瑤的媽媽不幸去世,瑤異常傷心。為此,我讓洛加倍問候瑤,陪她度過了人生最黑暗的日子。而在我的心里更把瑤當成女兒一樣疼愛,希望她在歲月的流逝中能淡忘喪母之痛。 現看見洛的悲傷落寞,知她肯定不舍這段姐妹情。我暗中和瑤的爸爸聯系上,在和瑤的爸爸交談中,我了解到:兩個小家伙的確鬧起了別扭。好像是洛說了一些瑤不愛聽的話,瑤生氣了。于是,原打算從南京飛過來度假的計劃有所改變,不再來我家探望洛了。瑤爸爸和我說私底下已勸了瑤很久,可瑤不為所動,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決定。作為家長,我和瑤爸爸都盡力了,只是遺憾無法勸說自己的孩子回心轉意。失望之余,我只得將這些打聽回來的結果告訴洛,她聽后冷冷地說:“不來就不來,誰稀罕了?”可我分明看見洛眼里的痛楚。整個假期,我都不敢在她面前提瑤的名字,怕觸碰她心底的那道傷口。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某天,她從學校打電話回來,突然說了一句:“她又找我了。”我莫名其妙地問:“誰啊?”洛低聲說:“瑤啊。”原來瑤忘不了多年的友情,加上時間的流逝使誤會淡化無形,她深切懷念洛和她情同手足的點點滴滴,主動找洛套近乎。聽洛的語氣是矛盾的,好像她對瑤那次的絕情還耿耿于懷,不知怎排解心里的糾結。我冷靜地和她說,不管過去誰是誰非都不重要了,過去了就不要再拿出來仇恨。現瑤既有心冰釋前嫌,就是說明她真心想與你和解。人要有包容心,更要懂得珍惜。洛靜靜聆聽我說了一大通道理,最后她說:“媽媽,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周末里,洛不再惆悵。忙完作業后常看見洛拿著手機或敲打著鍵盤和瑤聊得不亦樂乎,臉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廣州和南京仿佛近在咫尺,萬水千山也隔斷不了深厚的閨蜜情誼。我知她和瑤又回到從前的親密無間。看著女兒笑臉如花的樣子,我心里同樣蕩漾著一種叫“幸福”的漣漪。 塵封在沙漏里的友誼 文/勿忘初心 曾經我們堅信海誓山盟過后沉淀的必定是堅貞不移、此生不離;曾經我們堅信彼此的心圈在一個核里哪怕時光穿梭也毫無芥蒂;曾經你贈我沙漏與我互定永久告訴我亙古不變天荒地老的情誼。那些曾經在我最燦爛的年華里伴我左右。 然而,所有的事,由平淡開始,終究歸于平淡。如你,亦如我。那些曾經我們牽手一起走過的小巷如今留與我一人獨步;那些曾經我們歡笑的地方如今留與我含淚目睹;那些曾經我們惦念的往昔如今在記憶里殘存過渡。只是那些幻影,那么不小心掉進了我的回憶里。 你說,我溫柔得會被蚊子咬死。我說,你的心脆弱得比玻璃易碎。可是,我們都那么倔強,連性格仿佛都摹刻在一個雕版里,以至于以后的歲月里爭吵不斷。 你說,我們上輩子是不是仇人,于是,我們會心地一笑。那么多年過去,那么爭吵過來,我卻一直未曾告訴過你,我們的情誼,一直在我的心里,占據主體。只是,我們用自己冷漠的心,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 這些年來,那么快,不知不覺,過來那么久,我卻依舊尋不到當年那個模樣的沙漏。你送我的沙漏,如同我們的友誼,無法復制,不可摹刻。 你說,我的世界關得太緊,讓人無法走進。這一句的辛酸被我悄悄藏在了心底。我世界的門一直敞開,而你早已住進了我的心里。只是,你卻毫無知覺。 如今,你的身邊是否有知己,代替我陪你走?她知不知道你的倔強?她理解不理解你倔強的外表下柔弱的心?她會不會和你肆無忌憚大笑時安撫你實際悲痛的心傷?我們都要幸福。 誰的友誼不曾翻過船 文/唯藍DJ 前一陣朋友圈瘋轉一組漫畫“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取材生活,語言精辟,甚是有趣。比如,同乘一條友誼小船的朋友,一方突然變瘦……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再比如,你的閨蜜生了小孩兒而你沒有,你邀請閨蜜“下個月要不要一起去旅行?”閨蜜反問“可以帶孩子一起嗎?”……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我總覺得自己記憶力不夠好,各個時期的同學名字到現在已經忘的七七八八了,即便記得名字,長相也早已模糊不清了,只有幾個關系很近的同學才會在我記憶深處扎根,相處的片段冷不丁就跳出來。這其中的友誼或是一直延續到現在,或是——說翻就翻。 上小學的時候,班里有一個姑娘長的有點像混血,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微卷的頭發,活脫脫一個美人胚子,她的名字發音跟某洗發水牌子一樣,這個牌子是在我認識她之后才出來的,每次電視里放這個廣告都會讓我聯想起她來,甚至一開始會暗自揣測,難道是她家發跡了,特意為她創立了品牌? 我倆特別要好。家住的也近,上下學總結伴同行。上課時不方便講話,有想說的還會偷偷傳紙條。女孩兒都早熟,班里有一個成績很好瘦瘦的男生,好些女生都悄悄喜歡他,我也一樣(現在看自己當初的眼光可是夠差勁的,因為翻看以前的相片,怎么看都覺得那個男生長的特像紅樓夢里賈寶玉同父異母的弟弟賈環,此處,請自行腦補)快畢業那會兒我偶然發現跟我特要好的她也喜歡這個男生,于是乎……友誼的小船就此打翻了。 女孩子的思維就是這么奇怪,我可以喜歡這個男孩,別人隨便誰都可以喜歡這個男孩,但是如果我最要好的朋友也喜歡他就不!可!以!我那會兒甚至認為這是一種背叛,小學畢業前,我把她曾經送我的一些小東西,甚至是幾年來一直留存的小紙條都裝在了一起退還給了她。我反應這么大,可她卻并沒有多說什么,只留下放學路上落寞的背影。現在回想起來還會后悔不已。為了個“賈環”白白斷送了我們小姐妹的情誼。 初中和高中時期,幾個要好的女生一直交好到現在。各自都有了小孩,共同話題也一直沒斷。并不常常相聚,可偶爾在QQ上聊那么一會兒也還是會覺得暢快淋漓。工作中遇到的奇葩,現實與理想的背道而馳,感情上的起起伏伏,聊聊也就不那么在意了。友誼的小船不但沒翻過,反倒是歷久彌堅了。 印象里又一次翻船事件發生在大學。同宿舍一共六個女生,三個女生都來自北京,自然走的更近一些,彼此關系很好。睡我對面的北京女孩個子高高的,短短的頭發,鼻梁上架副近視鏡,因為宿舍里她生日最大,又是個大個子,我們就親切地稱她“老大”。有一陣,另一個北京女孩翠兒張羅著給老大介紹男朋友,目標是經管系的一個東北男孩兒,高高瘦瘦的,我現在已經完全記不清翠兒是怎么認識那個男孩兒的了,只記得在幾番接觸之后,那個男孩兒居然跟翠兒好上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已經毫無懸念了,我跟翠兒之間友誼的小船就此淪陷…… 就是氣不過啊,明明是給老大介紹男朋友啊,那會兒真的是想不通。從此,即便我在下鋪,她在上鋪,直至畢業我也沒跟她說過一句話。現在想想,自己的氣性也夠大的。畢業后,我很快就后悔了,也是想明白了,感情的事兒,你情我愿,倆人就是看對眼了,本就無可厚非的。一直想跟她再說一句對不起,無奈種種原因并沒有讓我了了這樁心事,直到去年偶然有了她的微信,才重又聯系上,我特意給她發了一段很長的文字,訴說自己當年的不懂事,她很驚訝過去了這么多年,我居然還惦記著跟她的這段。我們也就此冰釋前嫌了。 經歷的越多,失去的越多,悟到的越多,人這一輩子總有那么多遺憾,也許無法一一彌補,小船也不可能完全修復,但起碼我們學會了如何去原諒,去接受,去愛。親人因為血緣的扭帶而無法割舍,愛人因為眾里尋ta得來不易而倍感珍惜,朋友卻是陪伴我們走了一程又一程的路人。握緊了雙槳,別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撿起那些漸行漸遠的友誼 文/蔣中輝 1 有些人,我們彼此相遇、相識、相知。我們一起瘋過、笑過也哭過,到最后依舊是逃不過離別二字。這些我們打心底承認的朋友,卻在離別之后,漸行漸遠。 都說時間如洪水猛獸,將你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部帶走,在離別之后,即使再好的感情也漸漸地淡了。 兩個人相遇了,相識了,卻又在似知未知中從你身邊悄然離去,擦肩而過的一瞬間,誰也沒有回頭。盡管在同學錄和留言本上會留下他們的字跡:“友誼長存”“不忘初心”。但多年以后,再翻開這些銹跡斑斑的文字,卻是掏空腦袋也想不起這個人到底是誰,我們之間到底經歷了什么。 縱然想不起來,我們也只會微微一笑,因為是否記得他們,做已經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影響。曾經很要好的朋友,如今見了面卻開不了口,因為;兩個人的心在離別之后,越走越遠。 打開QQ,忽然看到了初中時一個老朋友發的說說,于是好奇地點進去,不料卻彈出:抱歉,你沒有訪問權限。想了想,還是退了出去。 有時QQ上提醒你好友的生日,然后順手點了一個祝福語在生日當天發過去,可能是驚訝與我還會記得這個人,亦或是習慣性地回了一個謝謝! 我愣了愣,然后問道:最近過得怎樣? 那邊回:過得很好,你呢? 我:也很好! 接下來,就是長時間的沉默,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雙方都不知道如何開頭,最后便隨便找了一個理由結束的這場對話。 2 有些人,總會在不經意間淡出你的世界,慢慢地在你的記憶中模糊,最后連名字都記不起來。待到兩人再會是,已是相逢無語,不知道如何開口,也無從開口。 很多人寧愿在手機上搖出一大堆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與那些曾經的朋友聊上幾句,因為他們不知道該聊什么,該從何聊起,時間長了,漸漸地也疏遠了,陌生了。 我們懷舊,往往不是懷念的哪一個人,而是懷念與Ta在一起所經歷的事情,懷念兩個人在一起那份難忘的感情。 躺在床上,望著那繁星交織的天際,夜幕如同一張大網,將自己的思念、回憶網羅其中。我身邊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你們在哪里呢? 有時候,很想拿起手機打個電話,翻了很久的通訊錄,卻苦逼地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對方的聯系方式。有時候點開你的頭像,想要與你聊聊,話到了嘴邊,卻無從說起。冒然地問候,會不會顯得有些突兀? 我們早已不再是從前那親密無間的關系了,每一句話,都需要斟字酌句,生怕有任何冒犯之處。久而久之,便不愿再聊,因為兩個人無形之中已經有了隔閡。 君子之交淡如水,估計也是這個道理吧!在一起的時候,相互包容,柔情似水。分別之后,這段感情便如落花流水,消逝了…… 3 快凌晨了,我正準備關掉手機睡覺的時候,一個女生發來一條消息:能幫我疏導一下嗎? 我愣了愣,雖然已經很困了,但還是硬著頭皮回道:最近有什么煩心事嗎? 女生:我覺得身邊的人一個個都不愿意理我了,我也沒有做錯什么,總覺得與她們無話可說。 我:你與她們待在一起的時間長嗎,平日里交流多不多? 女生沉默了片刻,道:平時空余時間基本都參加了社團活動,所以很少和她們在一起。 據我所知,這個女生剛開學一共參加了五個社團組織,所以我見到她的時候,只有在上課的時候。甚至有時候上課的時候,也見不到她的身影。 我笑道:那就對了嘛,人都是感情動物,你不和她們交流,你連她們的興趣都不知道,怎么聊?你可以嘗試主動一點。 女生猶豫道:但是…我怕她們不理我。 我:放心吧,就像你說的,你沒有做錯什么,她們怎么會無緣無故不理你呢?只要你主動一點,你會發現,其實她們一直就在你身邊,從不曾走遠。或許,她們也有著和你一樣的擔心呢。 女生猶豫了好久,最后還是答應去試試。 就在前不久,她突然跟我打電話道:謝謝你,你猜得真準,我身邊的朋友又回來了。 我笑道:不是她們又回來了,而是她們一直未曾離開,只要你愿意俯身,你就能撿起那些看起來漸行漸遠的友誼。 時間與距離,從來都不是感情最大的敵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從不聯系。 曾經的那些朋友,總是在不經意間被我們弄“丟”了,而我們也總是在相互弄“丟”間走著,走著,我們雖不愿意,卻又無可奈何。 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只孤獨的野獸,當你落單時,這只野獸便蘇醒了。你會想起那些已久遠的朋友,甚至會因此而落淚,時間肆無忌憚地從你身邊帶走他們,挽留似乎顯得很蒼白。 所以啊,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們,如果你們的離開是必然,我希望你們都能越來越好,至少…至少不要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那一類人。留在我身邊的朋友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被“不聯系”三個字沖散。 友誼 文/楊珣迪 有一句話這樣說:“一個懂你淚水的朋友,勝過一群只懂你笑容的朋友。” 我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在我難過的時候,她不會矯情地說什么,“誰欺負你我去幫你報仇,不要難過有我在”之類的話,她會安安靜靜地,不吵也不鬧,好像是在陪我一起難過。就像左眼和右眼一樣,左眼要是難過了,右眼會陪它一起流淚。也許我的朋友觀是扭曲的,那些“有我在我會陪你”之類的話已經變成幼稚的孩子才會說的話了。隨著成長的步伐進入青春期,也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后,我就再也不相信有“友誼”這種東西存在了,只認為朋友跟“因利而合,利盡而散”差不多。真正無助的時候,朋友幫不上任何忙。而她不同,我們之間是一種純粹干凈沒有任何雜質的友誼。在我難過的時候,只要她出現,心里的不安總能減少一大半。我正想說什么的時候,她總能猜到我的下一句話,就好像有魔力一樣。我甚至想,她不是我的朋友,她是另一個我。 在我難過掉眼淚的時候,她不會問我為什么難過為什么哭,更不會像別人一樣逼著對我說:“當不當朋友,是朋友的話就說。”因為她懂我,如果我想說,不用等她來問,要是我不想說,她也不會硬逼著我說,她會陪我一起難過,就像她難過時,我也會莫名其妙地憂傷,也會陪她一起難過。就像有一句話說的“雖然我不能逗你笑,但是我能陪你哭”。 在街上,我們會不顧形象地哈哈大笑,惹來四周怪異嫌棄的眼神,難過了,就坐在一起靜靜地談談心。有時候跟她說我的小秘密,她總會吵著鬧著說要告訴全世界。她真是個傻瓜,我總會叫她“豬”,而她總會說,好難聽的名字。我很怕有一天會失去她,不敢想沒有她的世界我的生活會有多暗淡無光。我總會跟她說“豬,要不我們以后去美國吧,那里同性可以結婚喲。”她總會說我神經。我說好吧,我們是超越了愛情和友誼的第三種關系。 我們的關系就像郭敬明寫的那段詩一樣—— 習慣了送你上車,再跑到馬路對面看你坐下來/習慣了過馬路牽著你的手,好有安全感/習慣了你突然難過的性格,我就陪你不說話…… 她懂我善變的性格,懂我喜歡發呆,懂我的很多習慣,重要的是她懂我的心。 郵寄我們的友誼 文/去采天邊的那束陽光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一年過去了。去年的這個夏天,是我們的畢業季。 畢業那天,全班沒有一個人哭泣,也沒有一個人歡樂,一如既往的平靜。到最后,班主任還是流下了淚水,沒有什么比這更令人動容,但是我們沒有選擇的余地,命運的車輪不允許我們在這里停留,她只是我們慢慢人生路上的一個中轉站。猶記得,到了十字路口,大家揮揮手,各奔東西,不舍充溢著胸膛,眼淚想要流出,我努力克制著自己,想要讓眼淚倒流。走了很遠很遠,看看已經在我的視界里變成一個小黑點的你們,終于崩潰,淚流滿面。 時間是一個絕情的東西,把我們打造的判若兩人。 前幾天,我見到了久別的你們。你變了,不在有往日的那般純情可愛,變得有些沉迷于網絡世界,模樣沒怎么變,只是帶上了眼鏡,遮住了你清亮的眸子。我們說話時,語氣也變了,情誼雖然還在,但沒有往日的親近與玩鬧。我知道時間會改變一個人的,但卻讓我如此措手不及,一絲失落劃過心頭。 還有你,與我在車站偶遇,我沒帶眼鏡,沒看清來人是誰,就聽見你叫我的名字。等到走進時,才看清,原來是你呀,老同學見面,挺激動。回家和你在QQ上聊了幾句,你真的變了,而且變化巨大,性情不再有往日的細膩單純,變得有些油滑,有些吊兒郎當,我道:“你們都變了啊。”你平淡的說:“是啊,每個人都會變得。”我知道這是正常的敘述,心卻有些微疼,我們的友誼是否已經淡化了呢? 我知道任何東西都是需要保養,需要呵護的,包括我們的友誼。但我還是執著的想你們。當歡笑變成失落,淚水變成沉默,我們的情誼是否還如當初的那般執著?我好想把我們的友誼,情義,記憶,全部打包郵寄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沒有別人,只有屬于我們的那份純真與歡笑,偷偷的珍藏著,珍藏著…… 水流過,會留下痕跡,我們的過往,我會一直銘記于心。 用愛心澆灌友誼,用理解呵護情感 文/mylove 每個人就像是一個紙杯,知識,涵養像杯中的水。別人不會看到你杯子里的水,別人看到的只是溢出的那一點點。當你的內涵溢出的時候,自然被發現。 生命是什么?其實就是尊嚴,生命的長度不在我們手里,但生命的寬度在我們手里,而讀書則可增加我們生命的厚度。不論何時,不論何地,不論何境,都要給自己留出一塊時間,營造一份心情,讓油墨的芳香熏染自己,讓文字的優美陶醉自己,讓思想的光芒照耀自己。 不要在意別人在背后怎么看你說你,編造關于你的是非,甚至是攻擊你。人貴在大氣,要學會對自己說,如果這樣說能讓你們滿足,我愿意接受。并請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絕不會因為那些有的,沒的否定你。人生在世,不管是什么朋友,不管是什么樣的情感,唯有真誠相對,才是最美的友誼。用真誠贏得朋友,用愛心澆灌友誼,用理解呵護情感。 人海中友誼最珍貴,友誼中真誠最珍貴,友誼需要用真誠來衡量,而真誠由友誼來奉獻,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只有真誠相待,友誼才能夠長久,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真。 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無論何時,淵博的知識、良好的修養、文明的舉止、優雅的談吐以及一顆充滿愛心的心,一定可以讓一個人活得足夠漂亮,哪怕你本身長得不很漂亮。活得漂亮,就是要活出一種精神、一種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 一個人只要不自棄,相信沒有人可以阻礙你。克制是一種意志,一種歷練,是一種節制的美,忍耐的美。大凡有所作為,獲取更大成功者,一定是個有克制之美的人。一個克制力強的人,也往往是生活的強者和自己命運的主宰者。他們因克制,而保有和錘煉堅強的意志,去不斷抵御和放棄各種誘人的欲望;因克制,而能做到處事沉穩,泰然自若 人生是一場華美的演出,曲罷人散,總有許多情懷,許多的無奈,許多的感慨,許多的遺憾,已經錯過了,已無法挽回,再轉身,可能就是一世了。人生所有的一切,感情也好,記憶也好,是沒有絕對完美的,也許正是由無數個不完美,才有真摯情感的迸發,才有永不停息跋涉前行的動力。 我們這個年代是默默付出,辛勤耕耘的時候。是廣結人緣多交朋友的時候。是樂善好施積德行善的時候,不要有太多的功利之心,急功近利只會讓我們誤入歧途,失去真正的朋友。我們這個年代有太多的歡笑,太多的淚水,太多的不足為外人知道的喜與悲,生命之花所以美麗,平淡的人生才有好風景。人生就是場經營,有人經營感情,有人經營利益,有人經營幸福,而有人經營陰謀。 我們什么都懷疑,就是不懷疑自己的無知與無明。無欲不是厭惡生活中的事情,我們盡力做好每件事,但是不執著,即使結果不如所料,我們也不在乎,那就是無欲的境界。 >>>更多美文:好文章


基隆哥斯大黎加咖啡試喝心得
bemo cafe壺泡咖啡口感如何 彰化壺泡式咖啡中秋送禮推薦 南投阿里山咖啡試喝心得bemo cafe奶萃咖啡介紹 台東藍山咖啡伴手禮推薦 桃園哥斯大黎加咖啡送禮推薦bemo cafe壺泡咖啡介紹 台南濾掛式咖啡哪種好喝 屏東浸泡式咖啡企業送禮推薦
( 時事評論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62etst857368&aid=17688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