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24 21:30:01瀏覽86|回應0|推薦2 | |
3月5日開始了華東之旅,首站飛到南京,走出機場大門華東乾爽的空氣,逼走身上嶺南3月的潮濕,讓人特別感到舒暢,唯一還沒辦法馬上適應的是那攝氏3度的味道,不過隨後一碗熱湯,溫度已經不再是那麼重要了, 今晚夜宿天長,這是第三次造訪這個城市,天長屬於安徽省除了西面連接安徽外三面都被江蘇包圍著,就地理而言這裡也屬於長江北面,因此有著蘇北相同的特質,天長不大人文景觀上還保有一些原來的味道,有別於其它翻天覆地改造過後的大城市淳樸多於絢麗,新房子當中參雜著舊有的街道屋瓦看,的出天長也急於擺脫舊包袱,但是新的還沒接軌前舊的又緊抓著不放,或許這就是天長令人感到可愛的一面,物價消費上還算合理,在這裡我發現當地滷鵝其實跟台灣的無骨鵝肉很相似但偏鹹了點 離開安徽天長後一路往東北方向行進朝著鹽城的方向,眼前土地是黃的,筆直的白楊樹是枯的,岸邊蘆葦茂盛的開著只是,全都是土黃色的從沒看過這麼美的枯黃像是掉光葉子的聖誕樹成排的羅列於田埂邊水道上,成堆的稻草是黃的,堆在屋瓦田舍間,雖然不知道這些稻草的用處,但是這麼協調的在這黃土地上對我而言已經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筆了,望不到邊的廣陌田野裡座落著黃土堆砌成的房舍家家戶戶沿著水道而居,有如江南的水鄉,然而不同的是這裡全都是土黃色的,來到蘇北一,片土黃加上豪邁好客的蘇北人直讓人想右手喝酒左手啃肉,在岸邊土堤上把酒言歡醉臥倒在那成堆的稻草上,聽說過了四月份天氣暖和南方水氣上來之後,一切都會像魔術般的在短短幾個星期內變成綠色,蘇北的四季分明居民性格也跟著剛烈直率,不若南方人的心思細膩工於算計
離開鹽城搭上往常州的大巴,沿路民俗風土變化明顯,有趣的是祖先墳位上的不同,蘇北人的墳是一三角圓錐在椎頂上一定有一個類似啞鈴狀的小雙椎,墳前一塊碑標示著先人的名號,因為中國法令強制規定火葬因此墳占用的面積不大,家裡富有的便在墳上加砌水泥,連墓碑也選用不同材質,並以磚砌起石階將四周圍起來,講究的再種一棵龍柏樹,簡單點的就只是一小土丘,隨著年代久遠後漸漸土堆經過風化再也看不出原來的樣子,過了長江後江南的墳少了頂上的小雙椎,許多也建在田裡的樹林內,這與江南居民的水田耕作息性有關,這片田地的主人耕作了一輩子,死後仍就留下來看管這片產業 晚上在常州落腳依然住在常來的的格林莫泰酒店,下午拜訪過廠商後利用多餘時間,驅車前往常州繁華的南大街,其實這裡的繁華倒不是吸引我的重點,在南大街不遠處有一段明朝古城牆這才是我感興趣的,這裡花了我將近一個半小時沿著城牆階梯上上下下,一會兒撫牆隨行一會兒跳上牆邊階梯彷彿數百年前同樣的人在這裡隱隱的告訴我它們是怎麼把牆建起來,接著有人來犯城內的守軍匆忙的上來應戰,一片刀光劍影橫屍遍野,人類在這裡誕生也在這裡死去隨著改朝換代,有人進來了有人出去,甚至有飛機在頭頂上轟炸著,這城牆輝映著數百年來的悲歡離合,今天終於輪到我站在這裡拿著手機拍下這一幕幕城牆與現代高樓並存的鬧劇,我不知道這些高樓是否也能挺立數百年,但是這些城牆下已經有數代人更替了,過去這片牆是土地的主角如今卻是怯生生的躲在一旁仰頭高望那些盛氣凌人的摩天怪獸.
沿著街角一處尚未拆遷的老房子,這裡有著原始的氣息,不同於幾百公尺外的世界,人們還是燒媒球取暖,用最傳統的熱水瓶保存得來不易的熱水,弄巷裡居住的幾口人家在天井下打起麻將,么喝聲混著牌搭子聲讓旁邊穿著開擋褲的孩子蹣跚的想爬起來探究大人的世界不,知道是哪一家人的雞在桌旁檢拾著麻將桌拋下來的瓜殼,亦步亦趨的怕驚擾了門前沉睡的狗兒,叫賣豬肉的小販跟著幾個婦人在門前喊價起來了對,街的屋簷漫出來滾滾白騰騰的水蒸氣在冷峻的寒冬裡格外讓人駐足,原來是一家生意興隆的饅頭店,空氣裡散發出饅頭蒸熟剛出爐時的香氣雖然隔了一條街人,們還是被這氣味吸引來據說這是民國前就存在的老店 早上離開常州坐動車前往蘇州,短短20分鐘已經在蘇州火車站月台上了,畢竟科技縮短了距離讓一切都變的可能起來心,裡盤算著不如這趟旅途捨棄飛機一路坐回廣東好好觀察整個東南沿海吧!蘇州是我2008年來中國的頭一站,感覺親切許多,這次選擇住中翔小商品市場旁的連鎖酒店,以前這裡的建物最現代就是這個市場,如今兩旁商場林立許多外國連鎖速食都陸續進駐,這個小商品市場竟顯得老舊許多了 晚上與呂兄一家人在金雞湖圓融廣場用餐,廣場建立於蘇州展覽中心周邊,目前這裡已經形成了多功能商業區,多家銀行在這裡已經成為金融中心,位蘇州多家高科技產業提供資金需求,竟然多家台灣的銀行也進駐了,在廣場的另一面多家百貨公司形成的購物圈,把這裡購物帶上了高消費型態,沿著河邊的休閒購物步行街也值得人們在用餐後走走看看在,街道屋頂有著LED銀幕沿著兩旁商店建構,似乎有著拉斯維加斯的威尼斯人的影子,這裡的繁華已經嚴然與台北市不相上下 下午離開蘇州出發前往浙江義烏,過了杭州經過諸暨後漸漸在地貌與建物上與江南有明顯差異 丘陵地型交縱在浙江境內直到閩北福州, 丘陵不高屋瓦房舍坐落於低窪地區沿著公路看去忽而清翠山嶺忽而紅瓦相間,浙江的屋舍有著類似伊斯蘭尖塔與北歐十字型房尖頂混合建物,四方型為底向上延伸至頂上面接著一金屬尖狀物並附有兩個圓球的尖塔,猜想是為了夏日避雷擊所設的吧 在尖塔下方由紅瓦構成一小於90度的主屋頂,其兩側又在再延伸出小屋頂, 這樣的屋型在西歐很常見,不知道為什麼會在浙江出現,這裡有別於歐洲的屋頂是多了尖塔,浙江多丘陵因此除了沿海地區外內陸的耕種幾乎無法滿足所需,由其是浙江中部地區,浙商因此在這片貧瘠中孕育出獨特的商業特質,以浙中的義烏極具代表,古時此地商人多以物易物並且在義烏為集散地,來自四面八方的商人甚至於古代的波斯商人也來過義烏進行貿易,這裡常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雞毛換糖"便是描寫義烏早期商賈絡繹不絕於此並且不拘任何商品的交易模式,這也造就義烏在中國的小商品貿易地位 溫州並不如我想像的繁華,比起江蘇這裡似乎落後一些, 這次初訪溫州夜宿於雙嶼車站前的錦江之星連鎖酒店,晚上在站前逛逛,迎面而來的一面招牌寫著"永嘉豬頭堡"在馬路邊,三四鍋以煤球爐滷著醬油的豬頭豬腳肉香飄散在空中不禁令人想起家裡的滷味,一旁食客三四桌全都戴上塑膠手套抓著吃起來,一付陶醉與滿足如同享用著人間美味,頗為心動想坐下來跟著他們一起豪邁的吃然而當我看到餐桌上豬頭的牙齒又覺得有些反胃,幾番來回舉棋不定,再看看那招牌的誘惑發現除了豬頭外還有豬腳可以選擇,這下子終於找到坐下來的理由了,一根豬腳兩隻手套,毫不猶豫的就開戰了 ,那口肉才這麼一咀嚼居然順著流出滿滿甘美醬油味道的肉汁,鹹淡濃度恰到好處,火候剛好讓骨與肉不必費勁就可以分離,一隻豬腳居然這麼簡單的就被品嘗完,醬汁猶在嘴邊仍未覺飽足,當下便挑戰起那豬頭,上桌時那牙齒就正麼正對著似乎在控訴著甚麼,由於先前的美味,對這齜齜露出的齒尖便不覺威嚇,老闆還貼心的拿來吸管告知扳開骨頭有甜美的骨髓可以享用,用餐完畢後舉起手機再對著招牌攝取影像,下次在來時可是要再來一回的
搭乘動車前往泉州吧,去年這條線上曾經發生一起嚴重的追撞事件造成數十人傷亡,所以現在的車速已經大幅降低,以前到泉州只需2小時現在卻得花上3小時,人們真的很奇怪,造成追撞是制度的問題與車速無關,既然已經改進理論上車速應該可以回復,但是人們怕事的心態下誰也不敢拿頭上的烏紗帽去賭上一把,從此溫廈線動車便始終維持在兩百公里以下,或許哪一天一位有擔當的官把速度提昇了不然全中國將只有溫廈線是以高速鐵路的硬體提供一般鐵路的服務了,一路南下進入到福建境內時在霞浦的山區漸漸可以看到閩南人的建築與墳地,這裡與台灣東北很像都是山區地形,坐在台灣北迴鐵路北段的風景幾乎與此地相似,一面依窗望著外面的景色不禁思念起故鄉來,也思考起這些年來的人生轉變,無常無情真能表達出人生的際遇 過了福州後丘陵地形消失了取代的是沿海平地來到蒲田,閩南式建築更加強烈,熟悉的場景把記憶往後拉了好遠,兩頭尖翹的屋脊搭配琉璃屋瓦向兩旁如馬鞍狀的展開,流暢的線條交縱著,兩側廂房由主屋壁上延伸出來,層峰堆疊,磚紅牆面點綴著閩南式的格窗如藝術品般的座落著,廟宇也講究雕工無論在樑或牆柱總是以教忠教孝的故事為主題生動的表達在建築上,此行也參拜了泉州的關聖帝君廟,與台灣不同的是這裡清一色都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並無其他神彿,台灣廟宇裡除了主神外許多神彿也羅列於旁廳內接受膜拜,這或許跟台灣的移民社會有關,早期漢人離開唐山冒死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以當時的航行技術來說這是一個九死一生的賭注,許多移民都葬身在海峽裡只有少數人得以到達台灣,因此許多神靈顯跡的傳說便不逕而走,也衍生出台灣特殊的信仰及民俗 聽過泉州音後感覺與台語差距相當大,如果不靠字幕還真的要看懂當地電視是有點吃力的,泉州雖然沒有大陸一線城市的發達但是物價卻與一線城市有的比評,據說一百公里外的廈門物價更高,朋友一家三口到廈門旅遊兩天竟花掉1500人民幣,這次時間緊迫未能前往廈門,下回返台可以選擇這條路過境體會一下廈門
晚上六點搭上開往珠海的長途大巴,這趟車從泉州到珠海需時13個小時真的是不可思議,這足夠讓我從台灣起飛到美國東岸了,搖搖晃晃當中入睡醒來已經是清晨六點,東方天空漸露出魚肚白,此行旅程經歷大半中國東岸沿海兩千多公里跨越五省份,終於劃下休止符結束華東行途經2000多公里跨越5省份,這將是我最後一次搭乘大巴,這次旅行體會到許多新鮮事,也體會到不同階層人的生活方式 跳脫開固定思維後發現原來地球上有這麼多趣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