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奧本海默》思考廣島、長崎原爆,絕非理所當然
2023/08/10 10:01:02瀏覽757|回應0|推薦0

綠盟外電編譯

編按:Christopher Nolan 新作《奧本海默》(Oppenheimer)近來在政界、學界、電影界、媒體皆引發熱烈討論。 Nolan 的作品以多重敍事,探討歐本海默的心境、立場重大轉折與諸多矛盾,包括他早年經歷、 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Álamos)實驗室主導曼哈頓計畫的過程、以及二戰結束,歐本海默反對發展氫彈,旋即成為麥卡錫主義的獵巫對象。

本片為一立場鮮明、反戰、反核武的強片。在3小時快速節奏中所涉及的眾多人物和論述深度、超出觀眾的想像。由於電影的述事係從歐本海默早年強烈支持原爆的視角出發,進而轉向他日後疾呼停止發展氫彈,論述不免有所侷限。

本會希望從物理學界與美國軍方最初極力反對原爆立場,帶出影片無法深入的內容。本文梗概係從Oppenheimer: U.S. Developed First-Strike Weapon and Used Japan to Prove it 訪談而來,並補述該訪問所欠缺的細節,供社會大眾反思當代的核武、反戰議題。

在《奧本海默》一片上映前, Oppenheimer一字在臺灣的音譯一直是「歐」本海默,特此說明。

--------

從《奧本海默》思考廣島、長崎原爆,絕非理所當然

歐本海默與美國許多物理學家多為社會主義者或社會主義的支持者。當時包括愛因斯坦皆相信,納粹正在研究原子彈,德國進度至少領先美國12年。受到反法西斯信念的驅使,許多頂尖物理學者遂加入曼哈頓計畫。

曼哈頓計畫本身並無必要性

納粹德國的裝備部長Albert Speer於其回憶錄《第三帝國內部》(Inside the Third Reich) 指出,開發原子彈的計畫於 1942 年秋天遭到擱置。納粹高層認為,即使計畫順利進行,最快在1947 年才會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於戰事緩不濟急。英國情報部門於1943 年獲悉此事,並告知美方,德國計畫已停止此外,納粹高層擔憂,核分裂反應開始後,如果失控,進而點燃海洋中所有的氫,或大氣中的氮,結果必然會毀滅全球,遂擱置原子彈計畫。

歐本海默早在1942年就與 Arthur Holly Compton 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討論原子彈可能毀滅全球之事。Compton認為,若有如此風險,與其滅絕人類,「不如接受納粹的奴役」。但兩人在1945年時卻極力主張,以原子彈對付日本平民。當時歐本海默及曼哈頓計畫團隊,已計算出毀滅全球的可能性為百萬分之三。

這也是影片中出現,曼哈頓計畫軍方主持人Leslie Groves Jr. 與歐本海默談到使用原子彈的風險,歐本海默承認,該武器確有滅絕人類的可能,但機會微乎其微,所以值得冒此風險。換言之,在1945年原爆若是 失敗 ,結果就是全球的物種滅絕。

使用原子彈的必要性付之闕如

這裡我們接著思考原爆成功」,結果是否比較「好」?

美國的曼哈頓計畫於1942年正式啟動。隨著納粹潰敗和希特於19454月自殺,動用原子彈的「正當性」已不復存在。

至於在廣島、長崎使用原子彈的「必要性」就更為牽強。美國軍方於1945所攔截的訊息,再再顯示,日本於1945年春天已有意投降,關鍵在於昭和天皇希望維持國體,不願比照納粹頭號戰犯受審。如果無法維持天皇制度,日本統治階級與杜魯門政府一樣,對日本平民死傷無動於衷不過美國卻堅持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美國戰爭部長(即國防部前身)Henry Stimson 與曼哈頓計畫主持人 Leslie Groves 1945 4 25 日向杜魯門簡報時重申,一旦動用原子彈,「現代文明就可能遭原子彈徹底摧毀」。 歐本海默於1945 5 31 日在戰爭部長Stimson 所主持的會議中承認,美國於3年內有可能製造出威力相當於 1000 萬噸至 1 億噸 TNT 的炸彈。這是指破壞力高於原爆數千倍的核彈

然而杜魯門、美國國務卿James Byrnes Curtis LeMay等人,以及曼哈頓計畫中為首的科學家對於動用原子彈之事躍躍欲試,這包括歐本海默、Arthur Holly Compton 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Ernest Orlando Lawrence 193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Enrico Fermi 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等人。

物理學界:原爆必然導致軍備競賽

部分科學家深知,戰爭為強權挾制敵國、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手段。 Leslie Groves曾邀請猶太裔丹麥物理學家Niels Bohr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加入曼哈頓計畫,卻遭到拒絕。Bohr意識到核武的出現,必然改變國際政治,擁有核彈的政治效應就如同核分裂反應。軍備競賽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

Bohr遂向邱吉爾建議,英、美應分享發展原子彈的技術給盟國蘇聯。如能開誠布公共同利用、共同監管核能,方能避免走向核武軍備競賽。邱吉爾卻嗤之以鼻,疑心Bohr為英、美的國安威脅。

與此同時,並非所有促成或參與曼哈頓計畫的物理學家都支持動用原子彈。與Enrico Fermi 共同打造史上第一座反應爐的物理學家 Leo Szilard 就極力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他於1945 6 月與曼哈頓計畫中的核子物理學者James FranckDonald HughesJ. J. NicksonEugene Rabinowitch, Glenn T. SeaborgJ. C. Stearns 共同撰寫和簽署《Franck 報告》(Franck Report)。該報告指陳,美國不應以原子彈逼迫敵國就範。即使非要動用原子彈,也應選擇無人島或荒漠,並邀日方代表見證美國軍事實力,如此一來足以確保日方理解美方警告。報告並直陳,一旦動用原子彈必然會造成核武軍備競賽。在此情況下,任何一國使用核武勢必造成相互毀滅,進而滅絕人類。

由於《Franck 報告》未獲回應, Leo Szilard再次起草請願書,史稱《 Szilard連署書》,並由曼哈頓計畫的70名物理學家於19457月連署。文中指出,如果美國無法自制,決意以原爆終結太平洋戰爭。他國自可依樣仿效,並威脅,以美國之道,還治美國之身。若美國無法自制,又何以履行在戰後領導世界、防止核武軍備競賽的責任?

Szilard 委請美國國務卿James Byrnes轉呈連署書給總統杜魯門。但Byrnes十分鄙夷物理學家的道德訴求,直接壓下連署書,而曼哈頓計畫的負責人Groves則是開始蒐集Szilard等人反美、通敵的「罪證」。

美國五星上將齊聲反對原爆

美國自杜魯門政府以來,一再謊稱,如果不投下原子彈,改採其他方式,美方對日作戰的死亡人數,至少是50萬人。然而早在1945310日的東京大轟炸中,美軍空襲下町,已造成至少10萬人死亡,26萬棟建築被毀,以及百萬人流離失所。

美國軍方深知,日方已無力抵抗美國轟炸,美方如能保全天皇體制,日方願意立刻投降。由於毫無軍事的正當性,所以美國8名五星上將中就有7人反對動用原子彈。

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的艾森豪,就是日後的艾森豪總統(1953年至1961年)表示,「日方已經戰敗,毋須動用原子彈。」戰爭部長 Stimson直陳,在動用原子彈前,我方「便會徹底轟炸日本」,使之滿目瘡痍,「如此一來便無法彰顯原子彈威力」。此時如果美國執意動用原子彈,這種暴行,只會「使希特勒相形見絀」。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William Leahy直陳,日本敗象已現,不日即將投降,我方豈能以「黑暗時代野蠻人的道德標準」用於戰爭。「在廣島和長崎使用野蠻武器,於對日戰爭並無實質助益」,戰爭「無法以摧毀婦女與兒贏得勝利」

軍方高層反對原爆的立場顯然與美國戰後迄今,一再謊稱原爆的正當性南轅北轍。二戰結束,在麥卡錫主義的肅殺氛圍中,體制內的疑質,盡皆默然無聲。核武軍備競賽成為強權標配,軍方、政界任何人再提核武為種族滅族的武器,猶如政治自殺。

對此,史學家Gabriel Jackson 一語道破原爆的罪行及其社會影響:在毫無軍事必要性的情境下,一個心理正常、民選產生的首長,行徑卻與納粹獨裁者並無二致,對於任何關心不同類型政府的道德差異的人來說 」,原爆罪行已然「模糊了法西斯主義和民主政府之間的區別。

( 時事評論國際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ychou2003&aid=17974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