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08 17:16:56瀏覽2779|回應23|推薦103 | |
___________________ 靜靜停在這頁,嘆息一聲,眼淚又滑下來。 下午我在外面,原想逛了書局,到批發市場採購餅乾材料;得悉空難 惡訊,模糊了視線。很傷心。 沒法解釋的一個傷心,就是傷心。 三個星期前,買了張惠妹演唱會票,送給一個朋友(生日禮物)。 他很想看,但只剩很貴的票。他說下次才看吧,一定還有機會的。 我悄悄上網買給他。我說不要等,你不知道以後你會怎樣她會怎樣。 演唱會日期就在今晚。 我心情低沉坐在巴士車站等回家的車。朋友WhatsApp說進場了,再 次謝謝我完成他期待已久的夢想。 好好欣賞,投入當下每一刻愉悅。我回言。 沒有把齊柏林的事告訴他。 真的,不會知道將來。 我們只能確定呼吸著的這一刻。 不要每次以為都有時間可以等。 寫於 星期六 10 6 2017 ___________________ 獨家專訪 分享過來人走過的路 。
穿過詩與歌接近你 有一些淡淡的哀愁,在心裏頭。每當這個時候,我會想用羅大佑沙破的聲音,敲擊我的腦袋。不然,黃耀明中性甜的嗓子,療傷效果也很好。 聽歌我偏愛男聲,愛上我的女子注定要心碎。我是磁鐵,不是浮木。對於喜歡的土地,我的聯想是他,不是她。 是或不是,我一直在島與島之間漂流,從這座島,到那座島。 有如在昨日,媽媽過來我住的島,幫我把東西載回家。我把該唸的書都唸完了,不久我又要收拾行李到另一座島。 臨走前一晚,弟弟問:“你住在森林,還住不膩?又要到另一個森林去住?” 我在僻壤中長大,被重重椰林包圍,遠遠只有兩戶鄰居散佈,一條連接泰國和新加坡的火車路。沒電沒水,那是自己的園丘,我好像是大地的女兒;要吃鮮嫩椰子,很小的時候已經學會自己採。 “我其實想去台灣。”我對他說。 羅大佑的歌,我聽著長大。媽祖廟裏燒香的人們,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在歌詞中搜索台灣的樣子,傾慕他的樣子。 每個星期日一早,風雨不改到詩社。黃英俊哥哥帶我們幾個十三歲丫頭過島,去他文友家討論現代詩。陳強華哥哥出詩集,籌募赴台留學經費。詩社裏的大哥哥大姐姐一個接一個飛到台灣唸大學,暑假回來,帶我們上升旗山體驗文學營;玩的遊戲,都是他們在台灣校園拾得的趣味,再如法炮制與我們同享。 我終究沒鑽入寶島的象牙塔,只在本土唸個新聞系,一面忙著舞台劇。原想朝電視台發展,我要做主播。可以說,我一生願望並沒有實現,但無心插柳也還知足。有一年,台灣政大新聞系一位重量級人物來交流,說與我們結為姐妹系。 沒有正式的接觸,遠距離左探探右望望,我這樣認識了他一丁點。 穿過詩與歌,神遊這座島,漸漸我詩魂落魄地想,嫁過去…… 寫於 星期日 8 3 2015 不日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 齊柏林像鳥一樣追夢 空中攝影令他的頭髪“從黑變白到差點沒頭髪”, 他的兒子問他:這樣會有錢供我念大學嗎? 拍記錄片,他經歷了非常痛苦難受的過程, 像他常碰到的狀況:今天拍了一張照片,可能明天就變歷史。 變幻莫測中,他成功《看見台灣》。 專訪 Annita Ho 攝影 齊柏林|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從域望省思欲望。就是這句話,讓我留意了齊柏林導演的作品,也即是榮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記錄片的《看見台灣》。 預告片中,台灣著名導演吳念真為其做的旁白如此說: “我想沒有一個人,可以用像鳥一樣,像一片雲一樣的高度,去認真觀察台灣。這樣的一個角度跟高度,你才可以真正去理解台灣,理解她的美麗跟哀愁。《看見台灣》齊柏林就是用那樣的高度,帶我們去看台灣,去理解台灣,甚至去愛台灣。” 齊柏林,原本是空中攝影師。在《看見台灣》之前,他出過幾本空中攝影集;記錄片方面,也有另一部《鳥目台灣》。 看過齊導的人,更難不注意到他那1.85米的身高。就不知道是否因為‘高人一等’,所以才更容易看到我們不常察覺的事物,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討事情。 記錄片《看見台灣》,原名《域望》。齊柏林解釋: “域望中的域,可以跟我從空中拍攝相連接,片子又與人類的慾望有關。擔心這片名不能很直接地傳遞內容,行銷公司和幾位導演前輩們建議,還是直白一點好,讓觀眾不用猜疑。既然我以前的作品都有台灣兩字,就決定用《看見台灣》。有時候片名太詩意或太文青,反而吸引不到一般人的注意。” 老實說,我比較喜歡《域望》。從較高的地域去看一片土地,不但能看得更高更遠,還能有另一番體會。 “我把我所看見的,赤裸裸、沒經修飾的,透過大銀幕給大家看。片子在台灣上映時,大家都很驚訝:原來我們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一件事情。” 原以為,能拍出如此發人省思的環境議題記錄片,齊柏林肯定是相關學系出身。不是。他自認從小就不是個愛唸書的小孩 。 “讀高中時我就喜歡拍照,讀書也只是為了文憑。當完兵找工作時,當然就想找跟自己興趣有關的,所以就去當婚紗攝影助理,接著拍些商業產品、室內設計和建築。後來因為父母的期待,才去考公務員。” 平面到影像 考上公職,齊柏林也從未放下對攝影的興趣;工餘時,還是會接些食譜、室內設計和商品的拍攝工作。 “空中攝影,是我真正這輩子在做的一件事情。接商業攝影工作,也是為了賺錢投入空中攝影。現在有很多空中攝影可以用遙控飛機代勞,但以前都要租用直升機飛上空中拍攝,很昂貴。” 或許,經費高,所以更加珍惜每一個鏡頭,也才能夠帶來感動。就像以前用菲林底片(拍了)洗出來的照片,比數碼相機的效果,多了一股味道。 “那時候,我只是抱著純粹心情,為我自己生長的土地做個記錄。台灣的變化很快速,第一是人為開發所造成的改變,第二是天然災害所造成的。我常碰到一個狀況,今天拍了一張照片,可能明天就變歷史印象、影像了。 所以我覺得,為台灣留下一個歷史印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我這種記錄方式,在台灣沒有人在做,那我就認為我可以貢獻我的技術。這是我的使命感。 從空中看,看的範圍比較廣,比較遠,有時候一個區塊很美麗,可美麗的邊邊就是醜陋。我就用我的方法,在雜亂的環境裏拍到它漂亮的地方,但也把整個地方拍下來。美的就當正面宣傳。 我是從空中攝影,才學會認識環境,才知道環境被破壞的問題之嚴重。上課、看報紙報導,很難去想像被破壞的程度。但一張照片,河川是紅的,你就知道那是污染。 像我搭飛機來新加坡,途經馬來西亞,我在窗邊看到一片綠色山林,中間卻一片土黃。你不知道挖的是做什麽的,但直覺就告訴你,這是對水土保值的一種傷害。 空中攝影,就是有這一種優勢,你只須看一張圖片,不用任何文字,就看懂七八成。出一本攝影集,支持或買的人不多;但一部影片,可以讓很多人同時看到。” 堅持去逐夢 拍記錄片,從遠處拍個宏觀鏡頭,再逐步靠近,甚至飛越,那視覺上的張力,可能遠比平面照片更加震撼。 只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要堅持去逐夢,才會成功”,齊柏林就傻傻地往前沖了。到真正要去做時,才發現困難重重。拍片的五年時間裏,他的頭髪“從黑變白到差點沒頭髪”。 “我這夢想真的太大了,初步估計便需要6000萬台幣(約250萬新元),後來發現不止這數目。一開始,我還很樂觀,後來才發現太困難了,不可能有人會掏錢來讓我追逐夢想。 我本以為自己有點知名度,誰知道出來找錢的時候,人家都不認識我。因為我以前是拍平面攝影的,還不是個導演。找基金會談,他們甚至以為我是來騙錢的。最後我和家人商量,拿房子去借錢,這樣才開始。” 他表示,並不是很想提到“提早離職舍棄退休金,抵押房子來拍片”的事,因為這有點像是把自己捧在某個位階上。但這是個事實。而且他發現,他的故事確實感動到不少觀眾,願意用一張電影票來支持他,才讓《看見台灣》有這麽好的票房成績。 “現在這部片子有比較好的成績,我才敢鼓勵大家一定要去追逐夢想。可大家也要真正考慮現實條件,不要隨隨便便辭職或放棄其他一些什麽的。” 在辭職一事上,他當時糾結了一整年。尤其是兒子在他下定決心後,問了一句:“這樣還有錢供我念大學嗎?” “公務員幹了23年,再三年國家就要養我一輩子了,所以很多人都勸我再忍三年,但我真的忍不住了。兒子問我時,其實我是很心虛的,可是當父親的,還是要維持鎮定,假裝很有信心。 現在回想起來,片子成績好,就覺得以前這些過程不怎麽樣,都忘了。但當時真的是非常痛苦難受,壓力很大。” 下一個夢想 《看見台灣》得到了支持,也獲了獎。獎項,對之後的工作,是助力,也是壓力。 “得到金馬獎和好票房後,有很多企業開始主動來探問,有沒有新的企劃?他們願意幫忙。壓力是來自我自己,因為拍第一部時,很多地方還不成熟,還需要改進;拍第二部時,就會想要超越自己。當考慮多了,會不會像第一部那麽的純粹?這我要好好地想清楚。” 空中攝影,拍的是環境,所以也講一點運氣;看到什麽就記錄什麽,很多時候是沒辦法預期的。有時候飛了一整天,結果只有一個畫面可以使用。 齊柏林強調,不管這部記錄片會有怎樣的後續,票房、獎項,或是引起有關單位的重視;一個記錄片導演,想把最內心的想法呈現出來,才會有片子的構思,以及對自己苛刻要求。 《看見台灣》的成功,已讓台灣文化部宣佈“五年五億記錄片行動計劃”,讓更多記錄片導演不斷創作,帶來好的影響。 “我擅長的是空中攝影,除了希望能有機會拍《看見台灣》第二集,我還希望能跟不同類型劇情片的導演合作,讓空中攝影這樣的鏡頭,進到劇情片裏面。這也是我想做的。” Annita Ho 新加坡土生土長,自由撰稿兼翻譯人。 暗戀
詞曲唱 羅大佑 為什麼我總覺得你好像其實在注視著我 雖然你絕不會讓我逮到你原來慌張的臉 想的是你 上道點。 現實的是你迷人的眼睛緊緊的扣住了我 荒唐的是我不話的嘴巴喃喃的不知所云 想的是你 棒了點。 誰說你害羞的低頭的思量不是為因我而起 誰說你搖幌起窈窕的身段沒有使我陶醉 雖然你漫不經心的好像沒留意接觸的手 為什麼我卻感覺到一陣直流電震撼了我 想的是你 讚了點。 誰說你優雅的輕舞的腳步不是在跟隨著我 誰說你翩翩的窈窕的身段不是在為我醉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