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9/23 23:32:57瀏覽1367|回應0|推薦8 | |
張乾孫跟我說,前幾天他與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吃飯,言談間感到十分惆悵。他的朋友原是個極其自信之人,最近卻「莫名其妙」被公司炒魷魚。原因出在他朋友自以為,該公司真可接納「直言不諱」的人。
張乾孫轉述,秋節前夕,公司進行組織大改造,希望員工每人一信,提供對公司組織、文化甚至上司有建樹的意見。 張乾孫的友人因此大書特書,後來才發現公司的出發點並不單純,公司先是假借大鳴大放的名義,揪出那些反動份子、異議份子,再來「秋」後算帳,結果是連年終都拿不到,張乾孫的朋友就被迫捲撲蓋走路了。 我有點訝異,原來這年頭還有人搞共產黨的老招,也居然有人會中計?!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預期之外。現在人同質性如此之高,怎麼會有人這麼笨,明目張膽的挑釁前,不先掂掂自己的斤兩? 張乾孫反問我,記不記得大學時代念的的荒謬劇本,法國作家尤涅斯科(Eugene Ionesco)的《犀牛》(Rhinoceros),我說,「當然記得。」 《犀牛》講的是一頭犀牛闖進小鎮,一開始只有少數目擊者轉述看見犀牛,後來鎮上一直發生失蹤事件,犀牛的數目卻隨之增多,恐慌因而產生。人人都害怕自己因為看過犀牛也成為醜陋無比的犀牛。 後來,犀牛越來越多,剩下尚未變犀牛的人,反而更加孤單害怕,甚至開始認同犀牛是美麗的,也逐漸變成犀牛。 當時老師就問大家,「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變成犀牛,還是不會呢?」 這個劇本探討的問題很多,我一下子就明白張乾孫為什麼提到這齣荒謬劇。「你怎麼選啊,張乾孫?」我反問他。 張乾孫說,「別問我,我記得你的答案。」 我笑了一笑不置可否,「那就盡在不言中了。」 張乾孫說,社會讓人同化又異化,孤獨又合群。我同意他的說法,但補上一句,這些都是自己的選擇,不是嗎? 張乾孫說,真正高桿又能推動社會巨輪的人,絕不會讓自己落入進退兩難的地雷馬(dilemma),要有建樹必需具備幾個特質:一要膽大心細,能言善道;二得拐彎抹角、睚眥必報:三需八面玲瓏、井井有條。 「有這些特質,不去當中華民國總統豈不可惜?」我提出疑問。 「一點都不可惜,因為,這些人都來當記者了呀。」張乾孫說。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