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先別急著碰日本核災區相關食品吧!
2016/12/31 17:56:21瀏覽420|回應0|推薦0

粗淺分析網路上3篇號稱專業寫的文章, 我結論是, 比較同意不要冒險, 現在不碰日本核災區相關食品為妙! 理由如下:

http://udn.com/news/story/7339/2093934指出:

鍶-90的貝他輻射卻很難偵測到;目前在檢測環境中的輻射時,多以量測銫-137為主。一旦檢測到銫-137,即可概略假設應有等量的鍶-90同時存在;但此一假設並非一體適用於食品的檢測。鍶,化性與鈣極為類似,很容易累積在乳品或高鈣的各類食品中,而且是醫學上有名的趨骨性核種,一旦攝食進入人體,易被吸收且長期累積在骨骼與骨髓中,加上釋出的貝他輻射能量極高,對人體造血系統的破壞力極強,已知是引發血癌的重要元兇之一。由於其半衰期長達卅年,若一個十歲的幼童不慎攝入鍶-90,當他七十歲時體內殘留的鍶-90仍有約四分之一的毒性,不可不慎!

目前國內能檢測食品中鍶-90含量的機構屈指可數,且分析方法過程繁複費時,根本無法應付進口食品檢測。國內檢測食品中輻射是否超標,都只針對銫-137為主的加馬輻射,對鍶-90檢測卻付之闕如。

報載福島核災至今仍有大量汙染廢水持續外釋至環境中(尤其是附近海域),但相關核種的汙染範圍與數量至今仍無法確知,誰敢保證福島附近五縣市進口的食品安全無虞?

鍶-90形成的化合物大部分溶於水,因此極易進入生物圈中循環。例如從汙染海域捕獲含有高濃度鍶-90的水產品,除做為人類餐桌上的食材外,亦被大量製作成動物飼料與農業肥料,進入陸地生物圈中循環,因而造成食物樣品中鍶-90濃度升高;此現象甚至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向福島附近五縣市以外地區擴散。


以下這個贊同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來台文章(端傳媒......張文杰:福島五縣食品安不安全?豈能聽信謠言)就有點奇怪: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118-opinion-fukushima/

我不知為何作者自己正在前一段引用過人家指出"鍶-90這種難以檢測"也沒反對或反駁, 怎麼接著卻會認為"福島縣內的收集資料顯示,核災中所釋放出來的鍶-90數量還不到銫的0.4%。因此,日本政府在決定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的標準值時,假設鍶-90數量是銫的5%,已經是很保守的設定". 都知道鍶-90檢測值不能當真為實際值了, 所以日本宣稱的核災中所釋放出來的鍶-90數量還不到銫的0.4%當然不可信, 還有憑什麼認為假設鍶-90數量是銫的5%,已經是很保守的設定? 這位作者比我還糊塗了嗎?

還有以下這反對進口的(信傳媒-信新聞......核災食品即將入台 政府沒讓你知道的4件事), 也有一點差錯: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E6%A0%B8%E7%81%BD%E9%A3%9F%E5%93%81%E5%8D%B3%E5%B0%87%E5%85%A5%E5%8F%B0-%E6%94%BF%E5%BA%9C%E6%B2%92%E8%AE%93%E4%BD%A0%E7%9F%A5%E9%81%93%E7%9A%844%E4%BB%B6%E4%BA%8B

中提到"根據台灣法令規定,食品中銫-134及銫-137的總和含量限值為100貝克/公斤,碘也同樣是100貝克/公斤,放射性物質加起來總量200貝克/公斤,比日本的標準寬鬆"

, 台灣只有根據"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安全容許量標準", 放射性物質總量只銫一三四與銫一三七之總和 (Cs -134 + Cs -137 ), 沒別的放射性物質總量了!

不列入碘-131,是因為其物理半衰期(放射度衰變為原來一半所需的時間)只有8天,所以福島核災至今外釋的碘-131,放射性已經衰變到趨近於零,故現在也不需要檢測食品中的碘-131貝克數。

......所以上述文章作者提到"放射性物質加起來總量", 根本不能直接把銫-134及銫-137的總和含量限值加碘的總和含量限值啊! 因為加了仍然等於100貝克/公斤.

至於有沒有比日本寬鬆, 我查不到資料, 各位有能力的再去注意日本人標準是怎樣吧!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an1&aid=8707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