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學茶歷程
2005/08/23 02:52:41瀏覽402|回應0|推薦3
學茶的歷程(一)

記得十五年前, 看到自己的父母和公婆, 在退休之後, 賦閒在家, 終日無所事事, 生活失去了重心, 反而健康情形日趨衰弱, 最後竟然提早凋零, 影響所及兒女的生活作息工作都變了調 ,老人家不快樂, 兒女也不快樂。 我暗自發誓將來我老了, 一定要做個快樂健康的老女人 ,不要讓兒女操心 ,成了他們的累贅負擔,接著我發現要想自己退休生活有重心, 就得及早開始培養嗜好和興趣, 除了喜歡閱讀書籍之外, 我還得再培養一種嗜好, 讓自己既可以健康又可以自得其樂。
剛巧我工作的地方是一所商業專科學校, 校長有鑒於商專學生市儈氣濃重, 想讓學生多點文化氣息, 於是邀請校外四位老師, 每週三下午課外活動時間, 到學校教導學生, 他們分別是茶道、 花道、 書法和國畫老師。
國畫課第一堂是畫竹子, 結果我畫出來, 老師說我畫的倒像一根狗骨頭, 沒藝術細胞只好作罷;接著去看書法老師寫字, 要求學生懸臂書寫, 結果我寫出來的字不是瘦金體, 卻是顫抖體, 因為功夫不夠, 我的手一直發抖的緣故, 最後只好放棄。
然後我改去看花道老師插花, 那是中華花藝, 不是日本池坊流, 也不是西洋花, 是講求意境, 根據花器的不同, 分別有盤花、 碗花、 瓶花、 缸花、 籃花等等。 聽老師解說之後, 才知道插花也要懂得色彩搭配, 而且看到插花老師的雙手傷痕累累, 我很怕被刺傷, 又不懂得色彩學, 最後又忍痛放棄花道;真糟糕, 只剩最後一樣茶道, 當我去文藝中心時, 茶道老師正坐在茶車前, 示範如何泡好一壺茶, 林老師泡茶時, 專注的神情, 讓我的眼睛為之一亮。 他身穿一襲藏青色的唐衫, 當時我聽到身後有位學生 ,小聲地說: 這位老師是稀有動物, 有如古代文人再世一般。 當時林老師示範的是”東方美人”茶禮, 如果說這裡的美人是指古代的君子的話, 那林老師就是東方美人, 於是我就決定選擇學習泡茶作為我的嗜好。
從前我不大愛喝茶, 因為胃潰瘍, 怕傷腸胃, 如今跟老師學泡茶之後, 才知道喝茶好處很多, 而且因為老師所設計的茶禮, 非常生活化, 頗富教育功效。 我還發現茶道社的學生, 在茶的洗禮之下 ,個個都變得溫文儒雅, 不再莽莽撞撞。 林老師要求學生回家泡茶, 先從身邊的家人, 父母兄弟姊妹開始奉茶, 結果家長都紛紛反應, 他們的孩子懂得古代的灑掃應對, 孝敬父母, 兄友弟恭等基本做人的道理 ,不再魯莽毛躁, 因此我告訴家長說, 學泡茶的孩子是不會變壞的。
我自己也因為學泡茶, 因而改善我和婆婆的婆媳關係, 藉著一杯茶湯,讓她改變對我的看法, 也因這杯實實在在的茶湯, 開啟了我和她之間的心靈的門窗, 我們有了共同的話題—茶, 很高興也很幸運在她人生的最後三年, 我們能夠談的很開心, 讓我深刻了解到重男輕女的觀念,嚴重傷害到中國婦女的成長與應有的權利。
由於林老師開始教泡茶時 ,要求教職員也參加茶道社, 原來他考慮到傳薪的重要, 日後他可能會把棒子傳給本校的教師, 而我因為大學主修圖書管理, 而且我們圖書館藏有一整套的四庫全書。 老師治學嚴謹,常常因為寫文章, 需引經據典, 為了注釋出處, 因此會打電話來, 要我幫忙查核, 以免錯誤發生。 幫林老師査書之餘, 我深感茶道世界浩涵, 於是利用暑假和夜間,在重回師大選修國學導讀、 左傳、 史記、 禮記等課程,無非是希望能更進一步了解林老師設計茶禮的精神和理念。 經過兩年的學習, 老師因為推廣茶文化工作沉重, 茶會活動日益頻繁, 承蒙老師的錯愛, 選擇魯鈍的我成為他的接班人。

茶禮學茶歷程(二)
剛接下茶道社的重任, 讓我時時刻刻有一種如履薄淵的感覺。 初期還有幾位老師一起協助我带社團, 而且有校長的大力支持, 一切都很順利, 然而慢慢地隨著時間過去,當初參加茶道社的教職員漸漸疏離, 誠如林老師說的, 學習可分為三個層次-- 知之、 好之、 樂之。 有的人只想學會如何泡茶就夠了; 有的人也許還想再多了解一些品茗的藝術; 有的人則更希望深入研究茶道的真諦, 所以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同是愛茶人, 理應‘相須相成, 相下不厭’。別人比自己好, 理應學習對方的優點, 大家互相提攜; 縱然別人不如自己, 也不要背棄厭惡,一起精進成長。然而我卻樂此不疲,連我兒子都說我, 老媽你自己也玩物喪志。 至於學生終究是要畢業離校, 走了一批, 又來了一批,只有我是永遠畢不了業。 带學校社團, 著實不容易, 學生有如潮來潮去, 不似其他社會團體, 成員都是固定的, 彼此了解默契足夠, 但是有利有弊, 學校環境簡單, 學生單純, 不似其他茶會學員, 她們來自社會不同背景和階層, 因此學生比較容易與之溝通帶領。
茶道社頗受校長的重視, 舉凡來校參觀或校長邀請的貴賓, 都要求茶道社用四序茶會的方式, 來接待外賓, 因此被譽為我校的公關社團。 當年我校是全台灣第一所專科學校設有茶道社, 甚至還曾經被邀請到台北賓館泡茶, 讓各國駐台使節團的大使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後來名聲遠揚, 經常應其他團體要求, 在本校舉行茶會招待嘉賓, 那段日子是茶道社最風光的年代。 為了給茶道社學生都能上台的機會, 我始終堅持只做幕後的工作, 任何事務我都親力親為, 常被其他老師譏笑, 說我像似母雞在帶小雞; 並一再忠告我, 要教導學生如何釣魚, 而不是給她們魚吃等論調。 其實带社團我也是生手, 只能說我是很用心去對待任何人, 認真做好我份內的事, 和珍惜每一次茶會的相聚。一期一會, 以茶會友, 活在當下。 因此校長曾對我說, 你辦事我放心,這是我聽到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
在學茶的過程中, 我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活動前應如何做好規劃, 和活動之後要如何收拾歸建。 我大學之所以選擇圖書管理, 因為我很愛看書, 天真地以為這下子可以天天在圖書館看書, 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自有黃金屋, 我是十足的書蟲, 可是等真正出社會到圖書館工作, 才發現事時並非如此,假如我只顧著看書, 不去分類編目的話, 那讀者肯定要大排長龍等著借書, 甚至會被老闆開除的。 年輕的我, 有些口吃, 不大愛跟人打交道, 所以選擇與書為伍。因此當我帶領茶道社時, 我是鼓起很大的勇氣, 去做以前我不敢做的事, 與人接觸、 溝通和協調。 因為辦茶會做活動, 很多方面都需考量周到, 有道是天時、 地利、人和, 一樣也不能少的。 此外, 我也從林老師那裡學會茶具器物的收納和整理, 這可是一門大學問。
十年前, 我因公婆半年內相繼過世, 公公在遺囑裡交代我要好好栽培他的一雙孫子女, 剛好妹妹申請技術移民成功, 因此我也抱著姑且試試看, 沒想到居然能如我所願, 於是我辭職離開台灣, 當初剛踏上這塊他鄉異地, 我滿懷希望, 能在另一個國度, 推廣中華茶文化, 奈何國情不同, 加上人生地不熟, 沒有人脈資源可以支撐, 所以滿腔熱情隨著到處碰壁而逐漸冷卻, 最後我只好選擇孤軍奮鬥, 先去中文學校當義工,後來升為正式老師,於是在課堂上教小朋友認識茶和學泡茶。 後來透過家長的介紹推薦, 得以在中僑互助會開班授課, 但是只為期一年而已, 就因政府補助經費縮減, 無疾而終。 不過我並不氣餒 ,接著我利用週末, 車費比較便宜, 搭捷運, 換渡輪, 到北溫或二埠等公共市場, 帶著我簡便的茶壺和保溫瓶去郊遊。 每當我泡好茶, 倒出茶湯, 獨自品茗時, 一縷縷茶香, 總會吸引老外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尤其是老人家, 屢試不爽。 我就一邊泡茶, 一邊跟老外介紹台灣的烏龍茶, 如此一來,我的英文的能力, 大大提升了不少,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意外收穫。
至於平常日子, 在家無所事事, 於是跑去成人學校選讀英文課程, 如數學、 營養學、 社會(含歷史地理和政治)、 作文等等, 課餘主動泡茶給同學喝, 學校若有活動,我就毛遂自薦報名參加, 為大家示範中國茶藝。 後來漸漸地, 同學們若有家庭聚會, 總是邀請我參加。 此地習俗, 每位參加的人各自準備一道菜起共襄盛舉, 而我比較特別, 只須带茶葉和茶器。 依據季節的不同, 我會選擇應景的台灣的特色烏龍茶泡給朋友們品嘗, 大家都很驚訝, 原來喝茶也可以如此優閒高雅 ,多采多姿。總之, 我是絞盡腦汁, 無所不用其極地去推廣茶藝, 無非就是想不要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 雖然成效不太彰顯, 但是我已盡我最大的努力。

學茶歷程(三)
誠如一開始我曾說過,當初學茶,是為了年老生活有個重心,在加拿大這段不算短日子裡,茶的確很像一位老友陪伴著我,渡過女性更年期的諸多障礙和煎熬, 好不容易熬了五個年頭,總算坐完移民監。去年四月終於拿到公民權,當時正是SARS肆虐之際,這世紀的大災難,讓我再次意識到人生的無常。我們夫妻自相識、結婚到現在,總是聚少離多,先是老公跑遠洋貨輪,接著到大陸作海運工作, 長期以來我都以孩子為重心,如今兩個孩子都已長大成年, 空巢期已悄然到臨,不再需要我照料, 而且老伴早已一再催促我去陪他過日子。他抱怨說每當下班時間到了, 卻有強烈的念頭 ,不想回家,因為一回到家,迎接他的只是一屋子的漆黑,他質問我這樣的生活, 還要繼續下去嗎?又看到那麼多家庭在SARS的摧殘下 一一破碎,倘若我再遲疑猶豫下去,萬一老伴出事的話,那我將會後悔一輩子的,於是六月決定前往上海, 與夫婿廝守下半輩子。
以前在學校工作期間,因工作和家庭關係,所以很少跟隨林老師出國參加茶文化交流活動,而且带學生參加活動, 也僅侷限在北部地區, 不超過新竹以南。唯獨參加過一次是跟林老師去北京參加茶文化交流會議,然後轉往上海和杭州替上海一家茗茶集團,做四序茶會示範, 因此結識一些上海的朋友。以往每次到上海探視老伴,總是會打個電話跟老朋友寒喧問候,這回他得知我要常住上海,因此邀請我加入他的工作行列,協助他培訓公司的營業員。沒想到當年無心插柳柳成蔭, 連我老伴都嘖嘖稱奇,教人泡茶還能當做謀生工具。以前老伴很不贊同我去學茶,出外拋頭露面,去泡茶奉茶給陌生人喝,尤其週末假日,把老公孩子放在家裡,自己跑出去辦活動,或支援書畫家開書畫展,常被他阻擾和威脅,可是我總是把自己為人妻、 為人母的工作先做好,才出門參加活動,比如:煮好飯菜、做完家事,然後留張紙條,告知活動地點、聯絡電話以及回家的時間。另一方面,當年孩子小的時候,他跑船不在身邊,我希望讓他有更多的機會陪孩子。後來他漸漸默許不再反對,而且還邀請朋友來我家喝茶,戲稱說他的老婆泡的ㄋ一ㄠˇ龍茶很好喝《請注意─不是烏龍茶》。反正我無所謂,就讓他笑唄!當我在泡茶時,他總是在一旁解說,儼然他是位大師,而我卻成了他的助手,還不時糾正我,並且把我平日灌輸給他的茶業知識,如數家珍地介紹給朋友,我在心裡竊笑,這就是所謂的淺移默化吧。
話說我再投入職場,竟是學做生意買賣茶葉,這跟我一直在圖書館的工作,迥然不同,雖說都是服務業,但是推銷的產品,一種是圖書知識,另一種卻是茶葉食物;一種是非營利事業,另一種卻關係牟取利潤營利的事業,這樣的角色的轉換,對一個五年未工作、養尊處優的我,實在是很大的挑戰,而且年紀虛長,人是不能不服老的,生活步調加快,門市工作時間從早到晚長達十四個半小時,雖說我不必做生意,但是碰到外國觀光客,我這個半個外國人,就得出面接待客人。 這樣的機會卻讓我不得不天天說英語,在加拿大五年,說英語的機會並不多,反倒是現在工作,卻經常需要說。別看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子,但是我了解外國人的心態,我始終抱持誠心以待,依據他們的需求與經濟能力,推薦適合他們的產品,而且還教導他們如何沖泡茶葉和正確使用茶具。記得有位來自德國的先生,跟我說了一段話,他說為何中國都喜歡用年輕貌美的小姐做店員,可是她們並不專業,常常早上介紹和晚上說的不一樣,讓他們無法信任他們;為何中國不雇用比較年長,有經驗的專業人士,這樣我們才能信任他們介紹的產品。因此我常告誡營業員,不可以為了賺錢不擇手段,誇大其詞是要不得的, 待人處世都要秉持誠信為原則。 
當茶人手持竹製的茶杓,茶杓中間有個竹節,那代表「一心一節」。 一般人總以為茶道只存在於茶室、茶席上而已,其實不然。林老師教導我們,茶道是無所不在,它存在於茶人的心中, 存在於茶人生活的每一個空間或時間。因此茶道是一種不潤飾的美、不朽的愛、和永恆的信仰。茶人要將「心德」落實到客觀的生活環境之中,在行茶禮的時候,要以誠敬的心來奉茶,以欣賞的心、感謝的心來品茶,更要以感恩的心來修行。
總之,林老師一再教誨我們,除了「誠心」之外,還要有「踐形」的功夫與作為,這樣即使離開了茶席,也能將茶人的心力嘉惠群生、造福社會。 此外,他還常常提醒我們,『茶道』是一項嚴格的自我訓練,它肩負起傳揚禮樂和人文精神的使命。林老師他的一生,都是爲了完成這項使命 而鞠躬盡瘁,即使今年年初在化療期間,仍心心念念茶道的傳承。雖然林老師已經離開我們,但是他一生所追求促進完整與和諧的理念,卻深深刻印在我心中,感激他把不朽的愛和不變的情懷,注入在每一杯茶湯中,欣然無悔地奉獻給我們,縱然我們有萬般不捨和深深的懷念,且讓我們用感激的心接納他這杯深情似海的茶湯,一飲同心吧!

……………
這是一篇極其冗長的文章
紀錄我的十五年生活縮影
也感激林老師他對我的教導
深深影響我的後半輩子
如今林老師已仙世
逝者如斯
不捨晝夜
我將繼續他的志業
好好做好這份傳薪的工作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san51&aid=48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