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家姓堂號的來源-7A
2010/02/22 10:55:48瀏覽2906|回應0|推薦0

百家姓堂號的來源-6<<          >>百家姓堂號的來源-7B



(71)武功堂【蘇】

武功:漢朝縣名,屬於右扶風。右扶風本為秦朝的內史郡,漢武帝建元六年從內史郡劃分出右內史,又於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將其改名為右扶風,三國魏晉時再改為扶風郡。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於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把武功縣從扶風郡分出來,升格為郡,管轄地區主要在陝西省武功縣一帶。

按照史書的記載,昆吾是「蘇」姓的始祖,他是黃帝孫子高陽(顓頊)的後代,封地在河南省臨漳縣一帶。到了周朝初年,擔任司寇(司法部長)的蘇忿生被周王封於甘肅的河內,管轄地區包括十二個城邑。

然而蘇氏子孫何以用「武功」為堂號呢?原因是蘇氏後來從河內遷到陝西武功,家族從那裡開始興旺起來,於是「武功堂」便成了蘇姓的堂號。

關於蘇氏家族的來源,

《蘇洵族譜》說:「氏之先,出於高陽(顓頊),高陽之子曰,稱之子曰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黎為帝嚳火正,曰祝融,以罪誅,其後為司馬氏。而其弟吳回復為火正。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長曰汎(樊),為昆吾;次曰惠連,為嶺胡;次曰葥,為彭祖;次曰求言,為會人;次曰安,為曹姓;季曰季連,為華姓。六人者,皆有後,其後各分為婁姓、昆吾,始已氏,其後為蘇、顧、溫、董。當夏之時,昆吾為諸侯伯,曆商而昆吾之後無聞。至周有忿生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之,蓋書所謂避開寇蘇公是也。司寇蘇公與檀伯達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故河南、河內皆有蘇氏。」

〈唐書。蘇氏源流〉說:「蘇氏出自己姓。顓頊(高陽)裔孫吳回為重黎,生陸終。生樊,封於昆吾。昆吾之子封於蘇,其地鄴西蘇城是也。蘇忿生為周司寇,世居河內,後徙武功、杜陵,至漢代郡太守建,徙扶風平陵,封平陵侯。」

這兩本書都一致認為,蘇氏來自「己姓」。既然如此,那麼「己姓」又來自哪裡呢?

《國語》說:「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

按照《國語》的記載,己姓來自黃帝的兒子。也就是說,蘇氏跟許多百家姓一樣,都是黃帝的直系血親。

關於蘇氏和黃帝的血緣關係,讓我們再來看其他古書的描述,

〈史記。五帝本紀〉說:「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國語。鄭語〉的注解說:「顓頊生老童,老童產重黎及吳回,吳回產陸終,陸終生六子。」

《姓纂》說:「顓頊、祝融之後,陸終生昆吾,封蘇,鄴西蘇城是也。蘇忿生為周司寇,居河內、扶風武功。漢,蘇建目河內徙扶風。」

綜合上面幾本書的內容,蘇姓家族世系的來源是這樣:

黃帝→昌意→高陽(顓頊→稱→老童→吳回→陸終→昆吾(樊、汎)→昆吾之子被封於蘇

這說明了昆吾是第一個以「」為姓的人,他是黃帝的嫡生遠孫。

昆吾蘇氏在夏朝時被封為諸侯,勢力頗為強大,可是到了商朝時卻變的默默無聞,原因是昆吾在桀王主政時代不務正業、助桀為虐,結果被商湯所滅。〈詩經。長發〉和〈史記。殷本紀〉曾提到這段故事:「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苞有三蘗,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

蘇氏雖然在殷商時期沉默了數百年,然而到了周朝初年,其族裔中有一位名叫蘇忿生的人,因才德兼備被封為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周王賞賜他十二個城邑:溫、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陘、隤、懷。當時蘇氏本家原居於河內、河南一帶,後來遷到了陝西扶風的武功縣。但是傳到春秋時,蘇氏的土地被狄族併吞,子孫不得不向外發展。 

百家姓堂號的來源-6<<          >>百家姓堂號的來源-7B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son2&aid=379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