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百家姓堂號的來源-1
2010/02/04 06:56:32瀏覽8824|回應0|推薦5

>>百家姓堂號的來源-2

「堂號」乃是中國姓氏的一大特徵,縱觀世界各國,無一民族有此特徵者。然而此一特徵卻逐漸在消失,如今在中華民族各族群當中,保留「堂號」最完整的只剩下客家人而已。

至於「堂號」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先民們為了記載自己姓氏發源而設的標誌。「郡」是古代行政區的單位(下設有縣),它是百家姓堂號的起源地。因為「堂號」一般來自祖先發跡的郡名,所以也叫「郡號」。中國先民用郡名(或縣名)立「堂號」,在地理方向可以辨認同一代的宗親,在時間方面更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

客家人從中原南遷的歷史應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不過一般認為大量南遷是在東晉元帝時代,即公元317年(五胡亂華)之際,以及南宋淪亡之後。先到安定地區的客家人在自己的中堂掛上「堂號」,使晚到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以便得到暫時的照顧。久而久之,「堂號」自然變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媒介。

不過由於通婚、遷移等因素,並非所有姓氏只用一個「堂號」,有的姓氏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幾個「堂號」。「堂號」的來源除了採用祖先發跡的郡縣之名外,也有少部份採用祖先的遺言、古文的經句、或兩姓堂號的混合。

下面是我目前所收集到的「堂號」來源,特別在此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1)太原堂【王、溫、霍、閻、易、羊、祁、武、祝、宮、尉遲】

太原:夏朝已有此地名,戰國時屬趙。秦莊襄王二年派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公元前247年)置為太原郡,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治所在晉陽,管轄地區包括太原、汾州、保德、平定、忻州一帶。

(2)隴西堂【李、彭、董、辛、時、牛】

隴西:周朝地名,秦朝三十六郡之一,地區在甘肅省東鄉以東至臨洮縣一帶,即蘭州、臨兆、鞏昌、秦州一帶。

(3)清河堂【張、傅、房】

清河:周朝地名,戰國屬趙,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195年)立之為郡。管轄地區在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即清河、故城、棗強、南宮諸縣,山東清平、恩縣、冠縣、高唐、臨清、武城一帶。

(4)沛國堂【朱、宋】

沛國:原為秦朝的泗水郡,漢高祖將其改為沛國郡,隸屬於豫州,地區在安微省睢溪縣、宿縣,江蘇省沛縣一帶。

(5)京兆堂【宋、杜、申、史、黎、康、宗、段、計、韋、別、冷、車、晁、郜、浦、象、舒、雍、壽、酆、皇甫、金】

京兆:原是京師的別名,秦朝將之設置為內史郡。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將內史郡分為渭南、中地、河上三郡,九年廢除,復歸於內史郡。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6年),內史郡被分為右內史和左內史兩處。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右內史被分為京兆尹和右扶風兩地,左內史則被更名為左馮翊,由京兆尹、右扶風、左馮翊共治長安城,名為三輔。京兆尹所屬地區在陝西秦嶺以北、西安以東至華縣、渭水以南一帶。

(6)彭城堂【劉、金、錢】

彭城:原為堯大臣彭祖後裔的封地,漢高祖時被立為縣,屬於楚郡,漢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將楚郡更名彭城郡,隸屬於徐州。劉邦曾率領56萬大軍襲擊彭城,被項羽三萬人打的大敗。後來劉邦轉敗為勝,統一了中國。為了紀念彭城失而復得之教訓,劉家子孫用彭城為堂號,地區在江蘇省徐州市一帶。又有正義輿地志說:「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

(7)河南堂【蕭、毛、邱、丘、俞、陸、于、方、元、平、向、利、褚、廉、種、山】

河南:商朝已有此地名,屬豫州,秦朝時被立為三川郡,漢高祖更名為河南郡,管轄地區在河南省北部黃河流域、洛陽一帶。

(8)蘭陵堂【蕭、蘭】

蘭陵:周朝地名,戰國屬楚,漢時置為縣,屬東海郡。晉武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蘭陵縣從東海郡分出,升格為郡,所屬地區在山東省棗莊及滕縣東南一帶。

(9)西河堂【林、毛、卜、卓、宰、靳】

西河:夏朝已有此地名,戰國屬魏,漢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置為郡,隸屬於并州。管轄地區在山西、陝西兩省之間黃河沿岸,即離石縣一帶。唐玄宗追封林氏祖先為西河伯爵,故林氏多以「西河」為堂號。

(10)濟南堂【林、伏、寧】

濟南:周朝時齊國地名,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5年)時被立為濟南國,隸屬於青州,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6年)將其升格為郡。管轄地區在山東省曆城縣一帶。

(11)潁川堂【陳、鍾、鐘、鄔、賴】

潁川: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命內史騰攻打韓國,俘虜了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管轄地區在潁水流域,包括河南省中部許州、陳州、汝寧、汝州,即許昌一帶。

(12)積善堂【賴】

積善:出自《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13)豫章堂【羅、涂】

豫章:周朝地名,春秋屬楚,漢高祖時置為郡,隸屬於揚州,管轄地區在江西省南昌、九江一帶。

(14)魯國堂【孔、顏、曾、南宮】

魯國:魯國原為周武王弟弟周公的封地,位於山東曲阜一帶。曾子和顏回都是孔子的學生,也是魯國人,所以他們的後裔用「魯國」做為堂號。因為魯國在東方,也有用「東魯堂」者。

(15)三省堂【曾】

三省: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曾姓後裔為了紀念曾子,也採用「三省」為堂號。

(16)延陵堂【吳】

延陵:周朝地名,春秋屬吳,漢時被立為縣,隸屬於代郡。吳太伯為周文王的伯父,其十九世孫夢壽被立為吳王,夢壽的第四子季札有仁德,被封於延陵,號曰「延陵季子」,故吳姓子孫乃以「延陵」為堂號,地區在江蘇省丹陽西南、武進縣一帶。

(17)汾陽堂【郭】

汾陽:漢朝縣名,屬於太原郡,春秋時為晉國屬地,周朝屬晉侯,唐朝大將郭子儀受封於此。為了紀念郭子儀的豐功偉業,郭姓子孫乃以「汾陽」為堂號,地區在山西省境內。

(18)江夏堂【黃、費】

江夏:戰國時為楚國的土地,漢高祖將其立為郡,隸屬於荊州,管轄地區在湖北省武漢、雲夢一帶。

(19)天水堂【趙、秦、莊、嚴、尹、皮、艾、狄、桂、上官】

天水:戰國時秦地,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為郡,東漢明帝改之為漢陽郡,三國魏再將其復名為天水郡。管轄地區包括甘肅省天水、隴西以東一帶。

(20)廬江堂【何】

廬江:東周時屬於吳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之歸於九江郡,隸屬於揚州。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將九江郡更名為淮南國,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5年)又將其改名為廬江國,地區在安徽省廬江縣一帶。(原管轄地區包括安徽縣壽縣以南、江西省九江市以北、河南省以東、安徽省蕪湖市以西的廣大土地。)

(21)新安堂【古、余】

新安:漢朝縣名,屬弘農郡,戰國時屬韓,舊城在河南省澠池縣一帶。三國時,吳國又立新安郡,地區在浙江省淳安縣一帶。

(22)下邳堂【余、闕】

下邳:漢初縣名,為東海郡三十八縣之一,隸屬於徐州。漢武帝時將其置為臨淮郡,光武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更名為下邳國,管轄地區在江蘇省邳縣一帶。

(23)弘農堂【楊、馮】

弘農:周朝地名,戰國時屬秦,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為郡。管轄地區包括河南省內鄉以西、陝西省祚永以東、及華山以南地區。治所在弘農,為秦函谷關所在地,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靈寶縣一帶。

(24)始平堂【馮、翁、龐】

始平: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 置始平郡,隸屬於雍州,地區在陝西省咸陽一帶。

(25)雁門堂【童、文、田、農】

雁門:秦朝三十六郡之一,隸屬於并州,戰國時屬燕,管轄地區包括山西省寧武、朔平、大同一帶。

>>百家姓堂號的來源-2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son2&aid=374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