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河洛、河洛郎、河洛文化
2015/01/12 06:20:13瀏覽2503|回應1|推薦5
臺灣有「河洛郎」、「河洛文化」之說。「古河洛,即今河南」。「河」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洛」即今黃河中段南面之支流--洛水;「河洛」,泛指黃河與洛水交匯之流域。其正點,在郾師二里頭。依今日地域觀念,黃河兩岸,鄭州、洛陽、安陽,皆堪稱河洛腹地。當年「河洛郎」從這裏出發。通常,一個廣有影響的區域性文化概念的確立,總是依附於強大的國家政治力量。河洛地區是上古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司馬遷《史記》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

河洛文化發乎夏,成於周。其準確定義為夏商周政治覆蓋之下河洛地區的文化現象。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之源頭。中國方塊字起源於甲骨文,甲骨文集大成之地在河南安陽。中國最早的圖書--「河圖洛書」,出自河南,今河南孟津有「上河圖村」、「下河圖村」、「圖河故道」,洛寧有「洛出書處」古碑兩通。

中國最早文學經典--《詩經》,最早的政治學經典--《禮記》,最早的歷史學經典--《尚書》,最早的哲學經典--《易經》,最早的地理民俗學經典--《山海經》,最早的倫理學經典--《道德經》等等,所有這些最古老的文化經典,全出自中原地區。此外,河南汝州出土的彩繪陶缸「白鸛獻魚圖」,距今6千年,堪稱丹青鼻祖;河南舞陽出土的賈湖骨笛,距今8千年,首開樂壇先河。因此,古今華人,或大陸,或臺港澳,或海外,無論走到哪,只要講中國話,用中國字,行中國禮俗,認中國宗親,食中國飯萊,便是認同了「河洛」,認同了「中原」。

中原「河洛郎」南遷,史載有三

西晉「永嘉之亂」,中原板蕩,北方人民大舉南遷。其時,中原衣冠八姓 --陳、林、黃、鄭、詹、邱、何、胡,舉族遷入閩越。

唐高宗年間(669),河南固始人陳政率府兵3600人入閩,鎮壓漳泉一帶蠻獠叛亂;之後,其子陳元光又率固始58姓軍校攜眷增援。

唐朝末年,中原政治矛盾尖銳,群雄割據,王潮、王審知兄弟由河南固始起兵,響應黃巢起義(874),輾轉南下,進入福建。正是隨著大批中原「河洛人」的到來,閩南由一片蠻荒漸趨繁榮。隨著閩南的開發,得益於社會自然張力的作用,「河洛郎」二次遷徙,渡海抵臺。人到哪,文化跟進到哪。據有關專家考證,今臺灣古老戲種「南音」和「木偶」,正是由河洛地區所傳承,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



周文順(鄭州大學教授、港臺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華夏經緯網
2008-06-13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son2&aid=20129468

 回應文章

沒有我這個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02 12:45
《漢書.郊祀志上》:「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間」,《史記》
無此文。
人人【都=是】上帝選民(superson2) 於 2020-06-04 19:57 回覆:
Thank you for the cor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