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道﹝流浪者之歌﹞●
2010/03/25 20:45:58瀏覽1008|回應1|推薦5

本是後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禍福

用點心思看完這齣「天道」 24 集 ... 仔細聆聽丁元江芮小丹的對白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0NTQ2MDM2.html

丁元江 于 五台山 與 智玄大師 之對談 ( 第 11 集 )

什麼是真經 ? 修行不取經 又修的什麼行呢 ? .........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經 一悲一喜一枯榮 哪個前生註定?
袈裟本無清淨 紅塵不染性空 幽幽古剎千年鐘 都是癡人說夢!
所謂真經 就是能達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門 可悟不可修

修為成佛  ~ 在求 悟為明性 ~ 在知
修行以行制性 悟道以性施行
覺者由心生律 修者以律制心
有信無證者 雖不落惡果 卻住因住果住念住心 如是生滅 不得涅槃

...... 不為成佛 那什麼是佛教呢?......

佛乃覺性 非人 人人都有覺性 不等於覺性就是人
人相可壞 覺性無生無滅 即覺即顯 即障即塵蔽 無障不顯 了障涅槃
覺行圓滿之佛 乃佛教 人相之佛 圓滿即止 即非無量 若佛有量 即非阿彌陀佛
佛法無量 即覺行無量 無圓無不圓 無滿無不滿 亦無是名究竟圓滿

...... 佛教以次第而分 ......

由精深處說是 得道天成之道法 道法如來不可思議 即非文化
由淺義處說是 導人向善的教義 善惡本有人相我相眾生相 即是文化
從眾生處說是 以貪制貪 以幻制幻的善巧 雖不滅敗壞下流 卻無礙撫慰靈魂的慈悲

.................

佛門講一個緣字 我與佛的緣站到門檻 就算緣盡了 不進不出
與基督我進不得窄門 與佛我不可得道 ... 裝了斯文露了痞性 滿紙一個嗔字

...... 得救之道 豈能是殺富濟貧?......
得救之道 在投石擊水 不起浪花也泛漣漪 妙在以扶貧而命題

...... 扶貧之道 若以次第而分 也可分為 3 個層面 ......

一、天上掉餡餅的神話 實惠 破格 是為市井文化
二、最不道德的道德 是為哲人文化
三、不打碎點東西 不足以緣起主題 大智大愛 是為英雄文化


這一齣「天道」是一位學生去年介紹我看的 ... 殊途同歸 ~ 大家可有心得?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3885881

 回應文章

紅塵‧一曲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認同字句有時候會誤解觀念 詮釋不同卻反而是殊途同歸
2010/03/26 06:41

本文 除了最後一句 ... 其他都是 24 集中的部份對白 ... 先請各位看完 1 / 2 以後 再回答自己 ? 有何心得 ... 若是第 1 集 不要這麼鋪陳 這一齣應該看到結局時 會比較震憾 那麼 看完 1 / 2 時 與 看完全部時 大家是否有不同的感想 ?

去年秋天 學生介紹我一同看這一齣時 直接先看第 11 集 ... 剛好是五台山這一幕對白 也因此 順道跟學生聊到金剛經 ... 每一個佛家弟子普遍有一個現象 勸眾生放下的同時 自己卻著相在一個「空」字 ~ 亦即 頑空 則 斷滅 ... 既然不生不滅 又何滅之有 ?

 丁元江的對白中 有幾句可以引發一些佛祖的「正思維」 ... 應該是編劇在措詞上沒有拿捏好 不過「意境」是到了 ... 反而 智玄大師 在對話中看似在開釋佛法的同時 自己卻落入一個「相」中 ... 不知大家可否觀察得出 ?

第一段 之 ~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經」與「袈裟本無清淨 紅塵不染性空」這 4 句 8 言 應該只是在替後面這一句「真經 ... 可悟不可修」在做鋪陳 ... 這裡引發出 2500 年來 可否「一世成佛」的另一個爭議

第二段 之 ~ 「修為 (ㄨㄟ\ ) 成佛  ~ 在求」與 「不為成佛 那什麼是佛教呢?」這 2 句 已然 凸顯出其  2 人在佛法修為上的境界不同 各位以為孰高?孰低?

第三段  ~  從「佛乃覺性 非人」( 佛 = 人弗 ) ... 到「無圓無不圓 無滿無不滿 亦無是名究竟圓滿」止 是相當高段的境界 丁元江要表達的 正是「 0 與 1 背後的東西」

第四段  ~ 從「佛教以次第而分」開始 整段敘述的內容 已經從 8 萬 4 千法門導入 12 宗 1 密 的區分 這個部份若要計較 會將整段敘述 引導回第一段 可否「一世成佛」的爭議 換一個說法 ~ 等於是在區分禪宗「頓悟 與 漸悟」的根器不同 卻又暗藏著「密宗」的影子

第五段 ~ 從這個「緣」字說起 ... 這一段 沒走過的人 很難體會得出丁元江想要表述的那種 ~ 無奈 → 「裝了斯文露了痞性」這也正是黃藥師花了五六年 才參悟呂洞賓的「如初」二字 ~ 唯有擺脫 0 與 1 的兩邊論 才看得透「 0 與 1 背後的東西」

借這一齣 24 集的天道電視劇 ~ 借花獻佛 與大家共勉 ... 慢慢參、慢慢悟 就是 不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