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剛 經 釋 密‧若然我觀
佛教概論 ( 上 )
釋迦牟尼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 三千年來號稱‧婆娑教主 以轉迷為其說法之作用 以開悟為其立教之究竟 使被業力牽纏之眾生 重現其具足之如來智慧 得獲證入方便法門 解其縛纏洗其污濁 以復其通天徹地之觀 由眼無所見不識真妄之迷境 而邁入洞知諸物見種種色之悟境 對一切事物能深刻觀察了澈其真理者
此即謂之「覺者」亦即佛教之立義也
佛秉是義 往來五天竺說法四十九 遂成一大莊嚴光輝之思潮 而此思潮更開展發達沿至今日 遂形成億萬民心理上的精神歸靠 事實所表 此固非一個人一國土一時代之心影 因其偉大潛力之導往 將成無量世界無量眾生之永遠思想總匯
佛教之實用範圍 已深入人類各個思想界 喜好哲理者可研究「法相」、注重宗教者可皈依「淨土」、愛探神秘者可修持「真言」、尊重人格者可實修「戒律」如此隨眾生心皆得其解者 此正是佛教體同虛空 實無一法可說之燦爛結晶也。 何為「佛」? 佛者為「弗」「人」二字之合併 內含諸法無人無我 以達至本來面目。佛即「佛陀」。譯為「知者」或「覺者」
佛教之教義是崇尚「慈悲」與「平等」。因為世人之自性皆是同質同量 佛與眾生本無秉賦降衷上的差別 而事實之所以有其差別者 只是「迷」與「覺」之不同耳。至於佛教的目的 在積極方面是以救人救世、脫苦出世為宗旨;在消極方面 則是導人於行為上向善除惡 以建立完整之人格為基礎。雖然佛教中的宗派甚為複雜 但這二項旨義都是一致的。
「佛」者寓意離迷入悟 成就十界之最上位 以期解脫苦惱、不住生死之謂也。且必兼「自覺」與「覺他」之二行 不尚獨善 期望眾生共登覺岸 此即「大乘佛教」之宗義。諸佛為使眾生達至 至極理想之極樂世界 故發種種之誓願 其誓願之所由表示者 即三昧耶形是也。 如大日之寶塔、藥師之藥壺、不動之劍...等皆此之意。
佛教各宗派之總源皆出自‧釋尊。最始本無派流 其後因教化範圍日廣 以及 因人機緣根器 與 環境容許程度之不同 遂以佛教之某項證理 因時、因地而設其專修之教 此即今日宗派不一之來源...其中「顯教」佔 12 宗;「密宗」佔 1 宗。在顯教中又有「大乘」與「小乘」之分。
顯教 宗‧釋迦。密教 宗‧大日。此二者之差別可分四類:
一、「顯教」顧名思義 本為顯露在外之教法 故隨機可用差別適應根器之法 以其對小器之眾生容易開導、比較隨緣。「密教」則是諸佛自內證之密奧教法 以絕對不變之固有教旨立言 並不適合眾生之機緣 比較深密、不隨緣。
二、在教主方面更有顯然之分別 顯教‧以濟渡眾生之「應身佛」為教主;密教‧則以宇宙本體之「法身佛」為教主。
三、在教理上顯教‧並不執重事理不二之深理;密教‧則顯然的主張即是而真之妙理
四、顯教‧為因分果分之教;密教‧則是果分不可說。
顯教與密宗 如以儒教來對證 便是「自誠明」與「自明誠」之分別:
以「自誠明」之工夫以取內證者為「密教」;以「自明誠」之方法來踐外證者則是「顯教」。二者的分別雖不一 然皆是針對眾生的「根器」而設,故不論「誠則明矣」或「明則誠矣」其本體與目的實一 只是實踐方法不同 如同今日之天主與耶蘇一樣 雖同出一源 但因時代之轉變 不由的形成兩個教團 同時各教的教義亦因之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