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每個人多少都會打麻雀 或 玩 大老二 ... 誰也都曾拿過好牌 也都贏過
投資人把股票市場 都想像成自己在 牌桌上 那麼容易 其實不然
應該把它想像成 妳是跟幾個職業級 甲組 的在尬行情 聽牌
稍有不慎 就不是妳在玩股票 ... 而是股票在玩妳
如何 延續自己在市場上的生命力 才是首要課題 關鍵在 ~ 自律
﹝卷二﹞
融資追繳的情況應該看個別股 ... 新聞通常說的是 ~ 整體融資餘額
一般在一日之內 減少 50 億 上下 就算急速減肥
融資減肥 有利於籌碼沉澱 減少融資獲利賣壓 上漲才有力道
50 億 是單日整體總數 ~ 先要分清楚是什麼股 ? 150 元以上的高價股 就沒幾張 ... 但若是 30 ~ 50 元 就很多張了唷 如果妳有興趣 就追蹤統計幾支熱門股 也許兩三個月後 會有心得
檯面上有老師 以 大盤跌幅 % 衡量 融資減肥的 % 應該多少 二者之間 不是絕對的 = 等號 = 跟著盤走 不要自己騙自己 印證無誤 → 會賺 ... 才是真的
﹝卷三﹞
操作股票 大家都是在做中學經驗 誰都一樣 ... 觀念的啟蒙 很重要 跟錯老師 就錯一輩子 還不自知 ... 洗筋換髄 震撼的是學生 先要否定過去的「習以為常」 還要接受尚未印證的未可知 ... 考驗的是師傅
同樣的科目 考驗著師父的細膩度 不平凡的啟蒙 就會造就不同水平的學生 20 年的美盤老期貨 與 17 年的外匯操盤經驗 標榜 正統劍宗 就不會敷衍
﹝卷四﹞
有時價差過大 反而是代表行情要走 反方向的現象....完全正確
所以這一次的 摩、台 結算 ... 很反常 ( 怕 通膨的股牌效應 ) 不過 台灣 有抗通膨的利基 就看 馬團隊 如何 果斷用事
兩岸直航 不要打折 全世界都會靠向臺灣 島 ~ 就是 海陸的利基 控 東北亞 太平洋 的戰略地位 ... 無可替代 可惜 ~ 截彎取直 那就效果不彰了
至於 原油 我的看法是投機客的炒作影響 還有許多產地未開採 + 產油國不戰爭就沒事 中南美產油國 找到新買主 的短期 拿翹 ... 應該 沒這麼嚴重 真的要關切的是 ~ 地球的溫室效應 這會改變大自然生態 救不回的
﹝卷五﹞
許多人買過不少的書來看,不過最後發現書買了也不會看。... 還好你不會看 ... 是看不太懂的意思嗎 ? ~ 至少沒有被誤導 天下文章一大抄 ... 20 年前 「紅塵」入行時 買不到書 ( 絕版 + 出版社倒了 ) 土法煉鋼吧 ... 動手劃 動手算 太依賴電腦 就少了靈敏度
我常舉例說 大家都會打保齡球吧 ... 不同的球路 瞄準的點就不同 步伐不同 手勢不同 除了 考慮 身高 體重 力道 球重 鑽孔 ...之外 不常練球 打到了點 不是全倒 而是開花 ...為什麼 ? 因為 沒考慮到 磨擦系數 球道太滑 冷氣太冷...每家球館不同 這麼說 懂嗎 ? ... 玩股票 每次這樣都會漲 總會有例外 ~ 唯有 勤能補拙
﹝卷六﹞
在這個市場上久了,通常會發現進來玩股票的人,通常最後是被股票玩 檯面上的老師級的 有幾個也定型了 第四臺投顧老師濫竽充數 先學會分辨才不會被誤導 【 合格不等於及格 】... 這一句 一點都不誇張
有多少檯面上的老師 幾乎 天天上 SPA + 酒店 ... 中南部的投資人 並不會知道 迫不得已 還留在第四台的 ... 又有多少人 是以前賠的 還在 只好繼續上電視、還債
留在舞台上 就要有一顆 戒慎恐懼的心 服務投資人 ... 投資人自己也要學會做自己資金的主宰
﹝卷七﹞
大家在做單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過任何方法都是有可能錯的 資金控制是很重要 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心態
有個學生 聽了別的老師演講回來跟我說心得 ~ 賺 70 點左右 就跑 最穩
我回她一句 ~ 放屁 ... 誰教妳的 學會賺 70 點就跑 不如先學會 停損 70 點
檯面上的老師 每個專長都不同 一般投資人不太會分辨 吃虧很大 不過也勉強 和 著吧 ... 斷盤 盯盤 操盤 是三個不同的級數
先紮馬步吧 ... 無論基本面 ~ 氣宗 或 技術面 ~ 劍宗 初學者 沒資格去評論 氣宗 劍宗 哪個好 他的功課是「紮馬步」闖過 18 銅人陣 也才算學藝初成 還沒闖過江湖 讓市場考核 ... 都該虛心 才能受教
﹝卷八﹞
桃花島的資料外面買不到的...不出書 只有講義 10 年來已經不教學生 背後那隻黑手...說穿了也就是投資人自己的道心與魔性 同一張圖表 給不同的技術分析者研判 也會因經驗與功力的差異 而產生不同的看法
美日盤期貨出身的 對 成交量 與 融資融券 比較陌生 相同的 台灣股市出身的 對技術線型比較弱 難得幾個懂 酒田卦線 + 半對數 K 線 + 股票 X 線
尤其是型態學 10 多年來檯面上的老師 一講到型態 九成五以上 都胡說八道
自己亂編 自暴其短 投資人想學的 找不到正統課程 只好以訛傳訛 錯在一堆 就賠的一堆
﹝卷九﹞
專業技術再高 經驗再豐富 ... 不能否定的是 ~ 運氣 一膽二力三工夫 ... 專業排第三 力就是資金控管 膽要練「紅塵」過去教學生 第一要件要學生看 ~ 金庸小說 學生適不適合學 先看膽 ~ 男的看酒膽 ( 不是酒量 ) 女的看開車鑽市區 停損與加碼 只在一念間 也在一瞬間 第二筆資金進場加碼時 自己心中要有數
30 分鐘的下影線 在 5 分鐘 也許是實體 但都是型態中的 V 反轉
同理 週線對日線 或 60 分線 對 15 分線 也會有相同的現象
60 / 30 / 15 / 5 哪一種好用? 沒有標準答案 當事人的習慣是一種執著
但 每一種 都有好用的不同特質 但 回到 K 線理論時 一般只論 日線
日本 酒田卦線 稱之為 日全足 週全足 月全足 ... 當時應該沒論及分時
曾經有學生拿 K 線理論 印證到 5 分鐘線 怎麼玩都不對 就是這個道理
先找出適合自己的分時圖 要看個性 也是師傅的責任
七劍下天山 師傅 鑄鍵 賜劍 因物置宜 因人而異 ... 各有玄機
﹝卷十﹞
張松允「選擇權 」的書 我沒看過 不過有學生曾經問我 他賠了一筆 後 賺回來的那一筆 時間點不對 ? ... 應該是五年前左右 那一波我的選擇權 分攤賺 30 與 50 倍 ( BUY PUT ) 除了那一波 台指選擇權 就不曾有這麼大的倍數 所以 時間點不對 資金與倍數也不對
不過 別人出書 有他們的促銷方式 我們惦惦就好 那一波我估跌 900 點 後來跌 1100 點 所以 最後幾天的倍數 漲的很猛 ... 因為 Sell CALL 或 Sell PUT 的風險是無限大
很少跟人聊到 選擇權 ... 聽說 北部有人在推投資組合 股票 搭配 選擇權
觀念要清楚 ~ 期貨是針對股票避險 選擇權又是針對期貨避險
轉述一個學生的說法 ~ 什麼強勢組合 ? 投資組合 ? 全是呼弄投資人 會看行情就壓單邊 不得已再避險 結果壓兩邊的 擺明了要業績 要退佣 看不懂盤勢
8 年前 中部有券商推強勢組合 買電子股+金融股 空台指 他們經理跟我聊到
我只回答說 ~ 考慮不夠周詳 果不其然 說中了 後來大盤 拉各類龍頭股 墊指數 金融電子個股不漲 ... 害他們兩頭賠慘了
﹝卷十一﹞半對數 K 線 .... 目前有位檯面上的老師 有在述說 他很不錯唷 ( 黃 ?? ) 忘了名字 他走的是技術線型
檯面上讓我稱讚的不多 ... 他是其中之一 收盤後教學生看電視解盤時
如果有他的解盤 一定叫學生看 ~ 至少不會被誤導「紅塵」就事論事 不認識他 也不是幫他宣傳
不過除了 股票 X 線的原作者 用半對數 K 線之外
以前的報紙 產經 劃來的是 全 對數 K 線
對數圖沒這麼難 的確可以補 k 線的不足 只是 黃先生把它說的很數學而已
﹝卷十二﹞
下單技巧之 途轉、攤平、兩建 的靈活搭配 是短線 + 中長線的整體策略運用 獲利會大過指數 3 倍
留倉 與 加碼前 自己心中都要有數 這一筆是賺錢加碼 還是 賠錢攤平
指標 無法告訴你 一定要借重線型 ... 偏偏 技術線型 不是這麼好學的
不過 線型弱的 可以借重移動平均線 ... 但均線要先學會改參數
留錯倉 不要緊張 ... 觀念最簡單 難度最高的是 ~ 切線
留錯倉 先看隔日有無跳破重要切線 ... 再決定動作
跳破 可以途轉 反空 也可以加碼 ... 重點是 先研判這是短線拉回 還是 漲幅過大的拉回
那麼 中長線的支撐 ( 不會切線 就借用均線 ) 離市價又多遠 ?
中長線比較接近 ? 還是 短中期 比較接近 價穩否 ? 量縮否 ? ...都是考量的因素
﹝卷十三﹞
轉折圖 一般稱為 OX 圖 ... 有些專業的軟體 會有 紅螞蟻 精業 ... 等等
歐美常用 除了少數美盤老期貨會劃 17、18 年內的外匯 台灣股市 應該會劃的人不多 不過 會劃 會看 會用的人就更少了
用 K 線不是不看上下影線 因狀況不同只看實體時 比較不會被騙 有的網站都只用 收盤價線 轉折圖 與 K 線圖 是最好的互補作用 二者互有功能 「買黑賣紅」的 K 線關念 就有轉折的概念
轉折圖 一般要劃幾天後才能用 你只看當天 很難讓你看出東西的
轉折圖 專攻 切線 + 型態 所以不會落後 它不是指標
﹝卷十四﹞
型態 不是常常會出現的 ... 一般出現時 等於是在送錢...專攻線型 會走入逆勢系統.... 跌找支稱 買 ... 漲找壓力 賣
指標 都是收盤價計算出來的 ... 所以 會慢一波 或說價位不會是 最高最低
也就是 漲一波的拉回 才買 ... 跌 波的拉回才賣 這就是 順向單 ( 順勢系統 )
也是檯面上的老師 所慣用的 ... 收盤後 ( 或 拉開後 ) 再分析 比較保險 不太會錯
每個 HI、LO 都是他做的 ... 這我信 但 絕不會賺滿
好幾筆中 挑一筆 HI 搭配 好幾筆中的一筆 LO ... 這就是電視上看到的?相
任何指標背離只有一次 而且是針對 W 底 與 M 頭 而說的
你如果 聽到檯面上講 二次背離 三次背離的 ... 就轉台吧 觀念不清楚
MACD 異動平滑因子 是移動平均線系統 所以 只有乖離 不叫 背離
不同天的 RSI 與 乖離率 沒有交叉之說 ... 不要被誤導了
目前還沒有人 可以克服 利用指標 走 逆勢係統除了「紅塵」發明的這一套 登峰造極線 喬治錫連 的 KD 中有一環 ~ 等量換時 全世界有無人在使用 我不曉得 但台灣應該 只有一個人在用 ... 結合 KD 的交叉 與 等量變時 與 做手習慣出手的時間差
﹝卷十五﹞
單看正逆差 還不夠 +50 ~ -70 之間的價差 不要太在乎 但 幾天連續出現的常態 時 要修正之
以價先量行 與 量先價行 兩個觀念 去看 ... 台指期 / 現 貨的正逆價差 加上 台指加權 / 摩根期貨的倍數 一起看 就可以不必理會三大法人的買 / 賣超 ... 另外找出一套大波段的反轉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