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 遠期、近期、現貨 三者的正 / 逆價差 研判後市漲跌
交易月份的期貨與現貨之間 會有一個固定的正價差
當期貨 > 現貨 時稱之為正價差 反之 期貨 < 現貨時稱之為逆價差
理論歸理論 實務是實務 如果任何實務歷練 都能用理論解釋
那麼就不會有這麼多人被套牢了 理論與實戰是有差異的
歐美股市比較理性 正逆價差於最後平倉日當天收盤 應該趨近於現貨價格
台灣終究是淺碟式的市場 剛成立期貨交易時 曾經出現超過二三百點的異象
在台灣各行業都一樣 一定要練就一身見怪不怪的本事 才能找出生存之道
正逆價差也一樣 這兩年好多了 70 點上下的正逆價差算是平均極限 所以
遠期 小於 近期 而且小於 現貨 → 後市看跌
遠期 大於 近期 而且大於 現貨 → 後市看漲
上述只是理論 ... 有另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組合 準確度很高、更適合台股
遠期 小於 現貨 而且小於 近期 → 後市看跌
遠期 大於 現貨 而且大於 近期 → 後市看漲
這是「紅塵」的實戰歷練 尤其適用於大波段的頭部或底部
相互間的「常態價差」與「大小於時是正或逆價差」含意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