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厲害到每根皺紋都會演戲:英國女爵雙天后
2007/02/15 01:34:39瀏覽2435|回應3|推薦2

面對好萊塢影壇的強勢,隔海的「日不落國」─英國,一直以它歷史悠久的戲劇傳統做為驕傲的對抗盾牌。也由於雄厚的戲劇背景,長久以來,放眼英國實力派演員,幾乎個個都是從劇場界磨練出來的硬裡子高手。從勞倫斯奧立佛(Laurence Olivier)、凡妮莎蕾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到年輕一輩的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裘德洛(Jude Law)等,無不讓好萊塢偶像派相形見黜。近年來更有兩位大器晚成的演技天后,甚至越老越紅,雙雙成為奧斯卡影后熱門人選!她們就是七十二歲的茱蒂丹契(Judi Dench),以及六十一歲的海倫米蘭(Helen Mirren)。 

        英國演員不走美國所流行「方法演技」派的走火入魔,讓自己從動作到語言都變成另一個人;他們反而是從每個角色中挖掘與自己貼近的內在經驗,再以此作為成功詮釋角色的根基。

        茱蒂丹契與海倫米蘭都是類似的經歷。兩人都科班出身,年紀輕輕就投身劇團,早期以戲劇與電視為主,中年之後才開始在影壇發光。巧合的是,她們同樣多次飾演歷代「皇后」而在影史留名;也同樣被英國人視為「國寶」,先後被真正的英國女皇封為「女爵」(Dame)。

茱蒂丹契的八分鐘

        台灣觀眾真正認識茱蒂丹契,可能還是因為這幾年的奧斯卡連番入圍;但其實她早就在「○○七」系列中,長期飾演家喻戶曉的「M夫人」一角。1998年,她在《布朗夫人》(Mrs. Brown)中細膩詮釋維多莉亞女王的情感掙扎,讓她成為當年奧斯卡影后的大熱門,可惜最後輸給美國人愛國主義下的選擇(最後由海倫杭特Helen Hunt得獎)。隔年,她在《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中短短現身八分鐘扮演伊莉莎白女王的搶戲演出,讓演藝學院的會員不得不伏首稱臣,乖乖頒給她一座實至名歸的最佳女配角獎。老實說,美國人確實是後知後覺,因為早在1966年,她就已在「英國奧斯卡」得過「最佳新人」,並且至今已累積了四座影后獎。

        茱蒂丹契擅長演出強勢的女性形象,她炯炯有神的眼睛、咄咄逼人的念白,輕易就能讓複雜的角色變得活靈活現。無論是《長路將盡》(Iris)裡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女作家,或是《裸體舞台》(Mrs Henderson Presents)中那個任性、霸道又搞笑的貴婦,都是她的招牌演出。甚至在《濃情巧克力》(Chocolat)裡,她只不過客串飾演一個平凡的老婦人,但當她啜下女主角煮出來的第一口熱巧克力時,在特寫鏡頭下、她那充滿層次變化的表情,不需開口,完全就能讓人信服那杯巧克力所散發出來的溫暖魔力。

        最近她有新作《醜聞筆記》(Notes on a Scandal)問世,扮演一個陰險巧詐的女同性戀者,既暗戀著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飾演的女老師,又以對方與男學生的私情做為要脅,把她的生活整得一團糟。兩大影后對決,這部電影光擺出卡司就很吸引人。雖然電影對於女同性戀角色的描述過於刻板到甚至「妖魔化」的地步,但兩位女星的表演,幾乎凌駕於電影本身的成績之上,尤其茱蒂丹契從一開始念旁白,就開始建立這個角色的立體感,其精準的程度,更為此角增加了更豐厚的可看性。

海倫米蘭女皇附身

        另一位「女爵」海倫米蘭,甫於金球獎、演員工會獎全都一人拿下兩座影后大獎(電影、電視各一),而且這兩個角色,居然分別出飾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與二世兩位女王,這應該是很難有人再能打破的紀錄。

        海倫米蘭同樣是到了八○年代才廣開知名度,1984年的《卡爾》(Cal)一片讓她同時拿下坎城和英國金像獎的雙影后;而台灣觀眾比較認識這位英國女星,則是從1989年彼德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的名作《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開始。同樣是隔了很久,美國人才終於看到她在《瘋狂喬治王》(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中,如何成功演出陪在喬治三世身邊的皇后,那份不離不棄、相知相惜的深情,而讓她首度入圍奧斯卡;而這個角色,也為她帶來了第二度的坎城影后殊榮。 

        相對於茱蒂丹契的強勢形象,海倫米蘭就比較擅長溫柔壓抑的角色,像《辣嬤寫真》(Calendar Girls)裡那個看似保守、最後終於豁出去全裸拍照的勇敢阿嬤;還有《謎霧莊園》(Gosford Park)那個極端內斂、心事重重的女管家,都透過她的精彩詮釋而變得更加有稜有角。她在最近上映中的《黛妃與女皇》(The Queen)裡,細膩揣摩目前還在世的伊莉莎白二世,從內到外宛如「附身」一般,讓她從威尼斯影展一路贏得數不清的影后獎,月底的奧斯卡金像獎似乎已手到擒來,這部精彩的作品,也為她帶來演藝生涯的最高峰。

接班天后指日可待

        每次欣賞這兩位女演員的表演,總是讓人忍不住聚精會神,以耳朵「聽」著那曼妙精準的英國腔念白,用眼睛「盯」著她們似乎每根皺紋都有內心戲一般的完美演技。英國演員的實力,無庸置疑地可以從她們身上獲得明證。就算往下細數,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艾蜜莉華森(Emily Watson)等人,也都早就成績斐然。看來這兩位英倫天后的至高地位,似乎也絕對不缺接班人。

(本文改寫自作者於「逍遙」月刊二月號所寫專文)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ventu&aid=748407

 回應文章

stevent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回應
2007/02/16 00:50

伊旺麥奎格也是英國人。


0133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真的耶
2007/02/16 00:35

看他們這些實力派的演員

真的要用盯的才能表達我對他們的佩服


0133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英國演員
2007/02/16 00:30

伊旺麥奎格可以算在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