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1 00:14:40瀏覽2653|回應0|推薦3 | |
隨著許瑋倫的告別式與追思音樂會告一段落,媒體終於可以暫時休息,不用再天天無止無休地狂力放送有關這位年輕女星香消玉殞的各式新聞。他的家人、男友、前男友、肇事司機、助理…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不斷被無限制放大報導、強佔各大新聞台最重要時段與各大報紙巨幅版面的時光,應該也終將告一段落。 差不多和許瑋倫過世的同一天,曾為我國在奧運奪牌的鐵人楊傳廣,也過世了。但他的新聞價值,只有一天,小小的一塊版面。 我不是要比許瑋倫與楊傳廣誰重要,感嘆的是,在現今社會對新聞價值的判斷上,女明星一定比體育明星要來得受到矚目;年輕驟逝也一定比年老而終更讓人為之譁然,而且比例之間的拉距,竟然可以大到這樣的地步。許瑋倫是個年輕的女演員,作品不算很多,但她受到新聞版面與篇幅報導的程度,遠遠大過所有這十數日來各種國內外更重要的新聞內容,也遠遠大過楊傳廣。 今天,我看到有一家電視台報導她的追思音樂會,有一段新聞內容完全讓我訝然失笑。在音樂會期間,他們把鏡頭一直追拍著許瑋倫的父母、男友與弟弟,但並沒有辦法驅近訪問。於是,這位偉大的記者就自己做旁白,「分析」整晚這幾位許瑋倫至親的表情與路歷程:他們沒哭,就是「強忍悲傷」;他們戴上墨鏡,就是「偷偷哭泣」;他們真的流淚哭泣,就說他們「再也隱忍不住」。這條新聞是在該節新聞的前幾條,而整條新聞簡直就是一種宛如言情小說般的無謂敘述。就我學過的新聞學,我不認為這段所謂的「新聞」有什麼訊息與意義,因為哪一個父母至親在自己痛失親人的告別式上,不是傷痛欲絕、不是強忍悲傷?這種綜藝化、自以為是的浪漫「詮釋」,有何新聞意義可言?可惜的是,每天打開電視,太多這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新聞。 今天,同時看到美國一位性感女星安娜妮可史密斯(Anna Nicole Smith)暴斃的新聞。雖然這則新聞在美國媒體與各外電,也都被放在娛樂版的頭條處理,但他們的新聞重點,一是她突然暴斃的真正原因與內幕;另外的重點就是她纏訟多年、力爭前夫大筆遺產的繼承權案件。 我相信,接下來會有很多所謂喜歡挖掘八卦的小報,努力開始追溯所有有關她祖宗十八代、各任男友的各式說法,還有不停追蹤各式後續身後事情的報導。但是,我相信不是美國所有報紙都會這麼做,更不會是美國所有電視台都這樣不停疲勞轟炸式的高比例報導這件事。 我絕不是將安娜妮可史密斯比喻成許瑋倫,我只是在點出一個事實:台灣的媒體已經完全扭曲新聞的本質與價值。我深信每個人都為她美麗年輕的生命早早結束感到惋惜失望,但不代表每個人都認為她死後的各式八卦、揣測、扒糞細節,就應該成為每天最重要的新聞事件,就該瘋狂的被追逐與被報導。究竟是許瑋倫的死亡真正受到全民的高度關注,還是媒體用力在消費、壓榨這位年輕少女的乍然而逝?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