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29 00:00:27瀏覽5983|回應7|推薦5 | |
今年金馬獎入圍名單公佈了。從整個名單到今年大幅改動的評選方式,其實媒體記者、業界電影人普遍都是一陣「譁然」。在我看來,整個金馬獎評選彷彿是一場開倒車的戲碼,令人充滿質疑與困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先從今年許多讓人「霧裡看花」的程序來看,與往年的公開化相比,不免讓人大起疑竇。首先,過去金馬獎一向會在報名截止日時,正式公佈所有報名的影片片單,讓所有報名影片、無論來自中港台或海外,全都攤在陽光下。但今年卻非如此,金馬只公佈了報名片數。其中最大的「疑點」應該來自大陸影片,在去年《吳清源》事件之後,今年還是有「純大陸片」跑來報名,恐怕有被政治力介入退賽的事再度發生的可能。週六入圍公佈之後,究竟哪些影片報了名?哪些大陸片退了賽?沒人交代清楚,甚至連媒體想分析誰是遺珠、誰是落榜者,都只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再者,過往金馬獎通常都會在評審正式審片前夕,舉辦公開記者會,宣布評審名單,說白一點,也就是讓各界公評,反而避免任何被詬病黑箱作業的質疑。今年不若以往,不但事前不公佈評審,入圍宣布後也不公佈評審究竟是誰。姑且不論公佈評審這件事本身究竟是否合理,但往年既然如此,今年為何卻一反常態,這是什麼道理? 第三,這是最嚴重的,也是與公不公佈評審名單息息相關的事,就是評選方式的大變革。今年號稱是「大評審團」,但其實就週末公佈的訊息來看,所謂的「大評審團」,不過也就是過去的兩倍而已(從十人左右變二十人左右),完全並非奧斯卡金像獎或香港電影金像獎,由大量會員「投票」的評選方式,更稱不上所謂的「大評審團」,所以其實還是「小評審團」。小評審團人數少,尤其是決定入圍(每項四人)名單之際,其實必須還是要經過充份討論、分析,才更適合投票決定。奧斯卡有五、六千名會員,各自投票,總數大,當然還是會有「多數決」的明顯結果跑出來;但二十個不到的評審、不公開記名與分層討論的投票,萬一票數過度分散,搞不好有人只得了兩三票,就能擠入入圍名單,評審之間若想合縱連橫,可比公開記名投票要來得容易多了!這其中的吊詭之處,其實是一眼就能看穿的。 更可怕的是,據說有些獎項甚至是以60至90分的「打分數制」選出。如果真是如此,就是更大的謬誤了!60到90之間相差有30分之多,評審想「動手腳」非常容易。舉例而言,如果我有主觀偏見不想讓A入圍,我只要刻意給他60分,即使另一位評審給90分,平均下來就變成了75分;反之亦然,想護航誰上馬,就刻意在給分上讓他與其他領先者拉開差距即可。其實,不記名的投票、給分,在「小評審團」制裡反而不是純然的公平公正,只要有一個評審這麼做,反而有更多可以從中破壞影響的破綻,而且沒有人知道是誰做的。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多年以來,金馬獎都要以充份討論之後,一輪一輪直接公開、分層投票的方式,決定得主。另一方面,金馬評選的獎項分得很細,而金馬評審每人每個獎項各有一票,每位評審專擅的部門不同,如不充份傾聽其他專業評審的分析意見,確實很容易陷入個人盲點。今年改採這樣的評選方式,盲點反而變得更多。 回到名單本身,大陸片大獲全勝,挾雜幾部澳洲、新加坡片,連一向水準整齊、工業體系完整的港片,竟然都慘遭滑鐵盧。至少,就上半年看得到、很出色的《門徒》與《跟蹤》而言,居然都沒資格擠入五部最佳影片的片單,更不用說台灣電影!除了《色,戒》,只有鈕承澤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入圍。筆者只看過本片的初剪版,無法表達評論意見;但這個結果其實即表示,本片最後打敗了其他今年所有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擠入最後五強!而這是否能讓大家心服口服?等到影片問世之後,自然會有公評。 大陸電影當然有其強項,但從《圖雅的婚事》、《落葉歸根》到《盲山》,都是展現大陸窮苦鄉壤、民族風情的影片,氣味相近;即使澳洲拍的華人故事《意》(The Home Song Stories),也不是太有新意的移民故事:陳沖扮演來自上海的風騷媽媽,帶著拖油瓶嫁給外國人,然後心靈空虛,繼續找男人飲酒作樂,電影對中國女性的描繪,實在刻板、偏頗又扁平。整體而論,過度保守而左傾的偏好,似乎是今年金馬獎評審的觀點所在,最後不僅風格化的台灣電影作品未能入圍,就連香港成熟穩健的類型片也被忽略。從這樣的名單來看,曾以《黑暗之光》、《美麗時光》在金馬獎風光數回的張作驥,雖然電影同樣尚未問世得到公評,但他的「放炮」,也並非完全無理取鬧,而是出自對於評審方式的質疑。 最後再補充獎項評選上的怪異矛盾。李安入圍了「最佳年度台灣電影工作者」,那為何《色,戒》卻沒能入圍「最佳年度台灣電影」?如果說《色,戒》已入圍最佳影片了,那《情非得已》不也是入圍最佳影片,為何它還是入圍了「最佳年度台灣電影」?如果說《色,戒》是因整體工作人員並非完全台灣班底的「成色」考量,那麼《戰鼓》不也是一半港片,它不也同樣可以入圍「最佳年度台灣電影」?新人曾愷玹如果真的演技精湛到可以擊敗陳沖等前輩強勢入圍女配角獎,為何新演員獎裡卻沒有她的名字?這個獎項上的怪異,應該也適時反應了「不計名投票」與「計分」制之下所產生的謬誤吧。 接下來的決審,據說會再加入一些新評審。這樣的入圍名單與評選方式,如果還是不公開、不說明,問題應該會越來越大,討論與批評的聲浪也會跟著越來越高。金馬邁入44週年,從整個入圍名單中看似「有容乃大」的表象,其實蘊藏著的是更多顯而易見的疑問與謎團,等待有心人來解惑,讓金馬獎競賽能夠順順利利的進行下去。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