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6 14:12:53瀏覽668|回應0|推薦5 | |
科學家在實驗室中不經意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溫度在攝氏31.1度,壓力在73.8 bar(等同大氣壓力atm)時,二氧化碳(CO2)會產生一個超乎尋常的奇特型態,也就是『液態』與『氣態』共存的狀態。一旦壓力降低,或是溫度升高時,二氧化碳(CO2)又馬上回復氣體的單一型態存在。因此科學家將這『液態』與『氣態』共存的現象稱之為『超臨界』(Supercritical Fluid),藉以說明這超乎一般臨界溫度與壓力之狀態存在。 『超臨界』的發現帶給了整個世界非常多的貢獻。不但一掃世人普遍對於二氧化碳(CO2)的負面印象(工廠、汽機車排放廢氣等等),也帶動了許多工業上的革命性技術發展。譬如,透過『超臨界』技術來進行萃取工作,不但能有效預防一般萃取液殘留的缺點,也能避免萃取過程中原物料與氧氣(O2)產生『氧化現象』的副作用。因此,原本隨手可得的二氧化碳(CO2),因為他獨特的『超臨界』狀態,一時間反成為炙手可熱的科學之寶,大量而廣泛的被科學家及企業界研究運用。 『超臨界』這個現象的確也給了我們許多的醒思:當外界環境不斷變化之時,我們該如何調整應變自處?壓力的增加,超乎我們尋常所能承受的『臨界壓力』時,我們該如何有效的調整心態?而不讓自己因為異常的壓力而崩潰瓦解?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臨界壓力』承受度,當二氧化碳(CO2)在承受大於尋常許多的73.8個大氣壓力(atm/bar)之時,他選擇了將自己由『氣體』的型態,變化成為『液氣態』共存的狀態,也就是『超臨界』狀態(Supercritical Fluid),好讓自己度過這個難關。而一旦外界的壓力釋放之時,他又能馬上回復『氣態』的狀態,似乎一切的危機從未發生過的輕鬆自在。 身處現今高度壓力與競爭化的社會,我們似乎該學習過一種『液態』的生活。學習著身段要柔軟,不要到處與人『硬碰硬』的解決事情,該據理力爭之時,我們就堅持原則、力爭到底!該放下身段、迂迴前進、以退為進、對方吃軟不吃硬之時,我們就應該學習『超臨界』的精神,山不轉路轉,我們暫時委屈自己,有『液體』所具備的包容、隨遇而安、不拘的外型、無色、無味特性,快速調整自己的身分與態度,等待最佳的時機再出擊致勝! 常聽人說:『水是致柔,亦是致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看起來那麼柔弱,那麼沒個性的四處流竄。但是水卻也能用來切割最硬的岩石,淹沒最廣大的土地,撲滅最致熱的火焰。學習『液態』的生活不是要你消極的人云亦云,也不是要你作一個附和隨從的哈巴狗。想想二氧化碳(CO2)的故事:最平凡的角色,透過最堅毅的態度,不屈不撓的毅力,最終成就了最先進尖端的科學發現!共勉之! 馬克丁 2007/4/2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