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聲救苦
2015/02/10 11:59:53瀏覽250|回應1|推薦30

台灣, 擁有舉世難以釐清的政治認同難題.

台灣, 也擁有世界上密度最高的慈善團體與志工:  

台灣的公共事務, 其歧見與紛擾均來自社會菁英, 來自販夫走卒, 升斗小民, 來自不同族群.

台灣的公益活動, 其主力也來自銀髮族, 宗教界, 公會, 來自民間, 校園, 來自公司社團, 市場小販, 也來自士農工商, 基金會等等.

在一片政治異論的喧囂之餘, 我們也總能見到這些忙碌而快樂身影, 自信而廣泛地投入台灣社會的街道巷弄, 離島, 海外, 高山, 叢林裡, 如菩薩般救急救窮救苦救難.

生活在這島嶼裡, 或許常會感嘆於有太多的人為炒作, 產生難分難解的躁動與不安.

我卻暗自慶幸, 還好人性中仍存在那永恆的善良, 和那鋪墊出來的, 目前尚居於主流地位的普世人文價值: 儘管只是默默耕耘的多數個體, 卻是大而穩定的群體.

但願, 這人性的光明面不因社會表層的一時混沌汙濁, 而受到侵蝕.

民間組織如此積極, 政府相關部門是否更應努力呢?

日前讀到一則報導: 謂南部某八十老翁一家, 四口兒孫有罹癌的有重病的, 均靠倆老拚著老命維持生活,  撿拾胡蘿蔔刨籤, 燒蠟燭照明, 家窮屋漏..., 聞之令人鼻酸.

其實, 這種故事每天密密麻麻見諸新聞報端.

不敢揣測報導的消息來源, 是否記者自發挖掘? 拚版面? 來自村里辦公室的授意? 或者根本就是讀者投書?

以困難家庭的處境為例:  

做為政府組織裡最基層的 "村里" 辦公室, 以及其所精心選拔的 "鄰長" 角色來說, 到底能做什麼, 才能讓面臨真正苦難的鄉親們如見菩薩, 而非讀到報章雜誌電子媒體的報導之後, 才被動出手?

咱這人口密度超高的小小台灣,  號稱行政區已落實到以"鄰"為單位.

我們真的樂意見到, 有一天小小轄區內不再有貧病交迫, 而乏人聞問的現象.

不禁想問:

平日裡派出所的戶口查訪在做些什麼?  里長里幹事在關心什麼?  鄰長們又在關注什麼? 

筆者遷住某市二十餘年至今, 所有政府公文或宣導都以一紙通知的型態扔在信箱, 不認識鄰里長, 因從未見登門造訪, 而慈善團體的走動倒比他們多. 

政治惡鬥是非難釐的台灣, 需要有更多的正面能量來救贖.

弱勢居民是無奈的, 需要能被早期發現而賦予關心救援.

除了政府的社福救濟途徑之外, 社會上的慈善組織亦多能伸出援手共襄盛舉.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irit2013&aid=20835400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2/21 12:22

鄰長不須選票,

所以不用登門拜訪。

子亦非(spirit2013) 於 2015-02-25 20:03 回覆:
鄰長雖不須選票, 卻最接近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