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些年 那些歌 那些書
2015/01/26 15:55:45瀏覽209|回應0|推薦17

 

最近掀起一股江蕙告別演唱會的搶票風潮, 不分藍綠萬頭攢動.

在政治躁動的台灣社會, 似乎許久沒出現老中青三代台灣人共同追捧的大時代話題了.

 

什麼是大時代? 它是如日月星光般存在的實體, 若回顧近世, 便是分分合合, 百姓起義, 改朝換代, 戰火蹂躪, 餓莩遍野的時代.

 

對沒有戰事的寶島來說, 可以是冷戰結束, 國際秩序重組的時代.

也可以是民生經濟扶搖直上, 人人渴望富足的時代.

是兩岸關係解凍, 卻發生認同差異的時代.

當下則是隨著國際大潮, 網路急速發展, 訊息無遠弗屆的時代.

 

台灣社會1950後出生的人, 至少佔人口數的5成以上, 對過去的兵荒馬亂應該沒有"苦"的體驗. 那些對"苦難"的認知, 其實是來自局勢穩定後, 隨著父輩在民生凋蔽百廢待舉的成長過程裡曾經的生活體驗, 自己的閱讀, 聆聽的講述交相印證而來.

在每一個大時代裡, 理應有些終身難以磨滅的記憶伴著我們一起成長, 那些東西常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生價值觀的要素之一.

 

先說那些歌曲吧:

在我的成長年代, 大約是小學初中時期, 傳唱最廣, 記憶最深的歌曲有中國地方民謠, 台灣兒歌, 日本歌謠, 以及大師級如李叔同, 李抱忱等許多名家填詞作曲的國語藝術歌曲. 而至今, 它們幾乎全部從校園與廣播電視節目裡消聲匿跡, 不復聞矣.

 

那個年代, 無論大街小巷, 農舍眷村, 茶園山裡, 或田間水邊, 處處可以聽見收音機裡大聲播放著熱鬧悠揚, 或哀怨悽切的歌曲: 日本演歌, 布袋戲主題曲, 愛國歌曲, 藝術歌曲, 歌仔戲, 客家採茶戲, 京劇, 越劇, 粵劇, 黃梅調, 藍調披頭四, 廣播劇, 國台客語講古, 電視裡西部牛仔的黃昏大鏢客主題曲…., 人人都可以哼上幾句.

後來, 姚蘇蓉, 楊燕, 鄧麗君式的流行歌曲遍掃華人圈. 接著校園民歌風起雲湧.

帶著日本風的本土台語作曲作詞家前仆後繼, 捧紅了一個又一個的 歌王 歌后”.

在島內民主化激烈交鋒的美麗島時代及後續藍綠政黨的競逐過程中, 這些歌曲無疑是持不同政治立場者的最大公約數.

 

再說那些書:

記憶中兒時喜歡聽故事, 聽祖父談被皇民化, 如何當上保長的無奈故事.

聽父輩談二十年前被日本徵伕, 去南洋叢林如何躲過死亡的經歷.

聽母親說日據時代, 婦女挑燈夜讀漢字班, 及鑽稻草堆躲空襲的往事.

 

鄰居玩伴們也喜歡在收冬季節的廟會裡, 只要聽到鑼聲乍響, 便興奮的搬張小凳子, 沉迷於戲棚上粉墨登場的班子舞刀弄劍演三國說包拯講唐僧, 然後在日薄西山的散場後, 舔著五毛錢買來的糖葫蘆, 甜滋滋的回家. 早期的廟會家家宴客, 此時稻埕上早已擺開了酒席.

漸漸不能滿足於只能聽了.

於是從已能自主讀書的孩提時代開始, 班級與學校裡的伊索寓言與格林童話, 首先攻佔了學童的心靈.

漫畫書也甚囂一時: 西遊記連環畫, 國語日報版小亨利…, 當然好幾年後,  老夫子更徹底抓住許多人的心.

撇開教科書不談, 那個年代廣為人們熟知的所謂 閒書/名著”, 逐漸充斥書店門口.

有 一千零一夜, 基度山恩仇記, 安娜卡列尼娜,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等等洋玩意兒. 西遊記, 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 藍與黑, 瓊瑤的愛情小說. 金庸等武俠小說. 倪匡的科幻小說. 鹿橋 未央歌. 鄭豐喜的汪洋中的一條船, 蔣介石的荒漠甘泉, 蘇俄在中國. 野鴿子的黃昏. 林語堂, 錢穆, 楊喚, 三毛, 逯耀東, 琦君, 王鼎鈞, 趙寧留美記, 傳記文學, 厚黑學, 美麗島雜誌, 中華雜誌….等等, 人們爭相傳誦分享, 執筆評論, 見解各異, 針鋒相對, 風起雲湧.

對不同立場的島內同胞而言, 在媒體猶未開放的年頭, 這些共同記憶也算是一代人共同走過風風雨雨見證各種政治變遷, 並在知識與訊息獲取上的最大公約數.

 

如今, 沒了當年風雨飄搖戰雲密佈的緊張對峙, 柏林圍牆拆了, 鐵幕開了.

人們似乎無須再相依為命. 於是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 雞犬相聞, 鄰里互助的人文景觀逐漸全成了神話.

眷村成了大樓, 部隊裡的同袍之情逐漸煙消雲散.

農舍以豪宅之姿出現, 高高圍起的牆, 用角落森嚴冷漠的攝影機隔絕了自然.

公寓裡對面不相識, 關起鐵門便隔離了世界.

都市居民不識村里長, 候選人只能以無限分貝對著高處尋求支持. 大門深鎖不得其門而入, 老病孤寡臥病在床無人探視.

網路訊息劣質廉價, 人人得以不經思考隨手轉發. 人們不再買書閱讀. 電子書刊大量存在網站, 卻難化做心靈的養分. 網路垃圾場發毒發臭, 已經貽禍島民.

 

這是一群原本有著血緣與利害關係的共同體, 但他們即將失去共同的歌, 沒有共同的書, 找不到共同話題, 模糊共同目標, 缺乏共同語言, 找不到互信互諒.

 

政治人物若不以天下興亡為己任, 猶自熱衷籠中之鬥, 則大時代的巨輪便將倒退, 回到戰火蹂躪, 倉皇逃命, 餓莩遍野的時代.

 

江蕙演唱會, 希望是最後的啟示. 重塑若干年後共同美好的記憶, 記憶裡自有大時代賢者與領導者的永恆身影.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irit2013&aid=2046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