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讀縱囚論
2014/05/26 17:49:49瀏覽201|回應0|推薦20

再讀歐陽修的縱囚論, 總覺得古人就站在我們身旁冷冷的指著今人的鼻子大聲嘲笑數落.

原來, 無論是千百年前的專制君主, 或是當今的執政者與在野者,  唯一的差別只在於殺人武器而已, 實質上的智慧並未強於古人, 說得直白些是大不如前.

囚是心囚, 無法無天是罪過, 有法不行也是罪過.  惡法是法, 惡法不修是罪過, 政客們以法為本卻大玩其法是罪過, 政府們有法可據卻畏首畏尾也是罪過.

此豈止古之三百囚說, 那囚們其實正躲在政客心裡.

----------------------------------------------------------------------

縱囚論 歐陽修
  

信義行於君子, 而刑戮施於小人. 刑入於死者, 乃罪大惡極, 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寧以義死, 不苟幸生, 而視死如歸, 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 錄大辟囚三百餘人, 縱使還家, 約其自歸以就死, 是君子之難能, 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期, 而卒自歸, 無後者, 是君子之所難, 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豈近於人情哉?

 
或曰: 罪大惡極, 誠小人矣. 及施恩德以臨之, 可使變而為君子; 蓋恩德入人之深, 而移人之速, 有如是者矣.

曰: 太宗之為此, 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縱之去也, 不意其必來以冀免, 所以縱之乎? 又安知夫疲縱而去也, 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 所以復來乎? 夫意其必來而縱之, 是上賊下之情也; 意其必免而復來, 是下賊上之心也. 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 烏有所謂施恩德, 與夫知信義者哉? 不然, 太宗施德於天下, 於茲六年矣. 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 而一日之恩, 能使視死如歸, 而存信義, 此又不通之論也.


然則, 何為而可? 曰: 縱而來歸, 殺之無赦; 而又縱之, 而又來, 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 然此必無之事也. 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 可偶一為之爾. 若屢為之, 則殺人者皆不死, 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 不可為常者, 其聖人之法乎? 是以堯舜三王之治, 必本於人情; 不立異以為高, 不逆情以干譽.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irit2013&aid=1364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