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省思鄭捷現象背後的經濟難題…(謝謝電小二推薦)
2014/05/28 15:27:10瀏覽3152|回應1|推薦3

  近期,台北捷運發生台灣有史以來震驚全球的第一起大學生隨機殺人事件,幾乎同時,國際間也傳出加州大學城開槍濫殺事件、日本偶像團體AKB48握手會割殺案件;事實上,此類凶殺事件並非台灣才發生。在過去,國外有2003年韓國大邱地鐵縱火案、2004年香港時老翁地鐵縱火案、2007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校園槍擊案、2008年日本東京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不勝枚舉…
  針對此隨機殺人案件,已造成台灣社會的強烈的不安全感及高度恐慌。各界輿論亦對此喋血凶殺提出作法及意見,包含:提高見警率強化交通公共安全係數,也有從教育體制內針對心輔系統予以改造的建議,甚至還引起針對大眾運輸工具無差別隨機殺人者,是否判處唯一死刑的爭論。這些討論或多就「技術面」來看問題並提出因應或解決,較偏屬於「治標」或「短效」的方式與途徑。
  但是,探究此類無差別隨機殺人事件,背後其實都隱含有「失業問題」的共同特徵,對於「鄭捷現象」找出「治本」或「長效」的處理方式,實有其必要。
  就台灣的高教發展歷程與產業結構變遷來看,1990年代,台灣正式啟動教改列車,高教在學人口數約計795,000人,高教程度失業率只有2.23%,此時台灣產業結構處於後工業經濟階段;到了2000年,高教在學人口數增加至1,187,000人,高教程度失業率攀升至近3%,台灣產業結構正邁入服務業經濟階段;2008年馬政府執政後,高教在學人口數持續增加至1,343,000人,高教程度失業率卻高達4.21%。
  再就整個高教發展中的青年就業情況而言,可以發現到:全世界15歲到24歲之間所謂青年勞動力的失業率,從2007年的11.5%向上攀升,在2009年創下12.7%的新高紀錄之後,雖曾經略為下跌到2012年的12.4%,但在2013年又將再度站上12.6 %的高失業率。
  在整個產業結構變遷下,可以觀察到高教發展與青年就業的某種程度的連結性。或許:造成這股全球性青年世代的壓力危機而引發的隨機殺人事件,青年失業問題是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鄭捷現象」的背後,應該是整個青年世代失業危機的能量爆發。目前,台灣的大學生佔同年齡人口比例高達70%,但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學用相符的工作卻不到40%,解決「學用落差」已經成為是刻不容緩的必要難題。
  何以有「學用落差」的問題?2003年求供倍數為1.18,但到了2009年後已經低於1只有0.33,2010年後更只有0.18的水準,這些數字顯示出:隨著勞動市場供給面技術與平均教育程度的日益提升,企業雇主為了將其生產成本極小化,而調整其生產技術,但由於廠商與員工之間缺乏協調,無法妥適地運用員工的技術與能力,因而造成了學用落差,這也是形塑青年失業問題的關鍵。
  面對及處理「鄭捷現象」,不能也不該讓青年世代獨自承擔,公私部門、教育學習系統、人際網絡以及家庭關係,都須負有一定的責任。這不僅是青年世代的難題,也是跨世代間的必修學分,是台灣經濟發展的結構性課題,更是全球趨勢下不得不的必然。

 (註:本文已刊載於民報民意論壇2014.05.28)

註:本圖蒐尋自網路。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28 19:41
如果要算成本,當場斃了匪徒才是最經濟的,不然他造成的現有及未來損失,絕對比僱警衛及彈藥費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