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28 22:55:22瀏覽1230|回應6|推薦2 | |
北京釣魚臺國賓館的「連習會」火紅上場,國民黨榮譽黨主席連戰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就「中華民國問題」有了「首次交手」。 在兩岸的媒體方面出現了「連習各表」。中國大陸主流媒體將重點鎖定在「中華民族」及「一中」的基本立場,台灣媒體則幾乎著重在「正視中華民國」的議題;在台灣朝野也有其各自看法:執政黨仍期待「馬習會」,但明確認定連戰絕不是中國的代言人,在野黨則認為只有在尊重台灣主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進入政治協商階段;從學界立場來看:普遍認為「政治對話」與「政治互動」是未來兩岸關係不可避免的發展。 正視中華民國 我方一廂情願 事實上,台灣看待連習會絕無「樂觀」與「過度期待」之理,習近平反而更加靈活地運用「經濟包裝政治」,基本原則上與過去並無不同。因為,面對連戰將「中華民國」作為連習會雙方的談判與協商的直接標的對象,習近平則以更高層次與更大範圍的「血緣」、「民族」、「家人」等「情感性」回應:「任何問題,只要對兩岸間有幫助,大家都可以提出來談。」根本沒有正面回應連戰對「正視中華民國」的要求與訴求。 雖然如此,台灣持續呼籲對岸以務實態度正視中華民國,仍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在尚未釐清對岸中國共產黨究竟是將中華民國視為是「現實存在」還是「歷史存在」之前,直接將「中華民國」納入雙方會談的標的對象及優先議題,是否適當?台灣必須更要小心留意。 事實上,不論對岸是否會正視「中華民國」,在一中框架或是一中原則之下,習近平眼中:處理「兩岸關係」就是解決「台灣問題」,是雙方對話的真正「談判標的對象」,中華民國或是台灣不會是也不能是與之對話或談判的「主體對象」,這也是兩岸國共雙方始終採以「黨對黨對話溝通模式」的潛規則,不能說出口、透明公開的默契。 不論是習吳會、王張會,或是現在的連習會,還是未來的馬習會,只要還是在這種「國共會談機制」下,不論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都不會也不可能成為是兩岸雙方談判或是協商的「真正說話者」,無法彰顯台灣主體意志,也就不可能取得與對岸進行政治談判的平等地位。 一中 我應主張民主自由框架 其實,要有效因應「一中框架」或是「一中原則」,台灣應該更「拉高層次」自信地回應與主張:在「民主自由架構」之下,何謂「一中」?「中國」是什麼?究竟什麼才是「一個中國」? 換句話說,台灣應先跳脫國共內戰邏輯,重新定義兩岸關係不是「台灣問題」,兩岸要務實正視或談論中華民國之前,請先針對「一中框架」,提出一個「民主自由架構」的新論述。在一個「民主自由架構」之下,台灣還是中華民國才有可能「政治存在」,並在未來兩岸「政治協商」下真正成為「說話者」取得「平等政治對話地位」,這才是符合台灣利益、堅持台灣主體性的正確道路。 (註:本文載於獨立評論@天下2014.02.28) 註:本圖來自網路蒐尋。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