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7 17:30:58瀏覽203|回應0|推薦0 | |
‧李雪雯 2011/03/17 12:46 自1700年至今,世界各地錄得4次達9級的地震,這次地震是全球第4大的地震,威力僅次於2004年12月26日的印尼亞齊省地震。而地震之後所引發的海嘯,造成週圍岩手、宮城、仙台及茨城等幾個縣,幾乎是全面性的毀滅。 據了解,這次地震後海嘯所侵襲的地區,曾經因為1933年的歷史經驗,而修築了高達10公尺的堤防。未料,這次海嘯卻能輕鬆地越過提防,然後造成極嚴重的損失及傷害。 過去,人們都是依照慣常的歷史經驗來「趨吉避凶」。但是,隨著「極端值(案例)」的越來越多,歷史經驗似乎已經不能成為一般大眾,行事作為的指標或準則。其中,當然也可能包括投資理財這件事。 首先以日本大地震為例,除了人員及建築物的大批傷亡與損失慘重之外,日本股市也接連幾天重挫,並且像這次大地震一般,將影響由日本本島的「震央」,快速地傳向世界各個角落,引發全球股市大跌。 以台股為例,跌得最兇的時候是3月15日。當天台股指數最低點落在約8071點的位置。由於跌幅相當大,也有不少受到驚嚇的投資人,急著賣出手中的持股,避免資產受到進一步的損傷。 越是在股市大跌之際,就有投資專家出面提出「危機入市」的信心喊話。固然,危機入市是許多人逢低揀便宜,讓財富快速累積的大好時機,甚至是負債累累的人,也能夠藉此而翻本。 筆者從這個角度,就教了股市老手關於「現階段可否危機入市」的看法。他們認為,台股自從這一波高點9200點附近下跌以來,最低曾經達到8000點左右,整體跌幅高達12%。但如果從融資餘額的角度來看,僅僅是從高點的3000億多元,減少了100多億元,幅度才不過9%左右。 正由於融資「減肥」的幅度,並不如大盤指數下跌的幅度,專家預估就算台股指數不再下跌,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仍然是上、下震盪盤整的格局,投資人反而要更加小心才是。 由於3月15日的台股低點—8071點當天,出了現自2010年11月份以來的最大成交量—1880億元左右。因此,有專家便表示,短期之內如果台股指數能夠上漲,並超過這一波(3月16日)下跌的8520點。否則,因為日本大地震災害所連累的台股下殺低點—8071點,恐怕還無法正式被確認為底部。然而,也有專家悲觀地認為,就算8500點可以輕鬆越過,接下來的8867點關卡可能也是「難以越過」。 從2月8日,約9221點開始起跌之後,以最少整理3個月來看,專家預測台股這一波震盪盤整的格局,至少要到5月8日附近,才有可能出現更為明朗的上漲走勢。 事實上,投資人應該關心或擔心的,恐怕不在於日本股市的下跌與否?而應該在國際油價的高低。簡單來說,如果國際油價能夠維持在每桶96元美金以下,對全球股市都應該是一個正面的訊息;假設油價又衝高,並向120或140美元走,投資人恐怕就要採取更為保守的策略才是。 歷史經驗所引發的第二個迷思是:這次日本的大地震,其實也讓一般大眾對於「保險」有另一番的看法及認識。單從趨吉避凶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希望大災害不要發生;就算災害發生了,也希望能將損失或損害降到最低。其中,保險是移轉這些風險最終,也是最大的依靠。但是,就算是保險,也有它的保障極限,不可能漫無目的地提高,以為它也「無所不保」。 記得因為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危機時,國內某電視台主播在新聞中,不斷追問專家:為何國內核電廠或一般高樓建築,不能再將抗震耐受度提高到9級以上? 只不過包括這位主播在內的許多人都忘了:如果將建築的抗震度提高到9級,可能會造以下兩大問題。首先是:所有建築都將貴如天價,一般人有可能接受(或有能力建造)這樣如黃金般打造的物體嗎? 其次,就算抗震度提高到9級,就如同日本政府過去提高東北海岸堤防到10公尺的結局是一樣:當另一個超過9級的地震來襲時,所有過去的努力都將隨著滾滾泥水而去,只留下滿目的創痍。 這就如同保險一樣,它只能適時提供一定程度的災害損失風險的移轉,卻不可能奢望將所有風險,都移轉給保險公司。因為首先,連保險公司自己都無法承擔所有且巨大的風險(保險公司不會賣這種巨額的保單)。 其次,保戶如果要將保險買到齊,保費可能如天價一般無法負擔,其結果可能與「聽天由命」差不多(保費與實際損失相仿);再者,就算保戶依照歷史經驗而買到自己所認定的「足額」,恐怕也得祈禱風險程度,小於自己所買的保額。 在與大自然的拔河競爭中,不認輸的人類從來就不肯承認自己的渺小與極限。但是,一次次血的教訓之下,人們與其被一次次的「災害破表」所震撼,還不如重新檢視自己對待這塊地球的態度、想法及做法。而這,恐怕才是可以斧底抽薪的有效方法。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