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資金配置的價值為何?
2011/02/13 09:39:11瀏覽162|回應0|推薦0

‧Kerrier Tsai 2011/02/08 13:26 
 資產配置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投資人暴富,而是為了讓資產淨值波動處於風險可控制的狀態。  
 
【新聞】

阿瓦里德 賺到蘋果栽在網路

【經濟日報╱記者 劉道捷】

頂尖豪華旅館似乎是阿瓦里德投資時的最愛,但他也持續注意投資其他行業績優公司的機會,最後他投資的行業變的相當廣泛,包括精品百貨、航空公司、媒體、娛樂事業、通信業、網路業、廣告業、遊輪業、廣播電視業、以及涵蓋電腦和電子產品的高科技業。

1996到1997年間,原本備受顧客和投資人喜歡的蘋果公司正處在低潮,研究蘋果公司的大多數分析師都建議「賣出」,阿瓦里德卻以每股17.5到18美元的價格買進蘋果,一共買了1.15億美元,大約買到640萬股,取得蘋果5%以上的股權。

眼光獨到 吃蘋果賺37倍

以10月16日蘋果169.58美元的收盤價來看,表面上,這檔股票他賺了九倍,但這段期間裡,蘋果沒有配息,卻兩次把一股分割為兩股,等於兩次配股(一股配一股),因此阿瓦里德的持股成本降為4.5美元,用169.58除以4.5,答案是37.68倍,簡直是賺翻了。

買進蘋果前,阿瓦里德注意高科技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研究蘋果公司也有好幾個月了,認為蘋果當時雖然處於低潮,卻有絕佳的潛力,可以恢復往日雄風,再度為股東創造高超的報酬率。事後證明他的看法十分正確。

不過,他差一點就不能投資蘋果公司,就在他考慮買蘋果的過程中,他正好飛到美國西岸,跟甲骨文公司執行長艾利森見面,討論美國的電腦業者,艾利森無意間說出他打算併購蘋果,把阿瓦里德嚇出一身冷汗。

因為如果艾利森把併購蘋果的想法付諸實施,阿瓦里德如果在併購案宣布前的很長一段期間裡買進蘋果,都會有從事內線交易的嫌疑,還好艾利森只是隨便想想,阿瓦里德才有機會合法的吃下一大堆好蘋果。

從蘋果公司的例子來看,阿瓦里德顯然並不排斥科技股。因此在1990年代後期的科技股狂潮中,他也買過很多科技股,但是,除了蘋果之外,他挑選科技股的眼光似乎相當差勁。

他可能也知道自己對科技股的了解不夠深入,曾經為了應該投資什麼科技股的問題,向美國科技與網路股泡沫期間的網路天后米克請教過,而且從他後來買進的股票來看,他顯然也向當時的網路天王布羅傑或電信之王葛拉曼請教過。

但是,他投資科技股和網路股的成績卻慘不忍睹,讓人不由得懷疑他像散戶一樣,被這些超級巨星分析師的虛假研究報告催眠,買進一堆爛蘋果。

這麼說是因為他在科技股泡沫開始幻滅的2000年春天,居然公開宣稱他十分看好網路股,還拿出20億美元,買了19檔股票,其中,亞馬遜(Amazon.com)雙擊(DoubleClick)網路資本集團(Internet Capital Group Inc.)、資訊空間(Infospace)和價格線(Priceline.com)各買了5,000萬美元。

踢到鐵板 成華爾街老鼠王

另外,他花了2億美元買進世界通訊(WorldCom),結果這家公司在2002年破產,和上述好多家公司一樣,根本是股市騙局。他以近40美元到87美元的價位,買進這些網路股,很多股票後來跌到2、3美元。

五個月後,這筆巨額投資虧損了好多億美元,華爾街最重要的財經媒體彭博資訊因此嘲笑他,說他是「目前華爾街上最大、最後的老鼠王」。

【2007/10/18 經濟日報】

【分析】

不曉得各位看完這則新聞的感想是什麼?我猜答案可能有如下幾種:

一、阿瓦里德買蘋果賺翻了;

二、阿瓦里德也有栽跟頭的時候;或,

三、阿瓦里德是誰?

在這兒就不特別對阿瓦里德多加介紹,有興趣的人請上網查或者可以去看這本故事書「阿瓦里德傳奇:中東巴菲特.股神接班人」(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5775)。

我們這裡簡化他的投資項目,單從這篇新聞裡提到的數字,探討深一層的東西。

他那些相關投資總共投了 1.15 億(蘋果) + 20 億(19 支網路股) + 2 億(WorldCom) = 23.15 億美元,投資在 21 檔股票上,每檔投資比重粗估不會超過這 23.15 億的 10%,而蘋果這部分僅佔 5%。

觀察一:即使被喻為華倫.巴菲特的接班人,為什麼他不下重手單押同一支股票?

他這 23.15 億美元的投資,即使只剩蘋果活著,其他 20 家公司共值 22 億美元的股票全變成壁紙,單單持有蘋果股票的市值為 1.15億 * 37.68 倍 = 43.33 億美元 -- 扣掉 23.15 億後,賺了將近一倍(註1)。

(註1:原計算基礎是蘋果股價 169.58 美元,而 2011 年 2 月 4 日的收盤價為 346.50 美元,亦即單由股價的變化,帳上獲利是原計算基礎再加一倍左右。)

觀察二:以馬後砲來看,21 家公司只看對一家,還賠了九成多的資金,這種投資眼光夠遜了吧?可是為何最後他還能賺上將近一倍的報酬?

正當蘋果快爛掉的時候,他買進了近 5% 的蘋果股票;而網路股貴到不行、本夢比大吹特吹時,他也花了 22 億進場。

觀察三:逆勢操作他做,股市最後一隻白老鼠他也當,究竟他的進場邏輯是什麼?

【看法】

一、贏最多的,一定是玩梭哈的人,但頭獎往往只有一人;輸最少的,常常是最膽小的人,因為他們會謹慎使用籌碼。

有些人會很習慣以為,如果要贏最多的話,一定要下大注、重押某個標的才做得到。這個想法合理嗎?舉個極端的例子,同樣 300 元的價位買股票,300 萬全押宏達電的人,目前應該還有 600 萬(註2),但押博達的人,現在怎麼辦?如果各押一半,不計利息的話,好歹現在還算打平。

(註2:此文為 2007 年 10 月的筆記,宏達電於 2011 年 1 月底的股價為 979 元。)

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阿瓦里德應該也很相信自己的投資眼光,但他還不至於自大到以為自己的決策完全可以主導一個投資的成功。許多前股王的主事者也都是雄圖大略,可現今安在?是吧!

三、機會之所以是機會,在於其未來尚未實現。

現在講蘋果是好標的,但它當初也有可能變成王安電腦第二成為歷史中的一個"名詞"。現在講 2000 年的網路股是泡沫,但 eBay、yahoo、Amazon、google 至今倒也仍身強體健。先行者風險最高,容易失敗,相對成功後的利潤也最豐厚。

資產配置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投資人暴富,而是為了讓資產淨值波動處於風險可控制的狀態。因為投資人不可能深入每家公司的經營細節,所以,我們透過投資不同的公司來降低踩到地雷的機會。而且,即使踩到地雷股,損失最多也不過一倍,但看對公司的話,獲利好的可以數十倍的成長。

從上一段的敘述,我們也可以這麼看,資產配置產生的效益有點類似所謂的「停損不停利」,遇到差的公司,這部分的資金歸零後自動停損,遇到好的公司,這部分的投資會一直收到盈餘,而這些盈餘又可以繼續做新的配置(註3)。

(註3:

一、有一個前提是,請保持"葷素不忌"的習慣,永遠讓你有機會追求新的潛力標的。

二、當公司創造不出盈餘時,就是停損的時候了。)

個人看法,謹供參考。

更多文章,請參閱「Kerrier Online」部落格。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487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