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3 09:17:17瀏覽475|回應1|推薦1 | |
【聯合報╱黑白集】 2010.10.13 02:45 am 最近,台灣高職生在建教合作中遭資方剝削的事件接二連三;有些案例,比起中國血汗工廠的故事猶有過之。學生一天未上工,要被雇主倒扣三天薪水;如此剋扣的「內規」,教育當局說他們也沒辦法。但知名光電大廠被查到違規叫十五歲工讀生超時加班,縣府卻僅開罰六千元。請問:這是什麼比例原則? 讓職校生從工作中學習到專業技能及職場經驗,這是建教合作的初衷,但久而久之,原本的立意卻逐漸剝落、扭曲,乃至變質。兼具「學生」與「勞工」身分的建教生,變成了「半透明」人:學校方面把他們送進實習職場,似乎即責任已了;在雇主那方,又把他們視為非熟練的「打雜工」。他們既是半個學生,又是半個勞工;有兩種身分,卻沒有真正歸屬。教育法和勞基法的保護網都漏接他們。 從這些案例中,我們看到「建」的力量正在吞噬「教」。美容科學生變成美髮院的洗髮小妹,餐飲科學生變成廚房雜役,工科生補充了電子廠生產線作業;問題是,除了讓他們在生涯中提早變成廉價勞工,建教合作提供了學生多少有用的職場訓練? 比起台灣社會對外勞的關注,這群不易吸引外界目光的半透明學生,處境恐怕更為不堪。教育部提供職校那麼多補助,能坐視學生遭剝削而不顧嗎?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