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11 11:04:20瀏覽255|回應1|推薦0 | |
2010-10-11 中國時報 【陳長文/法學教授】 拜讀AIT前理事主席白樂崎先生文章〈以更大格局來看釣魚台〉,將台灣的保釣運動與東亞的權力均勢作一連結,並認為台灣為了「若干荒涼礁岩」,而付出傷害台日關係的代價,是不值得的。筆者有不同意見。 我們雖然不是大國,但在東亞的勢力均衡中,也絕對具有影響力。不管是政治與經濟上,台灣與日本乃平等、相互的盟友關係,「盟友」的意思是必須互敬互重。白樂崎認為,台灣不要為了「荒涼礁島」而壞了和日本的關係,有趣的是,這樣的邏輯是否也可以說,日本不應為了「荒涼礁島」而壞了和台灣的關係? 其次,釣魚台附近海域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漁產富饒,而聯合國在一九六八年發現釣魚台附近海域蘊藏豐富石油,釣魚台絕非白文所謂「荒涼礁岩」。更何況一八九五年日本在甲午戰爭勝利之後,祕密兼併中國人已使用數百年的釣魚台,是一種侵略行為,有格局之國家都不應該縱容。 而這中間立即的現實是,台灣的漁民經常在作業時遭到日本船的驅趕。國際政治是一個無限重覆的賽局,我國政府必須增加日本艦艇騷擾台灣漁民的成本,才能提高日方行動的門檻。否則日方「軟土深掘」,台灣漁民的處境就會越來越不利。 最後,白文認為台灣的前途「是要更靠攏中國,但這將無可避免地意味喪失民主與人權,抑或是維持一個自由與開放的民主體制。」這已經不只是評論釣魚台,而是台灣的兩岸政策。這樣的論述也是不符合邏輯的。白文所謂「民主陣營」的每一個國家都正在和中國大陸發展更密切的關係;中國大陸已經是世界工廠,未來也有可能是世界市場,怎麼不見他們擔心「喪失民主與人權」?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