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子女正確理財觀 從「負責任」開始
2006/06/16 01:27:23瀏覽264|回應0|推薦0

2005/10/27  聯合理財網

如果小孩能了解真實的世界,是一個必須靠「正當自食其力」才能贏得報酬的社會,小孩子才能建立起正確的對待金錢的觀念。

筆者沒事常喜歡逛書店,看看有什麼新鮮的出版或話題。前幾天在書店裡,湊巧地看到一本與最近的專欄話題有關,同時還滿不錯的暢銷翻譯書—「孩子,錢不是從樹上掉下來的」。

這本書的重點,其實就在於「父母應該要將青少年改造成『對自己財務負責的人』的能力」。書中舉了許多美國近幾年來,越來越嚴重的青少年財務問題現象,希望美國父母們引以為戒。

老實說,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變成全球性的麻煩,相關統計資料多如牛毛,紛紛指向此一問題的嚴重。就以前幾天的新聞報導來說吧:生命線統計,3成青少年因卡債問題求援,其中約五成的青少年,負債在12到15萬元間,超過20%的人負債超過20萬元,其餘青少年的債務則低於10萬元。

至於錢花到哪去了?生命線的廖倚林說,現代青少年愛面子、趕流行,購物崇尚名牌,即使自己打工也沒賺多少錢,很快就透支消費。而欠卡債的青少年多半不敢告訴家長,只能被循環利息壓著跑,壓得心情煩悶,只好打電話到生命線吐苦水,甚至還有人希望生命線幫忙還錢。

許多專家都把新世代青少年的負債問題,歸罪於「少子化」的後遺症。因為小孩生得不多,父母便把全付心力,都投注在一個小孩的身上。所以,除了正常該做家事不用小孩做外,為了彌補不在小孩身邊的虧欠,父母選擇用金錢來滿足小孩的每一項需求。

也正因為如此,當小孩「茶來張手,飯來伸手」習慣養成之際,自然而然就不認為錢是要靠努力所得來,而是只要隨時向父母這台「提款機」連哄帶騙加上賴皮撒野,就一定能向沒有耐心的父母ㄠ到的。

其次,新世代小孩子所處的環境,是個不折不扣的虛擬而倍受保護的世界。當電玩充斥並成為小孩子生活重心之後,線上的虛擬環境已經成為青少年認定的現實社會。任何人在遊戲如果被三振出局,只要按下「replay」鍵,一切都可以重新來過。

所以,在新世代人的眼裡,當結果與責任不用自付之際,欲望與資源便可以無限制地延伸。因為就算大富翁玩到「破產」,隨時都可以重玩而沒有任何不良紀錄。

記得很久以前曾經聽過一個笑話,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小孫子,陪同在台灣的外婆去菜市場,居然很驚訝地發現:原來雞是有頭、有腳的。因為在美國超市所販賣的雞,都是光禿無毛而去頭去腳的。

這個笑話顯示了:小孩對既存事實的反應,是久而成習慣並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在父母一手設下的保護傘以及有求必應之下,小孩就算出了社會或成家,也永遠學不會對自己負責。

筆者曾經接受過許多父母的詢問,到底要怎麼樣教導小孩子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雖然筆者自己沒有小孩,但是親眼見過父母對待小孩的不同教育態度下,子女所產生的各式各樣反應。

老實說,筆者不贊成早早就讓小孩參加什麼理財營,並據此而獲得基礎投資理財知識。不是因為金融機構所教的東西不夠好,而是因為那些多數由金融機構所舉辦的活動,通常都是以「銷售產品」為前提。同時提供太商品化的訊息內容,由於小孩子還用不著,根本無法理解那些東西。

另一方面,金融商品千變萬化,老師縱使教得了一時,卻無法讓學生記得住永遠。更重要的是,許多金融機構在舉辦這類理財營時,出發點都是在慫恿父母參與投資,至於「教導小孩建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及方法」,說穿了只是附帶的效益而已。

筆者想再一次強調,父母應該教導小孩的理財觀,應該是「對自己財務負責任」的態度。因為這世界是個資源相對稀少的社會,而每一分每一毫的錢,並不是憑空變出來的,而是必須靠自己的勞力或智力所換得。

真的,如果小孩學不會如何靠一己之力去賺錢,學習再多的投資理財技巧與方法,最後不但毫無成果,也可能會事倍功半。古人常說「富不過三代」,但說實在的,不管是富爸爸還是窮爸爸,如果無法養成小孩子凡事負責任的態度,財富恐怕連一代都跨越不過哩!

因此,父母應該告訴小孩:他們是生活在一個現實而非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一個資源有限,同時必須負責任的社會,而不是一個遇到財務困境之際,隨時可以像電玩一樣,按一次「Delete」或「Restart」就可以重新再來一次的。

筆者認為,如果小孩能了解真實的世界,是一個必須靠「正當自食其力」才能贏得報酬的社會,小孩子才能建立起正確的對待金錢的觀念。未來當他們進入社會,並開始賺進第一筆收入之後,才能謹慎小心地動用這筆錢,並做好完善的理財規劃!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ark37&aid=314146